每年的“两会”总会让人有诸多的期待。的确是,近几年的“两会”围绕经济结构转型,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等关键词引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今年的“两会”更是可以看成是一个追求民生福祉的“两会”,政协报告第一次庄严提出“民生不仅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温总理的政府报告则首次提出城乡居民纯收入与GDP的增速在“十二五”期间要保持同步。并进一步明确“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政府各项工作中,民生问题会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加以考量。
资本市场历来是民众追求财富增值的重要渠道,是民生诉求的重要载体。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以及所带来的财富效应是民众对未来保持信心的重要基础。“十一五”期间,我们平稳解决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创业板、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顺利推出,债券市场稳步发展,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使我国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明显提升,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在看到上述积极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处理或者说可以处理得更好些:比如,融资规模是否考虑到了市场的承受力。这两年,我国的资本市场融资规模高居世界第一,对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市场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我们承认市场的表现与诸多因素相关,但也认为融资规模过大导致市场信心的缺失也是影响市场表现的重要因素,值得引起我们关注。
又比如,一些好的改革方向在落实的时候遇到了新问题。创业板设立的初衷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鼓励急需资金的创新型企业从市场上融资,但从结果看,个别上市的创业板企业已较为成熟,且上市后市盈率过高,导致超募现象发生,资金造成浪费。
再比如,相对于股权融资,债券市场的融资还是有些落后,投资者很难从债市上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最后,民众对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的期望还没有成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我们还是更多地考虑了改革和发展,而不是像温总理强调那样,把改善人民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未来五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追求民富国强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也是政府应尽的职责。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后,在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下,下一步资本市场的发展会更多地惠及民生。为此我们也呼吁:相关宏观调控部门在出台有关政策时,应更多地考虑市场参与者的承受力,把民众的感受作为调控的考量因素;正确处理好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和投资功能的关系,要让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稳定持久的发挥作用,必须先发挥好其投资的功能,让普通投资者分享长期投资的乐趣,以经济增长和市场繁荣所带来的财富效应来支持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继续加大创新的力度,推出更多的金融产品,满足投资者的需要。在银行的利率市场化还未到来的时候,居民抵御通胀的手段和渠道仍然是十分的单一,资本市场责任重大,创新金融品种是一个不二的选择,需要我们做出努力。
机构投资者肩负着资本市场惠及民生的具体责任。在这样一个极具挑战而又充满希望的时代,机构投资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需要我们具有更高的道德水准,严守三条底线,一切从投资者的利益出发;需要我们严格投资流程,不断培育投资的核心竞争力,强化研究,杜绝炒作,为投资者带来稳定的收益;需要我们审慎推出产品,加大投资者的培育力度,坚持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我们相信并期待“十二五”期间,我国资本市场必将迎来新的辉煌,广大民众也将实现财富的增值。
作者:谢卫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姜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