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投资攻略 > 基金动态

券商卖基金 来去都匆匆

来源:《证券时报》
2011年03月14日03:13
  因银行渠道盘剥太厉害,基金公司将目光转向券商,然而保有量过低,让基金公司也很难受。指数基金或许更有利于券商客户,而银行客户可能更适合低风险产品,未来基金销售细分化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证券时报记者 方丽

  新基金发行竞争日趋激烈,每家基金公司都倍感销售压力巨大。因银行渠道盘剥太厉害,基金公司将目光转向券商,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券商销售的基金份额“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保有量过低,让基金公司更加难受。

  据深圳一位基金公司人士透露:“券商销售基金的保有量太低,国内某大型证券公司全年代销基金的保有量不足20亿元,连大银行地区分行的保有量都不如。”证券时报记者从其他渠道也了解到,券商销售新基金的力度确实较大,但相对赎回程度也较高,“券商代销指数型基金,很可能一个月就赎回接近50%。”

  实际上,基金公司为了冲规模,一般都会以分仓为筹码刺激券商卖基金。据上海一家小券商基金销售负责人透露,一般为了新基金发行或者基金冲规模,基金公司普遍开出的价码是“一份基金增量换两倍的交易量”,而且,为了鼓励券商基金销售的积极性,基金公司一般在完成销售量的下一个季度,就会在券商的交易量上得到体现。因此,激励更多的是对于增量,而对保有量激励并不多。

  从目前情况看,券商在基金营销市场所占的比例较小,尚不足20%。相比银行,尽管券商在网点的布局上明显处于劣势,但券商客户服务人员对市场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略胜一筹,并且与客户的紧密度更强,这也是券商保有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券商客户多投资股票,投资能力较强,因此投资基金往往偏爱波段操作。”据基金买卖网一位客户经理表示,通过券商代销购买基金的投资者交易比较频繁,持有时间很多都不超过3个月。

  对基金公司而言,银行渠道的要价需要实在的资金支出,而券商的合作条件却是隐性的,因此在新产品销售和老产品持续营销时,券商都成为基金公司极力依靠的力量。从近年基金产品发展来看,指数基金或许更有利于券商客户,因此基金公司不约而同把着力点转移到券商上来,而银行客户可能更适合低风险产品,未来基金销售的细分化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作者:方 丽 (来源:证券时报网)
(责任编辑:王旻洁)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