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行情数据 > 行业分析

三年四家基金公司沦为ST 29位基金经理一手炮制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1年04月17日09:36

  基金公司被ST闻否?未闻!

  ST民生加银、ST浦发安盛、ST金鹰……

  你听说过这些名字吗?确实没有。因为,这些都是《每日经济新闻》研究员借用了股票领域的 “ST”概念给他们命名的。

  做这种命名的原因,非常清楚:替人打理资产的基金公司,居然把自己都

弄亏损了,而且居然连续三年亏损!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这种连续亏损是发生于如下两个大背景之下:第一,2007年初以来基金业的迅猛发展;第二,2008年底以来近3年“熊表牛心”的活跃市场。

  据媒体报道的另外一组数据,让投资者更是心如寒冰:2010年60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仅仅为投资者实现了50.8亿元的利润 (很多基金净值甚至大幅亏损),但是,他们提取的管理费却高达302亿元;而基金公司付给银行的尾随佣金,高达46.03亿元;支付给券商的交易佣金62.4亿元;基金经理年薪动辄数百万元、上千万元者亦不乏其人。

  基金公司、券商、银行、基金经理、投资者——一条基金业态的变态食物链,恶心地呈现在广大投资者面前。上述数据更让大家明白,这个基金业态食物链,是完全依附和寄生于普通投资者身上的。

  在基金公司连年亏损和基金净值亏损的同时,基金业老鼠仓和内幕交易也丑闻迭出,甚至出现像广发基金封树标擅自撇下当初奔他而去的那些一对多专户的富翁们,而让投资者求告无门的闹剧。行业基本诚信沦丧至此触目惊心。

  号称有着专业水平能替人打理资产的基金公司们,在把持有人的钱弄亏,还连续3年弄亏自己的同时,其基金经理们却拿着百万高薪。这如何让投资者们对整个行业树立起信心?

  这个基金业市场,既然有进入机制,那是否也应该有退出机制呢?那些连续弄亏投资者钱财的、甚至于弄亏自己的基金公司们,是不是也该像对连续3年亏损的上市公司一样,把他们赶出这个市场呢?

  中国资本市场在飞速发展,这两年阳光私募和券商资产管理异军突起,更不用说业绩一直保持优良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QFII了。基金业的话语权早已经失去了不少,这应该引起基金公司们的高度警惕。如何稳健地为投资者管理资产、规范公司和个人的行为和财富欲望,才不至于在未来被淘汰,应该成为基金公司们眼下必须考虑的问题。

  基金公司被ST了,闻否?从未闻!

  基金公司被ST了,能否,一定能!

  我们坚信,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规范和发展,投资者素质和选择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市场新主力(比如阳光私募)不断进入并且发展壮大,资产管理领域的竞争将日趋白热化。这个时候,即使管理层不对那些长期落后于市场而且恶迹斑斑的劣质基金公司,依据“基金法律”进行“ST”处理,市场也会根据它自己的优胜劣汰“市场铁律”,对他们进行更加残酷的“ST”处理。

  这个时候,这些“ST基金公司”们,该做何打算?而目前这样一个依附并蚕食着普通投资者利益的生态模式,又能维持多久呢?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陈大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