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由于去年下半年以来民间投资和产能复苏,今年下半年开始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品市场将开始新一轮景气,二季度是布局消费品的好时机。
一场春夏之交的暴风雨突袭股市。在标准普尔下调美国国债评级至负面的利空消息影响之下,全球股市为之震荡,A股也随之大
跌。其中,上证综指下跌58.29点,跌幅1.91%,3000点大关跌穿。券商、保险、银行等金融股成为杀跌的主力军,跌幅达到3.12%、3.09%和2.09%。此前受捧的一些周期性板块,比如有色金属、水泥等周期性板块也跌幅惨重。
与之相反的是,商业零售、纺织服装、医药等消费类个股却表现出相当的抗跌性,分别仅下跌0.19%,0.48%和0.47%,且此前已经逐渐摆脱下跌阴霾,出现逐步上涨的势头。
是否A股面临又一轮风格转换,从此前的大盘蓝筹股再度转回消费类个股?
商业零售板块6连阳
从去年11月份以来,消费板块就步入一波低潮。与之相反的是,大盘蓝筹股开始逐步受到市场的青睐,部分长期不动弹的银行股今年以来涨幅超过10%。
以商业零售板块为例,大智慧显示该指数从去年5283点一路下行,最低到3990点。
其中,王府井股价由年初的50.20元/股持续下跌,至4月19日收盘价41.08元/股,区间跌幅18.17%,人人乐由24.77元/股跌至21.37元/股,跌幅13.73%;新华百货由29.40元/股,跌至25.73元/股,跌幅12.48%。
然而,近6个交易日以来,商业零售板块的情况有所改观,已经走出连续6个交易日连阳,其中5个交易日上涨。
分析人士也对消费板块逐渐重视。招商证券认为,由于去年下半年以来民间投资和产能复苏,今年下半年开始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品市场将开始新一轮景气,二季度是布局消费品的好时机。
还是看商业零售板块。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商业零售股价接近探底,目前其23倍的平均动态PE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估值的底部。
从已公布季报几家企业的业绩情况来看,第一季度商业零售股的业绩也有所回暖。其中,友阿股份(002277.SZ)4月7日公布季报预测,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上涨约50%~60%。
同时,也有好消息在刺激市场,3月22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透露,商务部正牵头编制关于国内贸易的“十二五”发展规划。
这项计划于4月底出台的规划,提出了要在“十二五”期末,使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总额、重要消费品市场的经营规模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的目标。
渤海证券分析师陈慧指出,规划的出台将有望成为目前疲弱零售行业的积极信号,“商贸零售中的白马股或迎来一次反弹机会。”但由于政策影响的释放注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对于目前的市场影响还是有限的。
另外,众多的机构也在寻找消费板块中的避风港。
“中国目前的投资型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没有改变,因此,财富在向少数人聚集的同时,高端的奢侈品的销量依然看好。”湘财证券行业分析师王俊杰分析,在大众消费品看涨意向不强烈的当下,奢侈品或可成为市场的一朵奇葩。
多重因素考验消费股
不过,负面因素也不少。消费类个股的此前表现糟糕并非事出无因。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6月以来,消费者信心指数从108.5持续下跌,至2011年2月份下滑到99.6,低于2008年经济危机中的消费者信心指数。
无独有偶,3月16日央行公布的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当前情况下,85.8%的城镇居民倾向于选择“储蓄”,只有14.2%的城镇居民倾向于“消费”,这一数据也创造了1999年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记录。
另一个不可规避的是,消费类个股面临消费升级的问题。网络的竞争使不少传统的消费类个股竞争力下降。
东莞证券行业分析师丁文进指出,除了持续的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网络购物在2010年的迅猛发展亦是导致商业零售板块表现不佳的原因之一。
“去年众多的网购企业获得了PE青睐,网络购物发展非常迅速,这对于传统的商贸零售业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在资本市场上产生的影响不可限量。”丁文进说。一个数据或可印证丁文进的看法,据艾瑞咨询统计,2010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4980.0亿元,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2%,较去年提升约1个百分点。其中以当当网、京东商城等为代表的B2C网站,以及异军突起的团购网站贡献了大部分的增额。
网购市场的崛起,压缩了商业零售行业的外部成长空间,而内部运营成本的上涨,则进一步蚕食了企业的利润。
此外,消费类公司面临的成本上升的难题。
自去年7月份以来,包括北京、深圳、湖北、河南、安徽、海南在内的近30个省市,先后对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调整,以应对越加明显的通涨挑战,且多数地区工资增幅都在20%以上。而在年后,大面积的用工荒也在东西部蔓延开来,由此,国内进入大面积的人力成本上涨期。
国金证券分析师文瑶指出,企业成本的上涨,已和通胀、行业竞争一起,已成为市场的“恐惧之源”。据记者统计,在已公布年报的商业零售类上市公司中,2010年的平均人工成本上张约20%,人工总费用增长约33%。
这些都会成为未来消费股上涨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