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市场阶段性风格转换拉开序幕,阳光私募和公募基金内部都各自出现明显分化。
其中,部分阳光私募跟着市场风格变化,及时调整操作,业绩也相对领先;而部分公募基金则是依靠去年的布局赢得先机。不过,更多的私募和公募基金都因在中小盘股上的配置过
多而业绩落后。但是,在风格突换下,小私募的灵活仍然衬显出大公募的尴尬。
一季度业绩分化
根据国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分析,2011年一季度阳光私募一季度绝对收益平均下跌0.89%,相对同期沪深300指数平均落后4.55%。纳入统计范围的617只产品中仅有不到四成取得正收益。
而私募业绩间分化则有所收敛,90%以上私募季度业绩分布在正负10%之间,但首尾差距仍然较大。一季度阳光私募收益领先者以新秀居多,业绩最好的中信信托·紫石一期(稳健1020期)获得超过30%的收益率,而收益率最低的私募则录得超过21%的亏损。
国金证券杨舒、张剑辉认为,一季度阳光私募各月均未能战胜同期指数,究其原因,与阳光私募多数青睐成长型中小盘股票有关。具体来看,1月市场下跌,虽然在蓝筹股企稳中沪深指数损失不多,但中小盘股跌势凌厉,阳光私募净值缩水4.65%;2月中小盘股带领一波反弹,然而据调研,此时部分私募已有所减仓,操作谨慎,对反弹参与不足,整体涨幅落后指数1.53个百分点;3月市场再度转向大盘风格,中小板指下跌,私募受其连累表现平平。
而公募基金一季度业绩也令投资者失望,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240只标准股票型基金一季度业绩平均下跌2%,逊于阳光私募,且同样分化明显。一季度业绩最好的南方隆元产业主题、长城品牌优选等基金,获得超过10%的正收益,而光大保德信中小盘、金元比联价值增长、信诚优胜精选等基金,则亏损超过10%,榜首榜尾业绩差距达到22个百分点。
大公募的尴尬
一季度市场情况变化是业绩分化的主要原因,不过,相比阳光私募30%的最好业绩,公募基金的最好业绩只有10%,而且公募整体业绩也输给了阳光私募。
不过,这似乎已经不是公募基金第一次输给私募了。2010年,私募基金取得6.33%的平均收益,而公募基金的平均业绩仅为2.89%。私募的崛起,已经令公募基金陷入尴尬的境地。
海通证券罗震分析指出,私募基金要想取得2010年的辉煌业绩难度可能较大,但从一季度业绩看,私募基金在下跌市、震荡市中,相对公募的优势进一步得到验证。
深圳某今年业绩靠前的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坦言:“绝大多数私募基金的投资都由总经理一人说了算,想买什么股票就买什么,单只股票最高可以配置30%仓位,不看好也可以空仓;但公募基金内部规定很多,看好的单只股票,规定只能买10%,公司内部风控更严格的,可能只允许买8%。另外,公募基金绝对不允许做反向交易,但私募没有这方面的限制。这些都限制了公募基金的投资。”
上述基金经理还认为,规模的不同也是造成公私募业绩差异的重要原因。“私募规模最大的也就是三十几亿,大部分私募都只有两三亿甚至几千万元的规模,而公募基金动不动就是一百多亿,从投资上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