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陈致远
继今年2月份部分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因1年期业绩考核不达标被迫调离岗位或辞职后,近期这一情况再度发生。而这背后折射出基金业追求短期业绩的一种浮躁心理。
近期,中小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离职率在上升。万得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发生了基金经理离职变更的基金公司中,有7家是中小基金公司,其中1家小基金公司有3位基金经理离职。由于中小基金公司的基金只数要少于大基金公司,相比之下,中小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离职的比例更高。从过去两年时间看,中小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甚至高管因基金业绩不佳而离职的不在少数。
离职率高低和业绩考核周期密切相关。记者了解到,在对基金经理的业绩考核中,大基金公司的考核主要以1年期、2年期业绩为主,再宽松一些的基金公司长达3年,而中小基金公司对基金经理的业绩考核更偏重于短期业绩一些,主要以1年期业绩为主,因此中小基金公司的“生存压力”更大。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股票部总经理、资深基金经理就表示,现在基金经理、基金持有人都陷入了短期化业绩的怪圈,基金经理一看短期业绩不行,就得调整投资组合,比如去年明知小盘股有风险,但是为了短期业绩还得参与。而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应以追求长期业绩为主。
还有人士表示,基金经理考核日益短期化,也和基金公司高管思路有关。一般情况下,基金公司的高管都有任期,会保证在一定时间内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一定水平等。为了实现承诺,基金公司高管往往要求基金经理在短时间内提升基金业绩,但结果适得其反,基金经理为了短期业绩,赌一些股票并参与一些短期热门股的投资,但效果甚微,最后基金经理、高管都被迫离职。
基金业绩和市场走势直接相关,业内呼唤公司和持有人给予基金经理一定的宽容度。另一家深圳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就表示,他在去年由于坚守蓝筹股,业绩一直不好,去年一年他都倍感压力,但是公司高管并没有给他压力,并认可他的做法,而到了今年,他管理的基金业绩在市场上排名前三,恰恰是他的坚守使得他今年有机会超越同行。
作者:陈致远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