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行情数据 > 行业分析

非公募产品暗藏利益输送 基金利益输送链难斩断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2011年06月03日08:37

  同属一个投研平台,为何基金公司公募业务与非公募业务间的业绩差距巨大,其中是否涉嫌利益输送?

  有基金业内人士透露,不排除利益输送的可能。如果监管部门能够做到时时抽查,相信此类现象会大大减少。

  随着股指的下跌,目前仅有数只偏股型基金仍保持着正收

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募基金公司的专户一对多、一对一、企业年金等非公募产品,绝大多数目前仍然保持着正收益,其中是否涉嫌利益输送?

  近日,《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公平交易制度指导意见》(修订稿)公布,有业内人士认为,其中主要强调了基金公司各产品之间享有投研、决策时间的公平性,或许代表了业内此类现象已不容忽视,但是否能够真正斩断利益输送链条,有待时间考验。

  公募非公募业绩差距大

  易天富统计数据显示在467只股票型(包括混合型但不包括券商集合理财和指数型基金)中今年以来仅有8只基金实现正收益。收益最高的仅有5.21%为鹏华价值。但却有一半产品亏损幅度超过10%多达233只。其中,国投瑞银瑞福进取今年以来亏损了25%国泰进取、银华内需、光大中小盘今年以来的亏损均超20%。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民大面积亏损的时候,多数基金公司的非公募业务业绩却保持正收益。虽然此类产品业绩一向不公开向外公布,但在一对多专户投资者自发整理的业绩表中可以发现,截至5月下旬公布数据的30余只产品,九成以上净值保持在一元以上,嘉实绿色中行01、嘉实绿色招行2期等几只产品的周增长率超过了王亚伟执掌的华夏大盘。

  即使在2008年的大幅下跌行情中,“一对多”产品也都保持了正收益。在2010年的震荡行情中,涨幅达到30%以上的专户产品比比皆是。今年,取得5%以上收益的产品也不在少数。某只运用了对冲方法的专户产品,近两个月获利就超过了4%。而这些有着专户业务资格的基金公司,有很多在公募基金投资中业绩却并不突出,排名垫底的产品也并不在少数。

  非公募产品暗藏利益输送

  为何同属一个投研平台,业绩差距会如此巨大?有基金业内人士透露,非公募产品规模小、风险控制好只是因素之一,其中不排除利益输送。

  某基金业内人士表示,非公募产品往往单只产品规模不是特别大,利用几只旗下基金拉升其重仓股也并不是什么难事。这种利益输送比公募基金产品之间的利益输送更为隐蔽,交易快速频繁、一天之内大幅建仓等都是其常见手法,除非查看交易记录,否则很难从中发现蛛丝马迹。

  由于此类业务投资组合、业绩等从不对外公布,公众仅能从上市公司季报、年报中获取信息,但仍不断有基金公司被爆可能涉嫌利益输送。上海某大型基金公司曾被爆出,在从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中,旗下公募基金产品与该公司管理的社保组合存在大量的交叉持股、共同进退的行为,疑似为社保基金保驾护航。今年,规模排名在前10名的基金公司,三家都出现了一对一专户与旗下基金产品同时现身鸿博股份(002229,股吧)、江南化工(002226,股吧)、晶源电子(002049,股吧)等个股。

  有接近证监会人士在点评新出台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公平交易制度指导意见》(修订稿)时也表示,主要是为了要求投研决策过程的公平性,即基金的投研成果没有优先给一部分人分享,再给公司其他人分享。有基金业内人士表示,这也从侧面说明,专户业务确实享有了一定特权,先行介入一只股票后再利用其他公募产品为其“抬轿子”的嫌疑很大。

  高额收益是主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公募基金专户业务业绩、规模并不向外公开透露。在各研究机构的公开信息中,只能查询到,20余家基金公司的此类业务规模在200亿元以上。占比最高的一家基金公司,去年此类业务突破了600亿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公募产品规模不断下降的背景下,基金公司利润增长已经不可能再出现过去大规模增长的情况,很多基金公司将目光投向了非公募业务。很多公司都将较强的基金经理配置到专户团队中,并以高额利润提成吸引海外优秀投资人才,并凭借良好的业绩吸引了很多大客户,其中不乏演艺圈、体育界名人。不少基金公司此类业务规模近年来增长非常迅速,一些规模在500亿元左右的基金公司,甚至其此类业务已经超越了公募产品规模。

  知情人士透露,基金公司如此关注非公募业务发展,主要原因还是能够收取高额管理费。以专户“一对多”为例,虽然管理费与普通产品相近,但超过业绩基准部分,基金公司可以从中提取最低20%的业绩提成。去年,沪上一家基金公司专户业务贡献了上千万利润,另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专户业务,也有几百万盈余。高额的利润回报,也使得一些规模较小的基金公司开始着手发展此类业务,上海多家规模在200亿元以下的基金公司也都开始着手组建此类部门,并将其定位为新的业务增长点。而能够发展这项业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良好的业绩吸引客户,基金公司因此而“剑走偏锋”,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某基金业内人士则认为,如果要斩断利益输送的道路,关键是证监会要加大执法力度,特别是对非公募业务这一块。如果能够做到时时抽查,相信此类现象会大大减少。

(责任编辑:郭奇邦)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