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投资攻略 > 基金动态

国富申万总经理离职 扩容致基金公司变动加剧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1年06月25日14:46
  基金行业的焦点又一次回到了上海滩。

  在4月最后一周,两家上海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离职后,5月4日,国海富兰克林和申万菱信两家上海合资基金公司同时发出总经理变更公告,又一次让焦点集中到了基金高管的变动。

  申万菱信

  管理

  面临重建

  虽然两位总经理离职的时间相差22天,但可能是由于监管部门审批流程,两份公告同时在5月4日对外发布。

  国海富兰克林总经理金哲非2008年1月4日上任,任职前为公司外方股东 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公司高级副总裁兼资产组合分析与投资风险部环球总管;今年4月27日离职。

  申万菱信总经理毛剑鸣因个人原因离职,离任日期是4月6日,这个离任日期亦是申万菱信公司第一届董事会2011 年第一次会议的决议时间。

  对申万菱信而言,基金公司运营中的最重要三个职位全部市场化招聘,可谓公司重建。记者注意到,申万菱信招聘启事中,报名时间是4月19日至5月7日。同时变更公告中也提示,姜国芳代为履行总经理职务的期限自4月7日起不超过90 日。

  这也意味着,申万菱信管理团队的重建将在二季度完成。

  5月4日下午,一位申万菱信市场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卸任总经理毛剑鸣离职主要是个人原因。在他看来,随着外方股东巴黎银行的离开,作为原申万巴黎外方股东选聘的总经理毛剑鸣选择离开,在情理之中。

  “4月6日离职后,在公司一直没见到他,也就没有机会当面了解他离职的正式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申万菱信由现任董事长姜国芳代任总经理。姜国芳在业内以强势著称。姜在2004年1月任职申万菱信董事长之前,在申万菱信大股东申银万国证券任执行副总经理。

  一位已从申万菱信离职的人士告诉记者,上班时间毛剑鸣一般都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不出来,他对业务的直接管理不多,工作主要是走签字流程。“没人来找他,他也很少找别人。”

  上海一位基金公司副总经理也向记者透露,姜国芳曾向他抱怨,什么事情都要他来跑,其他高管都不管事。据这位副总经理了解,除和监管层、渠道沟通之外,就连和一些媒体高层的沟通,也是姜国芳带人员出面。

  金哲非离职让员工惊愕

  在国海富兰克林一位内部人士看来,金哲非的离职比较突然,也可能是公司保密工作做得好,公告3日晚间才挂在公司网站,大部分员工都是4日早上才得知这个消息,“蛮突然、蛮惊愕的。”

  相比申万菱信总经理变更是由董事会会议决议产生,国海富兰克林的公告显然是一次临时会议的决定,公告并未出现董事会会议或是临时董事会会议的字眼。

  上述国海富兰克林人士向记者证实,今年公司例行董事会因为外方股东3月间的投资年会推迟至5月中旬召开。正是由于例行董事会还没开,因此,现在对继任总经理的产生办法也无定论,是否会由现在代任总经理的李雄厚接任、外方股东再派人来担任或是市场招聘的可能性都存在,“再过十几天会比较清楚。”

  公告显示,国海富兰克林代任总经理为现任公司主管市场销售的副总经理李雄厚。李雄厚从2000年开始先后在鹏华基金、招商基金、友邦华泰基金、景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香港)任职,2009年4月通过市场化招聘,加盟国海富兰克林。

  这位人士告诉记者,李雄厚加盟公司一年后,2010年1月,除去销售部门外,金哲非又将市场部移交给李负责。而一直到金离职前,除销售和市场两个部门,其他部门均由金哲非直管。

  在他看来,李雄厚分管销售后,销售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有别于他管理之前。这次由他代任总经理,也说明两个股东方对李比较信任。

  对于金哲非的去向,在这位人士看来,回外方股东的可能性比较大,“毕竟她之前在富兰克林邓普顿工作了十多年,但任何职务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才会明朗,且从回去任职的情况或许也可看出金离职的原因,以及股东方对其在国富工作的认可程度。”

  规模反推公司生变

  记者查询数据了解到,国海富兰克林和申万菱信在规模上有其共性 都在100亿至200亿元区间徘徊了3年时间。

  国海富兰克林在2007年四季度总资产为264.7亿元,而金哲非2008年1月上任后直到其离职,规模再未超过200亿元。

  上述国海富兰克林人士向记者表示,很多人猜测金的离职会不会与规模压力有关,“其实,公司股东方对绝对排名、管理规模多大,都没有很强硬的要求。而且,近一年来,金总主要抓风控、投研,并不管销售。”

  在规模发展上,申万菱信的前身申万巴黎更为悲情。近三年的规模变化里曾有过一个脉冲 2009年四季度总规模上至206.12亿元,但主要是货币基金冲量达到102亿元所致。除去这个不正常的季度数据,申万菱信规模在130亿元区间徘徊。

  信达证券基金分析师刘明军向记者指出,对于规模长期在100亿到200亿元之间的基金公司而言,处在一个发展的瓶颈。“这个规模的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在一亿元左右,刨去运营成本,还有给渠道的销售费用和尾随佣金,整个公司的盈利水平不会很理想,甚至可能会发生微亏。”

  在刘明军看来,对于来自股东的压力,这类基金公司的唯一办法就是“变”,而在基金经理非常紧张的现状下,高管的变更就是一个自然选择。

  扩容潮加剧变动

  不少接受记者采访的基金业内人士都坦言,基金高管及基金经理人才的流失近年来成为行业“娱乐化”的导火索,更成为制约行业发展、实现平稳过渡的掣肘。

  刘明军认为,中国基金行业的发展经历了管理规模从40亿到最高3.5万亿的跨越式发展,如今,曾经的制度优势、资金优势和人才优势正随着各类竞争的展开和内生发展的必然需求而逐步消失。

  “现在券商、保险、私募对公募基金人才的吸引力已不限于投研人才,此外,公募今年超历史的新发基金数量和多家新基金公司的获批和筹备,也让 人才荒 更为凸显。”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4月底)成立及获批的新基金达110只,而去年全年才只有147只新基金成立。超常规的新发基金频率显然超过了基金经理的培养速度,也就引发基金业内“挖角”愈演愈烈。

  扩容潮的另一极是新基金公司扩容 新基金公司的获准设立和积极筹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人才荒的基金业火上浇油。一些刚成立的新基金公司为寻找到一个能“挑大梁”的负责人而头疼。

  记者注意到,2011年国内获批的第一家基金公司,也是第64家公募基金公司 富安达的主要高管均来自大股东南京证券。

  去年9月成立的浙商基金目前的投委会成员只有3人,其中主席由公司总经理周一烽兼任,周之前任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另外两位成员之前都是研究员,并无基金经理经历。

  据记者了解,目前还有长安基金、财通基金、英杰华基金、国金通用基金、安信基金、德邦基金、盛世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排队待批,这些处在筹备状态的基金公司都在“招兵买马”。

  在新基金和新基金公司大行其道的2011年,基金行业实在绕不开 “离职风”,特别是基金公司的总经理、投研总监等核心高管的离职。来源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Newshoo)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