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诞生之日起,许多基金公司曾经期望把专户“一对多”业务打造成公募业务之外的核心业务,打造成基金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不过,从今年的情况看,专户“一对多”业务似乎还是和原先所期望的“核心”、“利润增长点”差得很远。
那么,基金专户“一
对多”路在何方呢?《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后认为,在充分考虑市场潜在风险的提前下,做强、做精或许才是出路。从数量高地转向人才高地:上海基金业启动“群星计划”
谢潞锦
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中,以基金公司为代表的资产、资金管理行业不可或缺。而人才储备对于基金行业来说更是意义重大。
事实上,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在目前国内基金行业的版图上,上海地区的基金公司占据“半壁江山”,即在65家基金公司之中有33家是来自上海地区的公司。而作为基金高地的上海,人才培养工作更是得到了各方面的强力关注。
“群星计划”起程
7月15日,在上海证监局的指导下,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正式启动上海地区基金业人才培养“群星计划”。作为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系列人才培训班也如期开班。
据悉,上海基金业“群星计划”,是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在监管部门支持下推出的旨在培育德才兼备的基金业中高端人才的重要举措。
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一位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首期培训班的成功举行,标志着“群星计划”的启动,“在未来若干年内,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将整合各方教育资源,以‘群星计划’带动和促进上海各基金管理公司高素质人才队伍及其后备人员的培养。”
对于基金行业的人才培养,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会长、富国基金董事长陈敏表示,随着上海地区基金行业的发展,全行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格外迫切。尤其是在基金行业近年来的发展中,整个行业对于投研人员的需求也非常迫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有着长足的意义。”
而基金行业近年来的扩张,更对行业人才储备提出了挑战。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投研、销售这两大基金传统领域,各方对于高级人才的渴求格外迫切。但频繁的行业内部人员流动,使得行业运行秩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所以急需改变基金行业的人才问题。
业内反响热烈
正如有关方面归纳的那样,基金业人才,特别是投研岗位人才紧缺问题日益凸显;而现有人才队伍素质也需要不断提升,以适应投资者的要求和资本市场发展需要。
而结合上海地区实际,上海地区基金公司近年来人力问题突出,既有其内部原因,也有着明显的外部因素。
近年来,随着阳光私募行业、券商集合理财以及信托等行业的兴起,基金行业的人才往往率先成为被“挖角”的主要对象。同时,当类似股指期货、对冲机制等新型理念和工具出现后,基金行业在衍生品等牵涉到行业未来发展的领域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人才“缺口”。
其实,基金行业内部对于参加培训也有着强烈反响。“未来公司方面将积极参与今后培训系列工作,特别是在公司层面全力响应,制定契合自身实际、各有特点的人才培育计划。”上海地区某基金公司负责人就向本报记者表示,之所以要重视人才培育是因为对于资产、资金管理这样的轻资产、重人力的行业,人的因素格外重要,只有将人力培训作为提高公司竞争力的出发点,公司以及基金行业才能获得深远的发展。
正如一位监管部门人士提出的那样,如果将辖区内的人力培训计划坚持数年,将改善和改变基金公司的人力基础,使得各项工作上更高的台阶。
基金专户路在何方?
谢潞锦
自诞生以来,专户业务就一直被寄予高度厚望,但在今年A股市场整体低迷的环境下,该项业务并没有给基金公司带来好处。相反,由于开展专户业务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以及需要高超的操盘技术,不少基金公司和个人投资者对专户业务未来的发展充满了迷惑和疑虑。
不改“靠天吃饭”
“基金公司推出的专户业务仍然是‘靠天吃饭’。”某基金公司高管不无苦恼地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与普通的公募基金业务不同,基金专户“一对多”业务主要针对的是“百万级”客户,而这些客户在投入该项业务之初,就把追求“绝对收益”作为投资出发点,但在现实条件下,指望在A股市场永远“东方不败”,这似乎难于上青天。
某家合资基金公司销售部门负责人也表示,行情较好时,“一对多”专户投资者可能不会“骚扰”基金公司,但到了业绩持续低迷时期,来自四面八方的咨询,肯定会让基金公司方面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客服精力,以便解答各种来自投资者的疑问。
事实上,据本报记者了解,在“百万级”客户业务方面,被寄予高度期望值的并不仅仅是基金,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券商集合理财、阳光私募以及信托机构,都把“百万级”客户作为重点开发领域。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让基金公司在开发这一客户群体时压力重重。
“从未来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前景而言,恐怕资产配置是各类客户需求的重点之一。”上海地区某大型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除了权益类投资,固定收益、另类投资等其他理财方式,将成为富有人群考虑的手段和方向。“越是高净值的投资者,可能更加注重理财产品的波动性,而非高收益性。”他认为,如此才能获得资产管理行业的未来发展空间。
业务或面临“洗牌”
其实,除了“一对多”业务外,基金专户“一对一”领域中的挫折也令部分机构投资者迷茫。一位金融机构负责人解释称,目前基金行业的人才流动十分频繁,这使得相关专户业务的人力配置稳定性较差。而且,从现实情况看,目前的基金公司理财能力也存在明显的高下,这可能使得那些长线资金会打起“退堂鼓”。
而来自基金公司方面的信息则显示,在应对专户投资者的压力方面,公司方面有时候处于“亏本赚吆喝”的尴尬境地。由于基金的专户利润分成机制,使得基金公司在一定的条件下并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而公司先期所投入的成本已经成为“沉没成本”,并不能为公司方面带来多少利润。相反,当行情较差的环境下,基金公司所面对的指责是可想而知的。
不过,一位熟悉基金专户业务的基金公司人员也道出了专户业务的核心:“在实际中发现,不少购买类似‘一对多’产品的投资者还是属于财富增长阶段,即这部分人群进入该项业务是为了‘发财’而非‘理财’,这与资产配置还是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继而,上述人士认为,作为公募基金来说,公司方面肯定把公募业务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至于基金专户业务来说,“一方面,在行业中,该项业务可能面临‘洗牌’;另一方面,基金行业也将重新反思其定位。”
借鉴历史的教训:金融创新回归价值创造
蒋飞
量化模型,对冲基金,指数投资,结构性产品,基于ETF和股指期货的套利,甚至高频交易……这些都是时下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热门话题,并且几乎全是从成熟市场发展而来的时髦概念。不过,如果国内的基金管理者真的与国外同行坐到一起,可能他们会很快发现,上述金融创新正在成为被批判的对象。
并不是说欧美成熟市场的玩家们彻底抛弃了数量模型和结构化的产品,实际情况是,他们已经开始反思金融创新的目的何在,哪些是好的创新产品,如何创新才是真正从客户的需要出发。
“许多创新工具无法应对金融危机,但新兴市场的股票和债券经受住了金融风暴的考验。”信安环球投资亚洲首席执行官Andrea Muller女士近日在一次专访中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她认为,那些不好的金融创新产品过度依赖金融工程和杠杆,许诺过高回报,但其底层价值却很小或几乎没有,并且缺乏应有的透明度,由此引发了广泛的风险,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无过于雷曼债券;新兴市场股票和债券看似平淡无奇,但是在大多数美国投资者的资产组合中却是不折不扣的新东西,并且最重要的是,它们在过去的几年内给投资者带来了良好的回报。
Muller的观点来自于信安环球投资与花旗环球交易服务部委托CREATE-Research最新发表的一份独立研究报告。这份题为《投资创新,更上层楼》的报告调查了500名来自全球各类投资机构的受访者,其管理资产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规模超过29万亿美元。
过去十年内,在资产管理方面的金融创新主要集中在新的资产类别、新的管理技术、新的商业模型、新的交易工具以及新的主题基金等五个方面。其中新的资产类别正是包括了新兴市场的股票和债券,而国内资管行业关心的衍生品、ETF、杠杆、做空等则属于交易工具的范畴。调查显示,57%的受访者认为新兴市场的股票最具投资价值,40%的受访者认为杠杆产品表现最差。
表面看起来,国内市场与成熟市场完全处在两个发展阶段——国内创新不足因而热情高涨,成熟市场则是在批判和反思过度的金融创新。但是在Muller看来,有些东西无论处在哪个阶段都应该引起资产管理行业的注意。
其一,金融创新不能没有客户的参与。上述调查显示,全球范围内让养老基金等客户参与创新设计的资产管理公司不到三分之一,另有三分之一的资管公司从来不征询客户的意见。
Muller表示,没有客户的参与意味着金融创新毫无意义,因为它可能永远无法达到客户预期的效果。这就好像把卖给年轻的中产阶级的基金硬塞给一对老年夫妇一样。
其二,任何数量化的金融工具都难以代替人的智慧和洞察。Muller告诉记者,信安环球投资在投资管理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模型和数据分析,但在最核心的部分,仍然是依靠基本面研究以及基金经理的判断,“我们会花很大的精力挑选股票,而不是仅仅看模型。因为无论指数还是模型,都有可能失真,无法反映市场的真正情况。”
信安环球投资目前在国内有一家合资基金公司(建信基金),此外还为全球的主权财富基金、政府部门、大型金融机构等机构投资者提供投资管理和咨询服务 。Muller相信中国市场的地位将日益重要,其规模和增长速度意味着中国市场未来将有可能从新兴市场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资产类别。“届时,中国市场有可能成为全球金融市场创新的中心。”
专户业绩分化明显_投资经理“底部”加仓
王艳伟
受益于股市7月以来的反弹,近期大多数专户“一对多”业绩明显止跌回升。不过,这个市场上永远都有赢家也有输家,部分专户产品因在前期净值受损较大而不得不被动减仓,从而错过了这波反弹。不过,随着市场底部明确,投资经理后续操作可能由前期的谨慎转为积极。
反弹期业绩分化
在经济回落和流动性趋紧的双重打击下,二季度A股市场几乎一路下跌,直到6月底,在市场对通胀见顶和下半年经济回升有所期待下才开始反弹,受此影响,近期专户业绩也有不俗表现。
招行网站专户“一对多”净值表显示,自7月以来,绝大多数专户“一对多”净值止跌回升,不过,也有一些专户净值涨幅微小,明显跑输期间大盘收益率,个别专户产品甚至不涨反跌。
广发基金机构投资部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坦言,公司管理的部分专户产品,在6月市场下行区间,由于仓位控制较好而减少了一定的损失,但是同时也错过了下旬的反弹,因此净值涨幅略微跑输大盘,也有个别专户因单位净值不高而不敢加仓,投资经理也比较谨慎。
这可能也与专户产品特有的止损机制有关。融通基金总经理助理、专户投资部总监陈晓生表示:“有些公司可能规定亏到9毛钱就只能50%仓位或30%仓位,亏到8毛5分就只能10%仓位了。这样,在大盘涨上去的时候就很难挣回去,有点吃亏,回本的可能性也比较小。所以在国内只能单向买入的市场上,要做绝对收益其实比较难,也不一定做得到。”
深圳另一位专户投资经理也表示,从近三年实证检验结果来看,这种止损方法对净值一定是负贡献,因为总是在低位减仓,错过反弹。
在经过近两年时间运作后,基金公司在专户投资方面已经开始彰显特色。深圳某基金公司机构理财部负责人表示,公司的专户产品就是典型的“社保风格”,风险控制做得很到位,在去年很多专户“一对多”净值跌到7毛、8毛时,其公司的专户一直都没有跌破9毛,但在市场上涨阶段,净值涨得也比别人慢很多。
而南方基金邱国鹭的专户经营理念则是用大基金的方法做长期投资,与其他专户更重个股选择的方法不同,他更看重行业配置。邱国鹭对记者表示,他所管理的专户换手率极低,所持有的个股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白马股,而不是每天成交额仅几千万的小股票。
前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专户投资经理的特色则是高频交易。他告诉记者,上半年其在一些周期性股票上做了较多的波段操作,仓位波动也比较大,最高时超过90%,最低时只有30%。但他也坦言,这样操作的效果并不好。“在整个市场大方向不清晰的情况下,其实是不能指望通过交易实现盈利的。”
后续加仓成共识
对于三季度市场宏观环境,通胀见顶回落和政策紧缩力度弱化几乎已经成为机构一致共识,再加上目前处于历史低位的全市场估值水平,专户投资经理均认为市场本轮调整的底部基本确定。
广发基金机构投资部负责人认为,从估值和点位上看,2500~2700点左右应该是市场底部区域,虽然不排除后续市场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但是要创出新低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后续会逢低加仓,加强波段操作,增强操作灵活性。
至于未来投资方向,上述负责人表示,将以对经济周期相对不敏感的食品饮料、医药等板块作为底仓,同时辅以国家未来会放松政策的一些行业,如地产、有色等作为博弈。此外,在上市公司中报集中披露期来临之际,将关注中报预期较好的公司的交易性机会。
陈晓生认为,下半年的市场会重新起航。“这波行情不会像去年那样只有新兴行业涨,也不会像今年一季度只有传统行业涨,应该是新兴行业和传统行业都有机会。但是传统行业里面的景气行业和新兴行业里面的龙头股会更好。具体看好的行业就是水泥、消费服务、科技创新等。”
不过,大成基金专户投资经理刘庆则相对谨慎。他对记者表示:“从市场交易活跃程度或者市场感觉来说,似乎现在底部区域是到了。也许对相当一部分股票来说,价格很难再跌回前期的低点,但基本面上还不够确定,因为宏观环境会导致很多情况发生变化。相对确定的还是消费和新兴产业,这些板块在市场变化时也会波动,但时间可以化解,两年后获得正收益还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