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中,以基金公司为代表的资产、资金管理行业不可或缺。而人才储备对于基金行业来说更是意义重大。
事实上,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在目前国内基金行业的版图上,上海地区的基金公司占据“半壁江山”,即在65家基金公司之中有33家是来自上海地区的公司。而作为基金高地的上海,人才培养工作更是得到了各方面的强力关注。
“群星计划”起程
7月15日,在上海证监局的指导下,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正式启动上海地区基金业人才培养“群星计划”。作为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系列人才培训班也如期开班。
据悉,上海基金业“群星计划”,是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在监管部门支持下推出的旨在培育德才兼备的基金业中高端人才的重要举措。
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一位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首期培训班的成功举行,标志着“群星计划”的启动,“在未来若干年内,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将整合各方教育资源,以‘群星计划’带动和促进上海各基金管理公司高素质人才队伍及其后备人员的培养。”
对于基金行业的人才培养,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会长、富国基金董事长陈敏表示,随着上海地区基金行业的发展,全行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格外迫切。尤其是在基金行业近年来的发展中,整个行业对于投研人员的需求也非常迫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有着长足的意义。”
而基金行业近年来的扩张,更对行业人才储备提出了挑战。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投研、销售这两大基金传统领域,各方对于高级人才的渴求格外迫切。但频繁的行业内部人员流动,使得行业运行秩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所以急需改变基金行业的人才问题。
业内反响热烈
正如有关方面归纳的那样,基金业人才,特别是投研岗位人才紧缺问题日益凸显;而现有人才队伍素质也需要不断提升,以适应投资者的要求和资本市场发展需要。
而结合上海地区实际,上海地区基金公司近年来人力问题突出,既有其内部原因,也有着明显的外部因素。
近年来,随着阳光私募行业、券商集合理财以及信托等行业的兴起,基金行业的人才往往率先成为被“挖角”的主要对象。同时,当类似股指期货、对冲机制等新型理念和工具出现后,基金行业在衍生品等牵涉到行业未来发展的领域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人才“缺口”。
其实,基金行业内部对于参加培训也有着强烈反响。“未来公司方面将积极参与今后培训系列工作,特别是在公司层面全力响应,制定契合自身实际、各有特点的人才培育计划。”上海地区某基金公司负责人就向本报记者表示,之所以要重视人才培育是因为对于资产、资金管理这样的轻资产、重人力的行业,人的因素格外重要,只有将人力培训作为提高公司竞争力的出发点,公司以及基金行业才能获得深远的发展。
正如一位监管部门人士提出的那样,如果将辖区内的人力培训计划坚持数年,将改善和改变基金公司的人力基础,使得各项工作上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