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目前宏观经济方面的主要负面因素:(1)美国方面,市场担心经济复苏前景(11年经济增速已经从3%下调至1.8%),近期经济数据都不理想,市场预期今天将要公布的7月份就业数据也会不理性;(2)欧洲方面,欧债危机蔓延趋势超预期,西班牙/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达到6%以上,距离7%临界点不远;欧洲企业盈利数据不好、德国经济也面临回落,救助能力受到担心。
此外,美国国债收益率正朝着上世纪50年代的水平急遽回落。市场担心,这个全球最大经济体将停下两年来的复苏脚步。基准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较过去49年的平均水平低4.3个百分点,几乎与艾森豪威尔1953年开始执政时的水平相当。该收益率4日在纽约市场跌至2.40%,2008年12月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曾跌至2.04%的创纪录低水平。
随着过去十几年,中国经济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全球化,美国经济问题对中国经济、股市的影响其实是不小的。
我们知道,中国制造的产品,除了国人自用,出口产品从玩具到个人电脑,从工程机械到船舶,从丝绸衣服到到光伏组件中的大部分都是销往欧美发达国家。本来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就已经引起我们的出口竞争力下降,现在欧美经济增长停滞(如果不是衰退的话),国外需求进一步下降,将显著影响中国出口增速和GDP增速。
同时考虑到国内其实还在采取紧货币和调控地产政策,如果此政策取向没有改变,短期内(未来1-2个季度),中国经济走势的大方向不言自明。
此外,我个人对不少投资者看好银行业的观点略有怀疑。光看数据,银行业目前估值便宜,也有一定盈利增速(20-30%)。但是,至少有2个因素可能对银行业很不利。
一是潜在盈利下降因素。
首先,未来如果经济增速下滑,银行业也不能幸免、因为银行贷款是贷个实体经济的各行各业和个人的,实体经济受损,银行也难于幸免。甚至,由于银行过去几年的业绩较好,在经济(增速)下滑过程中,我国政府很可能要银行(因为银行大部分是国企,大银行还是央企)分担更多的责任!果真如此,银行业的盈利调降可能会超过其它行业平均水平。最后,如果经济预期不佳导致银行上调不良率,那也会导致利润下调。
二是估值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
。国内大银行同时都在香港上市,有利有弊。现在海外经济不好,金融市场动荡,会导致欧美银行股的估值下降。由于全球可比行业(这里指银行业)的基准在下降,在香港上市的国内大银行很容易受到影响,估值也被拖下去。此外,国内紧货币政策也会在国内市场继续下拉银行股的估值。
当然,上述两大因素是银行股继续下跌的潜在因素,未必都要发生,我指出这些是想提示目前投资银行股也是有风险的。
最后,回到美国经济问题对中国经济、股市的影响上。显而易见,美国经济问题越大,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越大。但届时,中国政府因时制宜地调整经济政策的可能性就越大,比如放松紧缩货币政策,这时,即使A股业绩有继续下调趋势,估值却可能上升(影响估值的因素之一是货币流动性),A股就可能赢来反弹的机会。所以,中期也不必对A股太悲观。
责任编辑:徐丽平
关注官方微博:
推荐到 来源诺德基金)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