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投资攻略 > 基金动态

社保基金的救赎之道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1年08月12日07:3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0日公布了2010年度社会保险状况统计:2010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总额为23886亿元,但是其中近九成存放在财政专户,只有1400亿元的零头以债券、委托等方式进行运营。目前我国已着手做实养老金空账,但是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却日益突出。在高通胀背景下,社会保险基金又应如何保值增值,至少保证不贬值?

  今年以来,CPI指数节节攀升,而银行存款早已经进入负收益时代。以一年期存款为例,今年7月份提到了3.5%。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5%。在这个通胀率下,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实际利率为负3%。换言之,若将1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以现在的通胀速度,一年后,这1万元不但不会增值,实际价值反而在下降,300元将白白蒸发,被迫交“通货膨胀税”。

  我国社保基金有约两万亿元存在财政账户,以目前的通胀率计算,一年下来,预计将损失600亿元。以此通胀速度累积,若干年之后,中国的社保基金将很可能会被吞噬。只有市场化才能挽救社保基金。

  上世纪70年代,美国也曾遭遇过类似问题。当时,美国的CPI大幅上升,几次突破10%,到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CPI上涨超过了50%。按照当时《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的“谨慎”条款,养老基金是不能随便入市的。在高通胀之下,美国养老基金面临巨大威胁。1978年,美国劳工部对《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进行了修改,在不威胁整个投资组合安全性以及基于分散化投资的条件下,允许养老基金投资于小的或新兴企业所发行的证券,养老基金参与风险投资也成为可能。

  在美国新经济发展史上,养老基金立下了汗马功劳。到今天,社保基金的市场化运作已是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就连我们国家的许多高科技产业,包括百度在内,他们拿到的风险投资,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国外的养老金账户。相比之下,长期以来,我们的养老金却总是“躲在深闺”,靠在银行里吃利息来实现“保值增值”,时刻面临缩水,一不小心,还有被挪作私用的危险。比如,社保基金就一直是腐败的高发地段之一。在某些人看来,这笔钱闲着也是闲着,放在银行实在太诱人。

  当然,社保基金的市场化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必须有公平、公正、公开的运营方式。社保基金之所以无法增值,甚至陷入贬值和被挪用的境地,本质上还是一个体制问题。管理社保基金的组织,一般都是社保局下属机构,他们集保费征收、基金管理、投资运作等多种职能于一身,以政企合一的方式运营。这种方式难免暗箱操作、效率低下。更重要的是,除了委托社保局,老百姓别无选择。没有竞争,就不可能存在高效的运作。

  相比之下,香港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则值得借鉴。以强积金为例,在香港,积金局只是一个监管单位,强积金的管理和运行均由受托公司操作。截止到2004年,香港强积金核准受托人就已多达19家,注册有48个强积金计划、144个集成信托计划。这赋予了香港市民充分的选择权,不但分散了投资风险,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回报,促进了市场的优胜劣汰。

  不管是社保局,还是民政局,从管理科学的角度上看,他们只具有宏观管理的职能。毫无疑问,行政管理与基金经营的彻底分开是必由之路,否则,改革只会原地踏步。人民的养老钱只有给一个受权力干预较少,受市场影响较多的机构,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经营、妥善管理,并最终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

  作者:彭兴庭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责任编辑:姜隆)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