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场持续震荡低迷,这不仅套牢了投资者,也让部分基金命悬一线。今年一大批私募基金因为业绩或规模的原因将面临清盘危险,成为私募基金的“清盘年”。然而不单是私募基金的日子过得惨淡,公募基金的日子也过得“举步维艰”。据了解,当前有三只公募基金因业绩欠佳或品牌建设乏力而被持续赎回,基金资产净值已逼近被清盘的边界。面临这类基金,到底该继续持有还是亏损赎回,投资者正面临着两难的抉择。
三只产品拉响警报 基金清盘险情升级 基金今年来业绩不好,大多数投资者都选择了赎回,而大量的赎回把基金资产净值逼到了“危险”境地。据统计,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公募基金增加到了3只,这3只基金分别为天治稳健双盈、申万菱信盛利强化配置和长盛环球景气,涵盖了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基金三大类产品,公募基金表现疲软可见一斑。
根据《基金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基金净值连续60日低于5000万元,或者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100人的,则基金管理人在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有权宣布该基金终止,也就是常说的清盘。
根据申万菱信盛利强化配置基金今年公布的半年报显示,期末基金资产净值为4971万,以今年半年报份额计算,该基金从6月底到9月13日已经连续50多个交易日的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
而由于近期债券市场大跌,天治稳健双盈债券基金也面临着清盘。根据中报披露,该基金6月底份额为5138万份,单位净值为1.0289元,但由于8月债券市场大跌,让该基金单位净值迅速下跌到1元以下,最低达到0.94元左右,以今年半年报份额计算,目前该基金资产净值约为4900万元。该债券基金今年8月29日的资产净值首次跌破5000万元,到9月13日已有11个交易日。
不仅仅是混合型基金和债券基金受到了市场的影响,近期海外市场的下跌也使得QDII基金的日子同样捉襟见肘。长盛环球景气在8月5日美债危机导致的全球股市大跌中首次跌破5000万元大关,如无大笔净申购,该基金从8月5日到9月9日已连续26个交易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根据推算,目前该基金需要近500万元的净申购,才能解除清盘警报。
清盘危机折射品牌困境 基民小心为上 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截至9月9日,天治稳健双盈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为-9.08%,在可统计范围内的64只二级债券型基金中排名61;而申万菱信盛利强化配置的收益率为-3.57%,在可比的7只偏债型混合基金中排名第4。其业绩表现显然并不出色,但也不是今年收益率最差的基金。因此,很难说是业绩导致了清盘危机,而或许只是原因之一。
有业内人士分析,基金品牌建设乏力或许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全景基金品牌研究中心的《2010中国基金行业品牌评级报告》中,从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认知度、忠诚度和畅销度五个指标考核并综合评定,在60家基金公司中,天治基金以10.70分居第59位,长盛基金以22.20分居第45位,申万菱信(申万巴黎)以25.63分居35位。而从认知度考核评分结果看,长盛基金、申万菱信、天治基金分别排名35、40和60,属于中等偏后行列。
基金公司的品牌认知度太低,普通的基金投资者不了解,就谈不上购买行为。于是,在缺乏关注的情况下,在熊市中的这几只基金很难开展持续营销,由于业绩不见起色,一些投资者逐步退出,而吸引不到其他投资者关注,基金规模越来越小,率先遭遇清盘危机。
不过,公募基金清盘事件至今尚未发生一起。“因为公募基金清盘需要走严格程序,公司也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自救。关键是谁都不会做出主动清盘的决定,因为这无疑将大大损害基金公司的声誉。”业内人士表示,在基金面临5000万的临界点时,公司会竭尽全力开展市场营销工作,引入“帮忙资金”。而如果市场反弹,则警报很快便会解除。
对于有清盘危险的基金产品,基民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分析人士称,通常而言,基金资产规模较小,除了证券市场不景气引起规模缩水外,大多这类产品都是先天不足的“早产儿”。对于这类产品,基民不一定需要直接赎回,首先是要看投资本身的风险,看其仓位的大小、持有股票、投资风格等;其次,就是要关注其流动性,对于规模比较小的基金,具有流动性风险的基金,一般是不建议投资者去购买的。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下,赚多少钱已经不是投资者首先考虑的问题。如何避开风险,保全资金才是最关键的。(全景网/基金频道李泽玲)来源全景网)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