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日,国内首只QDII华安国际配置基金出海。在经历了雷曼倒闭、暂停赎回等重重风波之后,近日将平稳谢幕。
华安基金昨日公告称,华安国际配置在今年11月2日第一个投资周期届满后,将正式终止,公司将确保投资者及时按基金初始发售的面值收回本金。此前华安同雷曼欧洲达成和解,雷曼欧洲将支付4488.99万美元,据此测算华安还要支付1857.98万元,才能确保持有人“保本”,但按照汇率折算,5年下来持有人的实际亏损超过18%。
前尘 雷曼倒闭风暴骤起 成立于2006年11月2日的华安国际配置是我国首只试水海外的QDII基金,为了防范风险,华安国际配置在第一个投资周期内就将全部投资于结构性保本票据,但看似最安全的投资却一度让持有人和华安基金置于险地。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宣布倒闭,这使得和雷曼兄弟相关公司合作、投资雷曼兄弟公司承担保本责任的结构性票据的华安国际配置面临着巨额损失的风险。
当年9月18日,华安基金发布公告称,如果华安国际配置的实际净值低于面值,公司将以自有资金弥补该资金缺口,并于9月23日,暂停了华安国际配置赎回。
同时,华安及时果断地进行了权益资产的回收,将可变现的收益资产部分及时清算变现后转至境内,从而保证相关资金的安全。随后,公司以对方违约为由向上海高院起诉雷曼欧洲,要求雷曼欧洲对9000多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7463.2万元)标的相关损失作出赔偿,上海高院于2008年9月27日正式受理,并冻结了雷曼兄弟公司在中国等值的QFII资产。
而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的净值也定格在了0.954美元。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在昨日向南方日报发来的分析报告中指出,作为国内首只QDII,其产品设计上也存在一些缺陷。虽然此次事件是雷曼破产这一黑天鹅事件引发,但在产品投资上过度依赖于外方投资顾问,所投资的产品也过多依赖于单一机构设计的产品,在小概率事件发生后,影响就显得更为严重。
结局 达成和解保住面值 在上海高院的主持调解下,经过与雷曼欧洲艰苦的漫长谈判,华安基金于近期与雷曼欧洲就上述案件达成和解协议,并签收了上海高院出具的《民事调解书》。
根据华安基金昨日发布的公告称,长达三年的华安雷曼欧洲诉讼案近日达成了和解雷曼欧洲应向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支付折合人民币28661.30万元的和解款项及相应的利息。
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分析,收到和解所得后,基金的每份净值预计可达到约0.97美元,这意味着,华安基金将对每份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支出0.03美元给基金持有人,按目前份额约9700万份测算,华安基金将自掏腰包约1857.98万元。
作为对比,受雷曼倒闭影响,香港迷你债客户可收回的投资本金金额也在85.7%至96.5%之间。而在全球市场,相关产品的投资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华安国际配置的持有人尚算幸运。
“但持有人的实际损失远大于此”,昨日有基金分析人士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表示,基金在雷曼事件后,2008年8月19日开始不能赎回,封闭达三年之久,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流动性上也做了较大牺牲。同时,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之下,投资QDII基金的汇兑损失不能忽视。假如有投资人以人民币换成美元投资者产品,2006年11月2日1美元可兑换人民币7.875元,而目前美元兑人民币是6.3843元,如果投资者从认购开始持有,一直到现在,因汇兑带来的实际损失达18.93%,如果考虑到不是投资QDII,而是美元存款或者投资普通股票基金的话,持有人的潜在损失更大。
反思 生不逢时 改道创新 虽然华安国际配置让持有人失望了,但是相比较在2007年底出海的首批股票型QDII而言,已经幸运多了。
从2007年底以上投亚太为代表的首批QDII出海时风光无限却收益惨淡;2009年第二代QDII发行不顺再到去年在欧债危机、银行渠道堵塞等多重压力下进退维艰的第三代QDII,几年来QDII基金可谓是生不逢时、举步蹒跚。
在QDII基金净值排行榜中,亏损幅度最大的仍然是当时认购规模达900亿的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但这只于2007年10月成立的QDII基金,最新披露的单位净值仅为0.554元。而同期嘉实海外中国股票的单位净值也仅为0.559元,南方全球精选基金的单位净值为0.64元,可谓难兄难弟。
根据巨灵财经统计,在已成立的45只QDII基金中,累计收益率在面值以上基金仅6只,这其中还包括两只今年刚成立的QDII黄金基金。
今年以来,QDII的方向转向了被动投资和产品创新,继诺安黄金基金成功抓住了这波黄金市场的牛市,今年来收益率超过25%,让A股基金汗颜后;主打海外地产租金市场的REITS基金和抗通胀主题的油气基金也陆续粉墨登场。
南方日报记者 贾肖明 实习生 林宇星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