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打着各种创新旗号的基金层出不穷,但似乎已提不起市场兴趣。“现在能做的所谓创新,无非是把投资对象做各种细分,但归根结底还是股票,从名称上看是投资主题各不相同,最后却难免走上同质化道路。”对于当前基金产品的创新现状,深圳某基金公司总助一语道破天机。
这在指数基金的“创新”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自去年以来,监管部门为指数基金单独开辟审批通道,令指数基金大放异彩,各家基金公司都在争抢指数资源。对此,一些基金公司的产品设计人员也颇感无奈。“好指数不多,能产品化的就更少,这种创新已经很难做了。”深圳某合资基金公司产品设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此外,主动型基金也以五花八门的主题类、概念类形式出现。目前,行业内已有专注于制造业、新兴产业、医药保健行业、消费业等各大主题的细分产品。但这种细分更多地是为了销售,“哪个主题是现在的市场热点,基金公司就做哪个主题的产品,而老基金的投资也是同样追逐热点,所以最后可能新基金和老基金买的是同样的股票。”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不过,华泰联合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王群航对这种创新却是颇为认可。他近日公开表示,这种在细分基础上所做的创新,应该是现在市场发展的重点。尤其是指数基金,通过各种各样的细分,实现完全的市场覆盖后,可以给投资者提供配置机会。
当然,这种“创新”也并非是监管层认定的“创新”。2009年以来,证监会为创新类基金产品单独开设审批通道,以降低产品创新成本和缩短审批时间,但事实上,要设计出获得证监会认可的创新产品有相当难度。诺安基金总裁助理刘东曾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去年整个基金行业的创新产品,包括黄金QDII在内,只有4只,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有很大难度。
“在目前的基金法规定的投资框架内,基金产品的创新有点难度,除非允许我们跳出这个框架,比如说做真正意义上的黄金ETF,那么创新空间就会很大。”刘东表示。对于这一点,基金公司人士已达成共识。
监管层也在慢慢放开渠道。从去年起,证监会允许公募基金和专户理财产品投资于股指期货,一些公司已经开始尝试迈出新步,推出可投股指期货的专户产品,但整体进展仍非常缓慢,截至目前,投资股指期货的专户产品仍然数量很少,而类似的公募基金产品也尚未问世。
刘东认为,未来中国基金业的趋势会像国外一样完全自由竞争,公司可以不停地发新产品,同时把不符合市场热点的老产品进行合并或者清盘。现在这种态势在国内已经慢慢显露出来,新基金发行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责任编辑:姜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