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基金产品 > 私募基金 > 私募动态

私募基金炒作艺术品 在境外进行假拍抬价

来源:《证券时报》
2011年10月11日08:10
  如今,一亿人民币相当于多少资产?如果换成张大千的画,或许还不到2张。

  如今,这些等待了几十年才实现的财富神话,已不能在中国炒家心中掀起多少波澜。

  如雷贯耳的唐宋八大家、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全都望尘莫及。

  几百亿资金涌入

  艺术品炒作很早就存在,为什么偏偏《黄河咆啸》和《燕塞秋》独领风骚?

  上海千风艺术品投资基金经理钱忠告诉《望东方周刊》,《黄河咆啸》和《燕塞秋》的炒作,赶上了两个好时机,“一是艺术品炒作正是最火爆的时候,二是正好碰上了文化产权交易的新形式。” 白庚延的画作此前在业内并不出名,“换了别人,同样能炒这么高。”

  钱忠几年前还是一家艺术学校的老师,当年的大学同学,好多都在做艺术品生意,有的还开了画廊。

  到国际拍卖行做局

  李海明告诉《望东方周刊》,传统的艺术品投资是个绝对长线的过程。

  由于还只是“潜力股”,所以大量收集这种画家的作品并不会占用多少资金。“几十万,甚至几万就能拿到几十幅、上百幅作品。而且,投资家还会伴随着画家的成长,不断囤积其作品。但时间长了,私交好了,成本自然也不高。”

  如果藏家自己拥有画廊,对画家进行炒作,效益还会更高。但这里的炒作,也仅仅是以开画展、做宣传为主。

  国际著名的拍卖行,是不会和基金“谈”佣金的,在那里炒作,基金要付出巨额成本。炒作艺术品的暴利由此可见一斑。

  拍卖行的灰色生意

  艺术品拍卖行,在艺术品爆炒的过程中,是私募基金最重要的同盟者。

  曾经在上海一家拍卖公司担任客户经理,如今进入一家私募基金,专职炒作的李奇告诉《望东方周刊》,虽然拍卖行近年才因艺术品价格暴涨而备受瞩目,但实际上,拍卖行背后的灰色产业链早已非常成熟。

  在这个产业链中,拍卖行也分作三六九等,各显神通。

  最低等的,靠骗取图录费挣钱。一般的做法是,只要有客户拿着自家藏品上门,无论真假优劣,都让所谓鉴定师做出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估值。让客户缴纳几千元的图录费,参加所谓的拍卖会,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一是拍卖假货。由于拍卖法第六十一条规定,拍卖人只要在拍前声明不保证拍品真伪,便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所以,一些拍卖行会利用一些文字游戏,专蒙那些刚入行的藏家。

  “这几年,温州小老板,山西煤老板,房地产开发商,还有很多上市公司的老板,都涌入了艺术品市场,他们对价格不敏感,对艺术品没有深入的了解,即便买了假货,也很难遇到一个真正的专家指点迷津。”李奇说,分辨这个专家究竟是不是真的专家,本身就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二是为变相行贿、贪污搭桥。

  “行贿者、受贿者和拍卖公司三方事前商定好,由受贿者送来一件赝品,由拍卖公司鉴定为真品,并加以炒作,最后由行贿者高价拍得。”李奇说,这在拍卖行业内,早已是人尽皆知的“玩法”。

  “有时候还会反着来,明明是真的东西,却按赝品的价格拍出去了,这十有八九是因为对方不稀罕钱,反而喜欢艺术品。这种情况下,拍卖的大多是名人字画,这是因为名人字画的鉴定、价值认定相对容易,而且可以传世,更重要的是,万一事发,咬定这只是幅赝品,也更容易过关。”关兴庆是上海一家画廊的老板,他告诉本刊记者,后面这种办法,也是很多画廊的生意来源。“过去几年,现代作品生意不好做,只能多开财路。”

  另外,拍卖行还会跟企业老总唱双簧。

  “买家、卖家和拍卖行事先谈好一个较低的交易价格,再在拍卖会上哄抬价格,最后,买家所在公司付款,其中就形成了巨额差价,由勾兑者分食。”李奇说,企业买下艺术品后,艺术品就成了经营设施,每年折旧,最后变成“零资产”,“最后还是落到老总自己手里。”

  上述情况在中等拍卖公司发生得较多,“有一定规模,运作起来大家比较放心,规模不大,名气不响,也就不会太引人注意。”李奇说。

  最高级的拍卖行,名气大,自然就成了“画家炒作”的最好平台。

  早些年,“画家炒作”大多是画家自己干的。多是画家雇人在拍卖会上哄抬价格,把自己的画价格炒高。但这种做法并不成气候:不知名的画家财力不足,无法支持长期、大规模的操作;知名画家自有市场追捧,无须自己炒作,也顾及业内名声。

  后来,一些上市公司也加入其中。一般的做法是,由上市公司购买一批艺术品,然后在拍卖市场炒高价格,再由关联企业接手。虽然在艺术品交易上不仅没赚钱,反而损失一大笔手续费,却能大幅改善上市公司业绩。

  有时候,上市公司专门囤积某个艺术家的作品,然后,拿出一两件炒作,囤积的艺术品也是水涨船高,此时进行企业资产的评估,自然又是一个结果。

  疯狂的份额交易前途难卜

  有趣的是,新的投资模式不断被公开质疑,普通投资者飞蛾扑火般的热情却丝毫未受影响。

  在爆炒的影响下,国字号的上海文交所,反而放慢了艺术品份额化的交易。

  按照上海文交所总经理张天的说法,上海文交所设计的交易模式,“不连续交易、不拆细、不向公众公开发行。”这和目前市场上通行的做法背道而行。

  私募基金进入出货期

  来自政府部门的监管或已蓄势待发。出货,也在此时成了艺术品投资私募基金的普遍状态。

  更何况,艺术品投资也不是个稳赚不赔的生意。

  “因为没钱,老爷子回来后郁闷了几个月。”可如今,这个陶盘再要拍卖,连10万港元都卖不到了。“因为后来出现的数量太多了。可当时,那么多大收藏家,就是没想到这点。”江岱峰说。 (来源:证券时报网)
(责任编辑:王旻洁)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