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行情数据 > 行业分析

公募基金几成超级大散户 频繁买卖追涨杀跌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2011年10月20日09:46
  定海神针反成股市震荡机,频繁买卖追涨杀跌,买在山顶卖在山脚,基金仓位屡成反向指标

  “中国股市大会诊”系列报道之一·机构投资者篇

  吴海飞、王凌菲

  编者按

  四年暴跌4000点,十年仅涨6%,这是A股的大体走势从2007年10月份上证指数创下6124点的历史新高, 到昨日收盘的2383.49点,A股短短四年暴跌近4000点。以昨日收盘点位与2001年6月14日2245点的最高点相比,10年时间,上证指数才上涨了138.49点,涨幅仅为6.1%!

  “再见了,中国股市。”“入市18年,亏了120万”,9月28日,“93届”老股民姜兵以这样一条微博,与中国股市诀别。为什么坚守的投资者总是遍体鳞伤?这条微博在引发热烈围观的同时,也让市场对于中国股市的“问责”再度掀起一个小高潮。

  央行最新发布的第3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股票投资”意愿降至三年以来新低。而凤凰网调查显示,高达六成的股民不惜割肉离场。

  IPO不停,再融资不断,“越穷越生”的中国股市21年圈钱4.3万亿元,而分红仅0.54万亿元,投资者被指成为在这场圈钱游戏中唯一未能获利的角色。

  为什么别人涨时我们不涨,别人跌时我们跌得更凶?为何A股不能体现经济走势?为何垃圾股总能鸡犬升天?为何机构投资者非但没起到“定海神针”作用,反倒频繁追涨杀跌…… A股到底病在哪里?羊城晚报为此推出“中国股市大会诊”系列报道。

  羊城晚报讯 记者吴海飞、王凌菲报道:受投资水平和信息限制,“追涨杀跌”一直是中国整体不成熟的散户投资人的代名词,但近几年,随着机构投资者数量和规模的扩大,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也屡屡在市场的大起大落中追涨杀跌,基金仓位屡次成为市场反向指标。本轮调整中,机构更是在汇金出手增持的当天充当了杀跌的主力部队。显然,国内的机构们非但没有像成熟市场的机构投资者那样成为稳定市场的“定海神针”,反而加剧了市场波动。机构们的表现也与管理层自2000年以来寄望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以稳定市场的初衷相去甚远。

  1、最新动态:汇金增持基金杀跌

  10月11日,汇金出手增持四大行股票,市场众望所归地大幅高开,但此后却全天一路向下,指数泄向新低,沪指直指关键心理关口2319点。谁充当了幕后推手?虽然无法准确定位,但沪深交易所当日盘后公布的部分股票成交回报透露了一丝痕迹,卖出方机构是主力,而当日跌停股票数目之多创了本轮下跌的记录。

  10月11日当天,算入B股在内,两市共有50只股票登上交易信息公开平台。其中,机构、券商总部、券商交易单元等所代表机构资金的席位共出现了74次,其中买入15次,卖出59次。盘江股份恒源煤电阳泉煤业冀中能源等煤炭股卖出榜上几乎清一色的是机构席位,不少是以跌停价卖出,而当日煤炭板块大跌逾5%,成为两市领跌板块。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次新股在当日亦大面积跌停,盘后的回报也显示机构成为重要杀跌力量,以中小板为例,机构4次买入却8次卖出,中环股份前五大买卖席位中,只有一家机构买进615.4万元,却有5家机构合计卖出约7121万元。

  机构在10月11日的杀跌注定很多与12日的大阳线无缘。12日沪指大涨3%,不少机构匆忙抢筹,有些不得不以涨停价买入。七匹狼买入席位为清一色的机构,海通证券当日涨停,机构净买入近2亿元,从当日分时图看,大部分资金是以接近涨停价位追入的。

  从基金仓位上来看,本轮下跌中机构追涨杀跌迹象亦非常明显。“很多机构在2500点唱底,结果市场继续跌,不得不匆忙减仓,这是2400点以下市场依然破位下跌的重要原因”,职业投资人郭先生表示。这一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众禄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9月5日至9月9日,此前一直谨慎的公募基金在2500点附近突然加仓7.77%,此后市场进一步下探到2450一线,基金又在一周之内减持3%。

  2、回顾历史:6000点买入1664点卖出

  事实上,追涨杀跌对于基金来说并非今日而始。回顾2008年,金融、地产作为两市权重最大的两大板块,基金在6000点之上仍疯狂买入,把市场推向历史大顶,而在2008年6月上证指数下跌近3000点附近时,基金却却选择不计成本地抛售,致使不少蓝筹股跌至历史低位。

  2007年10月16日,沪指见6124点,此前一天,机构仍然再买入已经处在高位的蓝筹股,以钢铁和地产股为甚。2007年10月15日,机构大量买入钢铁股,西宁特钢遭机构大举买入2400万元,居买入榜第一,八一钢铁更糟机构集体抢筹,居买入前两名,合计买入6000万元,占比超过当日成交额20%。上实发展珠江实业、裕丰地产等地产股机构买入也居前列,无一卖出。

  而沪指在2008年10月28日见1664点大底,此时机构却在卖出,以1664点前一天的2008年10月27日盘后数据为例,当天国际实业没有机构买入,却有两家机构合计卖出3000多万元,居卖出榜前两位;中航重机没有机构买入,却有一家机构席位和海通证券总部卖出;宝胜股份、恒源煤电买入榜同样没有机构身影,分别有3家和4家机构卖出。而这些股票中,不少股票已是“白菜价”,国际实业、中航重机等均在此后一个月内涨幅翻番。

  3、怪象追问:“定海神针”反成市场波动源

  针对我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众多、市场投机气氛浓厚等缺陷,管理层曾在2000年明确提出超常规培育机构投资者的政策。但如今看来,不少机构的行为特征发生了变异和扭曲,旨在稳定市场的机构投资者非但没有变成“定海神针”,反而加剧了市场波动,甚至缕缕成为市场反向指标。

  新价值投资投委会主席罗伟广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募基金的仓位与行情指数联系紧密,虽然不敢说完全是“反向指标”,但往往公募基金仓位高的时候风险比较大,而公募基金仓位低的时候大盘也接近底部。

  而深圳铭远投资的投资总监韩跃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近两年市场处于震荡市,往往基金仓位低时,预示着投资机会的到来,而基金仓位高时,则需警惕短期高点临近。不过,韩跃峰也认为,这个问题也不能全怪基金,由于基金的客户没有长线资金,加上基金经理流动性高,导致大家都关注短期波动,基金经理也不得不被动跟风操作。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管理层所谓的机构投资者的超常规培育,仅局限于机构的数量与规模,而没有对机构的投资理念以及内部制度进行质量培育,导致国内的机构频繁买卖现象严重,典型的短视行为则表现为追涨杀跌,从而加剧了市场波动。

  4、他山之石:国外机构换手率仅及中国1/20

  国内机构的短线行为和追涨杀跌,与成熟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做法大相径庭。

  根据美国纽交所的统计资料,上世纪90年代美国投资基金快速发展,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投资基金的数量从不足1000个发展到近5000个,资产总额则从3000亿美元发展到30000亿美元。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股票持有比例大幅上升,达到70%以上;持有证券的稳定性显著增强,其股票周转率仅为20%左右。

  反观国内,公募基金可以说是“超级大散户”换手率极高。好买基金研究中小研究员曾令华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国内公募基金评级换手率是一个季度一次,一年达到400%,交易型的基金换手率更高。而根据证监会的数据,中国整个A股市场2010年的换手率在400%—500%,基金的行为几乎与散户无异。以此计算,A股换手率几乎20倍于美国。

  责任编辑:徐丽平


  基金买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基金买卖网合作媒体,基金买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注官方微博:

  推荐到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郭奇邦)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