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投资攻略 > 基金动态

秦红:短期市场无法预测 尽早投资是有效策略

来源:搜狐理财
2011年10月22日16:37

  由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及搜狐基金频道联合举办的《走出投资迷宫 开启财富大门》——中国基金投资者大型服务巡讲暨大摩深300增强指数基金说明会10月22日在北京举行,以下是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副总经理秦红女士的发言: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副总经理秦红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副总经理秦红

  基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对基金的理解,我认为中国的基金是波动上行高收益意味着更大的波动。一个波动上行和高收益的市场,长期投资一定能化解损失,很多人说美国是这样吗?美国也这样。只有波动上行的市场才有长期投资化解损失,只是承担心理损失的痛苦,而不再只会承担很多年之后都是真实的损失。波动上行市场里面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如果我们不能短期判断市场,其实尽早投资是一个有效的市场策略。波动上行多长为长?一年不够长,一年A股市场从来没有三年在一个方向上过,明年一定是一个好年份通过看中国A股市场历史数据,那只是因为中国从没有三年在一个方向上,去年赔了今年赚不了,明年什么样的概率大?涨的概率大。从A股市场历年的数据来看。跌两年第三年就涨了,涨两年第三年就跌了。多长为长?六年够长吗?不够长。多长为长?九年够长。以A股市场的状况九年大概就没有亏损过,无论年初还是年终。九年好像太长了,但是如果真的是九年能够化解损失,下一个6000点大概在几年能够出来?好像五六年就能出来了。假如六年能够再上6000点,期间有多少回报的可能?如果六年到6000,现在算3000,年化回报12%,其实未来没有那么可怕,只是过去这六年能够翻一番的状况是由过去赔了这么多年带给我们的未来。看过去还是看未来决定我们是乐观者还是悲观者。九年是不是很长?也不长。美国50年到97年的数据五年美国也会亏损,10年才不赔,赔2%点多,一个赚1%点多,八年左右的时间才化解。长期波动上行有没有可能短期预测到高点回避掉,其实每个人在决策里面都是希望自己通过研究通过钻研预测到高点,避掉高点在低点进入,虽然我们的行为正好相反。为什么不合适做不到,成为我们追求这个方向的情绪投资者,我最喜欢的是美国前才长罗伯特鲁宾的话,投资唯一可以确定的事情就是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确定性。尽管我们玩命研究多专业,努力的学习,那么多博士、博士后天天吃这碗饭希望企及真理的彼岸,但是这个真理压根儿不存在,唯一确定的就是它的不确定性。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可以算出来宇宙几百万光年星星的事,算不清楚身边这些事,索罗斯的哲学老师波普尔对这个事情的描述,社会科学跟自然科学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自然科学可以把观察者和观察的事物分开,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苹果掉下来,今天依然可以重复这个环境让苹果继续这么掉下来。但是社会科学就不同,我们人对事物的了解会改变事物的规则本身。就像我们发现真理市场会大涨三天,第四天大跌,我们一旦发现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就会变成什么样?第一天买,所以市场一定会涨。第二天我们还会买,市场还会涨。第三天上午如果还会买到下午就会卖了,所以市场第三天就会跌。因为我们认识了这个世界,认识了这个事物的规律,这个事物的规律就会被我们所改变。只不过在经济社会里面相对的缓慢,一环一环慢慢来,一定的时间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证券市场不一样,每分钟我们知道的东西都会化为指间的跃动改变事物的本身。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确定性,我们研究以为明白了,其实离的很远。那些基金经理在干吗?为什么还要专业投资者?他们只不过是权衡几率的过程。通过基金经理很多经验研究,最后只是一个更大概率,通过很多次决策把更大的概率转化为更好的一点点回报,但是永远达不到百分之百。市场短期不可能被预测,更重要的并不是我们知道了什么,而是我们如何做出一个更好的决策,而不是去不断的探求那个我们无法企及的真理。为什么还这么痛苦,这么复杂还要做?没有复利的力量投资这件事情不做也罢。2%的回报,29岁的一万到65岁是两万,这是银行存款货币基金,为什么要做投资?没有复利就是块八毛的不做也罢。65岁之后不可以再出卖劳动时间获得现实收入,必须靠以前的积累让后半生过的更美好,现在时髦的理财产品4%,29的一万到65岁是四万而已。每次我做活动问人家,理财产品4%的回报,29岁一万65岁四万,存不存?所有人摇头。现实当中一说理财产品4%立刻就去买了,短期来看4%很好,长期来看投资16%到65岁200万,我们必须承担痛苦,哪怕这种幅度中的痛苦是极大的,但是到65岁百倍的差距还是值得我们去承受的。如此不确定的世界,如此对自己的煎熬我们还要努力克服掉自己的恐惧,让自己的回报更好。

  高点进入低点不进,好产品卖掉坏产品拿着,有市场机会也没有得到它的收益。尤其现在这种市盈率这么低,但是投资人继续重蹈历史覆辙,并没有因为历史这样就有所改进。中国市场牛短熊长,所有人都这么说,真是这样吗?从93年到10年,综指年化回报7点多,统计按周、月、季度、半年、年来看,每周涨不能算牛市,每季度涨算小牛吗?半年涨是不是更牛?年涨一定算牛。所有的周、月、季度、半年、年里面正量的占比大概都是50几,复合回报年化7%。我们真正牛短吗?从统计数量看那个牛比熊长那么一点,真正一点感觉不出来,为什么觉得牛短熊长?可能因为我们参照点在漂移,09年市场上半年涨了将近100%,好多人定义是熊市下的反弹,还是熊市,因为我们的参照点是过去最高点。只有再创新高了才觉得真正是牛市,而实际上如果我们的牛熊定义是期初,无论是用周用月用季度用半年用年还是牛长熊短一点点,基本就算1:1。03年差不多,都是50%几,年的数据太远没有那么重要,半年来看正量占比50几。如何才是一个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方法,一定首先锁定参照点是谁,一定理清楚合理的时间,用什么时间来判断,他们都是为了控制我们情绪的影响。一个情绪的周期最后是短期的赔赚引发了去寻找不同的参照点,让自己更痛苦,进入一个更加情绪决策的循环,最后一定赚不到市场的钱。而正确的一定锁定参照点控制好时间,控制情绪,才能够对一个不确定的事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责任编辑:郭奇邦)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