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艳表示,自己做渠道秉承的一个理念就是“明明白白卖基金”
理财周报记者 翟乐/文
2011年10月11日,易方达基金一纸公告,将本是分管渠道的副总经理刘晓艳,推为总经理。回溯近一年来变更的基金公司总经理,不难发现,不论内部提拔还是外部空降,做市场出
身的老总越来越受到追捧。而目前资产规模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中,除了刘晓艳是做渠道出身外,银华基金总经理王立新亦是。
刘门女将:明明白白卖基金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句话放在行事较为低调的刘晓艳身上,似乎并不合适。被同事亲切地称为“刘博士”的刘晓艳,现在并不愿意多谈对未来的宏大规划。
2000年,刘晓艳加入易方达基金筹建组,公司成立后,其一直担任督察员兼监察部总经理,主管合规和风控。2004年起,刘的职位先后变更为总经理助理、市场部总经理、市场总监、公司副总经理和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等职务,主要分管渠道,直到被提升为总经理。
Wind数据显示,2003年易方达的总份额为96.37亿份,2004年变为152.58亿份,增长了56.21亿份。随后呈逐年增长态势,2007年为848.63亿份。2008年市场不济,整个基金行业的资产规模缩水严重,易方达也不例外,那一年资产缩水达845.36亿元,但份额规模反而一跃升为1065.05亿份。之后也一直保持每年100多亿份的增长趋势,到2011年中期,这一数值为1531.11亿份。
一系列数据表明,刘晓艳做市场确实有自己的一套。这体现在拓展渠道的思路和理念上。
2003年市场低迷,新基金难发,公司高管纷纷出动卖基金。当年12月9月,易方达准备发行一只新基金——易方达策略成长。负责江苏片区销售工作的刘晓艳并没有从基金销售主要渠道银行入手,而是寻找当时业内并不多见的券商渠道。最终联合了华泰证券的所有营业部为易方达销售基金。
刘晓艳曾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自己做渠道秉承的一个理念就是“明明白白卖基金”,易方达每发一只基金常常要做大大小小上千场培训。
“这个理念的产生主要是源于那时有个‘懒人投资法’的提法,觉得把钱给基金经理管就可以了。他们对自己的风险收益特征,甚至对投资的产品都不了解,所以我们就通过各种形式和大家交流,过程中传导一些理性投资的理念,让投资者能明明白白买基金。”刘晓艳对记者说道。
人们关注刘晓艳大多是从易方达开始,实际上,在就任易方达之前的1994年7月至2001年3月,刘曾担任广发证券投资理财部副经理、基金部基金经理、基金投资理财部副总经理、基金资产管理部总经理。
有消息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刘晓艳在易方达担任常务副总经理期间,除掌管渠道外,也掌管着部分投研工作。
已是总经理的刘晓艳对记者表示,未来自己可能关注投研会多一些,因为业绩是第一位的。而自己秉承的“价值投资”理念也不会变,因为这是主流。
市场曾有传言说易方达相对投研更重视市场发展,刘晓艳解释说,其实没有任何偏颇,也没必要一定重视这个不重视那个,公司内部更看重投资业绩,没有业绩作支撑,市场是做不起来的,业绩和规模的关联度非常高,不能割裂来看。
王立新:
发基金关键在于顺应市场需求
前十大基金公司中,银华基金总经理王立新也属市场派出身。
王立新于2002年加入银华基金,之前曾任南方基金研究开发部、市场拓展部总监。进入银华后,其先后担任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代总经理等职务,一直分管市场,直到2006年。
银华基金的市场份额大幅转变出现在2004年,数据显示,2003年其市场份额为35.82亿份,2004年这一数值升为104.46亿份。“这并不是我个人的功劳,与大家的努力分不开。”王立新如是说。
银华2004年市场份额的蜕变,主要归功于其发行的业内第一只保本基金——银华保本增值。在当时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该基金的问世填补了投资者避险需求的空缺。当年,银华保本10天即募集了60亿。
除了推出顺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外,王立新告诉记者,自己当年做市场还基于两点。一是做好投资者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基金知识和自己的风险收益偏好;二是做公司品牌的推广。
“做投资者培训也要顺应市场发展,比如2007年、2008年时,就应该告诉他们如何控制风险,而今年,就应该提示他们在低迷的市场中,反而存在较多的机会。”王立新说。
今年不利的大环境,使行业内基金发行和业绩提升都面临种种困难。对于未来,王立新依然坚持自己的理念,机构投资者一定要有持续稳定的业绩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产品创新,顺应投资者需求、顺应市场需求,拓展新的营销方式新的投资渠道。
另外,记者了解到,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和广发基金总经理林传辉也曾涉及市场管理工作。其中范勇宏曾任华夏证券股份北京东西营业部总经理,而林传辉曾任广发证券投资银行部常务副总经理,分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