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找到了基金专户产品的新方向,而经过短暂的运作,基金公司便已意识到,以定向增发为目标的专户产品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已有基金公司对此类产品打起退堂鼓。
上海一家专户运作业绩靠前的基金公司人士透露,公司内部对未来是否会继续发行运作定向增发专户产品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有了分歧。据了解,在一些基金公司的产品设计中,定向增发专户产品的业绩基准为债券产品的平均收益率,管理费也按照债券产品的比例提取。“这意味着基金公司对这类产品能够获取的报酬比较低,在之前定向增发市场中,基金公司更看重到期业绩提成,因此以低管理费换取客户。但现在市场发生了变化,基金公司需要对这类产品运作承担很大风险,到期之后未必能够取得理想的业绩,单纯从管理费角度来看,运作这类产品有点入不敷出。”前述人士告诉记者。
事实上,从2010年开始,已有基金公司专户产品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根据上市公司公告,中海基金的一只专户账户曾参与了
六国化工的定向增发。从产品当时的表现来看,定向增发产品基本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浮盈,因此得到了客户和公司的青睐。近期,兴业基金推荐的一款专户产品就明确主要投资定向增发、可转债类稳健品种。股票投资比例为计划资产净值的0-100%,债券的投资比例为计划资产净值的0-100%,在二级市场投资股票不超过30%,业绩基准为6%。这种模式也成为基金公司专户产品的主要模式。
另外一家基金公司的专户投资经理认为,上市公司进行定向增发的价格一般会较实施时的股价有所折价,这就相当于给参与定向增发的资金提供了一个“安全垫”。不过,随着定向增发市场白热化发展,各路资金掘金定向增发,定增价格越来越高,风险系数也在加大。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在基金参与的39只定向增发个股中,跌破增发价格的有20只,受伤基金累计浮亏达到了3.51亿元
“这个问题很实际,如果基金公司能够从中获得较高收益,那么大家必然一哄而上,现在行情下定增不易,基金公司单纯从管理费中收益甚微,却要为此担负较高的风险,例如破发、亏损等,基金公司的积极性已经大不如前。”一位产品设计人员表示。
(程俊琳)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