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上证综指收于2481点,相比于去年首个交易日收盘时的3243点,A股下跌近23%。受此影响,去年成立的93只股票型基金可谓“生不逢时”,截至上周四,这些基金中近九成出现亏损,仅余13只累计净值在1元以上。
仅4只次新基收益超5%
Wind数据显示,至2011年11月4日,在2010年成立的93只股票型基金中(含指数型基金),仅13只基金累计净值在1元以上。其中,诺安中小盘精选、光大中小盘、农银汇理中小盘、新华行业周期轮换4只基金,成立以来的收益率超过5%,分别为16.2%、 11.1%、 8.06%、7.67%。另外9只基金虽然累计净值在面值以上,但收益率多维持在1%~4%。
不过记者发现,即使总体收益超过5%的次新基金在今年也是不尽人意。在去年13只赚钱的次新基金中,今年以来亏损在12%以上的基金多达10只,排在首位的诺安中小盘今年单位净值累积下跌9.47%。相比起来,年7月21日成立的新华行业轮换基金,今年以来亏损4.72%,是13只赚钱基金中今年以来表现最好的。
同时,80只亏损基金的负收益也多数来源于今年。80只基金中,今年以来累计亏损在20%以上的基金达到7只。其中,民生加银旗下的两只次新基金民生加银稳健成长和民生加银精选,今年以来的累计亏损为24.32%和21.45%,成立以来亏损幅度达到24.4%和23.28%。
人员变动是业绩波动主因
上海证券基金研究分析师陈琴告诉记者,去年成立的次新基金整体表现不佳,除了市场系统性风险外,更重要是基金经理的不稳定造成业绩大波动。聚源统计显示,在纳入统计的去年成立的93只次新基金中,今年有约30%的基金发生了“掌门人变更”。如2010年6月29日成立的民生稳健,成立时基金经理为陈东,时隔一年,今年7月1日基金经理变更为蔡锋亮。截至11月4日,该基金今年以来单位净值累计下跌25.42%。此外,成立于2010年4月14日的金鹰稳健,成立时基金经理是蔡飞鸣,一个月后就变更为杨绍基,今年以来该基金的净值累计下跌22.31%。
相比较而言,一些“掌舵人”长期稳定的基金表现较为稳定。如今年业绩表现第一的新华行业轮换于2010年7月21日成立,由新华基金研究总监周永胜和崔建波担任。记者了解到,周永胜、崔建波二人投资风格较为灵活,保证了该基金的业绩较为稳健。 (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