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富基金11月2日发布公告称,华富收益增强和华富强化回报“掌门人”曾刚因个人原因离任,这两只基金将分别由胡伟和张钫管理。资料显示,刘静于2003年7月加入长盛基金,先后担任交易部交易员、首席债券交易员;曾任长盛货币、长盛债券和长盛积极配置债券的基金经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1月初,昔日的债基“状元”曾刚宣布辞别华富基金,有望改投同城另外一家基金公司。又一位冠军基金经理改换了门庭。在过去五年里,公募行业冠军之争诞生了十几位冠军基金经理。然而,这些基金经理登顶之后,多数或转投别家,或急流勇退,很少人辉煌过后继续在老东家留任。无论去留,冠军基金经理都背负着太多难以言说的无奈与辛酸:强大的工作压力、难于持续的业绩、其他公司不断伸出的橄榄枝……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贵为明星基金经理,曾经在硝烟弥漫的年度基金排名战中勇夺状元,但其中的多数人在接下来一个年度无法蝉联,于是状元的花冠易主他人,甚至有的状元如今早已踪影难寻,本期我们来关注这些昔日的状元。
改换门庭的状元们 刚刚踏入11月,公募行业又传出重磅人事调整消息。
华富基金11月2日发布公告称,华富收益增强和华富强化回报“掌门人”曾刚因个人原因离任,这两只基金将分别由胡伟和张钫管理。
这让人心生感慨:又一位状元将要“脱队”!曾刚不但是业内公认的一流债基经理,还是华富“头牌”。2010年,他凭借14.74%的总回报率,成功带领华富增强收益A夺取当年一级债券型基金状元。
然而,成功的光环还未散尽,曾刚却选择挥别老东家。据悉,从今年初开始,曾刚有意“转会”的消息已经传出,不少基金公司和券商与其私下接洽。最终,他选择了同城的另外一家基金。
华富基金相关人士告诉新金融记者,曾刚将暂时休息一段时间,其后将加盟汇添富或者富国基金。
在其加盟华富的三年半时间里,曾刚的升迁之路一直堪称顺畅。资料显示,他于2008年5月份进入华富基金,先是掌管华富货币,后来成为公司首只债券基金华富增强收益的基金经理。而由于操盘的基金在2009年和2010年表现出色,曾刚去年更被擢升为固定收益部投资总监。
好景不长。今年债市疲软,投资风格一向激进的曾刚也在债市这轮调整中栽了跟头。根据Wind数据,截至10月底,华富收益增强A、B和华富强化回报今年以来的回报率分别为-6.39%和-6.71%,在同类中排名第144位、147位(总数为156只)。
虽然华富基金方面一直强调未曾因基金业绩下滑向曾刚施压。然而,曾刚在接受公开采访时却坦承压力来自自身。
他表示,由于这段时期业绩的滑坡,使其进一步反思自身方面的不足,希望能够到一个待遇相对较好、压力也小的地方,将注意力集中在投资上。
“华富基金今年公司整体业绩表现不佳,对这种小基金公司来说,在弱市中生存都成问题,何况发展?因此,基金经理也不得不考虑更好的发展机会,”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代宏坤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华富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不过76.71亿元,甚至未达业内公认的100亿元的“脱贫”标准。而该公司半数资产由曾刚管理。
显然,对于华富基金这样的小基金公司来说,要出状元并不容易,要留住贵人则更难。新金融记者调查发现,2006年以来,基金业诞生的历届状元,除了曾刚和另外一位同为债基经理的张国强外,几乎都在中等规模以上基金公司任职。
资料显示,此前任职中信基金(后被华夏基金合并)的张国强在2008年登顶债基状元之位后,选择离开老东家转投招商基金。
有业内人士称,彼时,中信基金即将并入华夏基金,后者强手如云,已很难为张国强腾出更有吸引力的位置。这或许是张国强选择离开老东家,南渡深圳的关键所在。
张国强转会招商基金后,操盘水准一直未降。据Wind数据,其到任后接手的招商安本增利,在其任内两年多时间里总回报为12.05%,超越基准回报率3.79%。
资料显示,目前张国强除了担任招商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总监以外,还亲自执掌招商信用添利和招商安达保本。
急流勇退的冠军 有人改换门庭,也有人急流勇退。在曾刚之前,公募行业还有另外一位状元发生变动,不同的是,她选择暂时告别公募。
2010年,由于“积极择时、优质选股”,长盛旗下的长盛积极配置异军突起,以15.54%的业绩成为当年的债基总冠军。作为该基金幕后三位操盘手之一的刘静,未等折桂,便于2010年12月底宣布暂时“隐退”。
资料显示,刘静于2003年7月加入长盛基金,先后担任交易部交易员、首席债券交易员;曾任长盛货币、长盛债券和长盛积极配置债券的基金经理。
长盛基金公告称,刘静因身体原因自2010年12月27日起暂离工作岗位超过30日。此后坊间一度传出刘静回四川老家开火锅店的消息。最后,刘静本人出面澄清真相。
她表示辞去基金经理职务的原因是身体欠佳,而且“又计划怀孕”,待照顾好家庭后,过几年还会重返公募。
刘静挂冠而去后,原来的搭档蔡宾和吴达两人继续操盘长盛积极配置。今年,该基金表现不算理想。根据Wind数据,截至11月11日,该基金年初以来净值增长率为-1.7%,在同类中排名第68位(总数为156)。
资料显示,李学文有接近10年的基金从业经历,自1998年起先后在博时基金管理公司、银华基金管理公司、景顺长城公司任职。
而想起李学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年A股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以及基金业昔日的辉煌。2006年,李学文不但带领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夺魁,以182.27%的回报率成为国内最赚钱基金经理,而且还在全球最赚钱基金经理排行榜上占据榜首。
令人意外的是,在李学文斩获冠军后的第二年,他却突然宣布离开景顺长城基金。当时业界猜测,他的离去除了迫于业绩压力外,还与当年胎动中的“公奔私”潮流有关。
不过挥别公募之后,李学文并没有像传闻一样改投私募。私募排排网某研究员告诉记者,并未听说过深圳私募界有李学文此人。也有业内人士透露,李可能环游世界去了。
事实到底如何已经不再重要,无论是牛人还是牛市均已远去,昔日的辉煌似乎也渐渐成了传说。
而在前任掌门挂冠而去,新人接手后,“牛基”景顺长城内需增长风光不再。数据显示,2007年,该基金的回报率在同类中排名后1/2。今年以来,截至11月11日,其净值增长率为-12.54%,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前1/3。
坚定的留守者 当然,也有状元选择了坚守,对老东家不离不弃。公募“一哥”、“王牌基金经理”之称的王亚伟便是其中最突出的例子。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与其他昙花一现的状元相比,唯有王亚伟称得上基金业的常胜将军。
自1998年从业以来,王亚伟曾两次问鼎状元。2007年,其掌舵的华夏大盘精选,以226%的净值增长率成功摘取了当年各类型基金业绩桂冠。2009年,其掌管的另一只基金华夏策略精选顺利登顶。除此以外,在过去五年里,王亚伟一直都是年度偏股基金冠军的有力竞争者。
最近,王亚伟又重返领头羊位置,有望再次问鼎本年度冠军之位。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华夏策略精选以-2.35%的净值增长率领衔同类基金。
代宏坤认为,由于市场环境、基金经理操盘风格等因素影响,基金的业绩很难具有持续性,据其统计,国内能够连续三年战胜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占比不到10%。
其实,中国基金业诞生十几年来,也不过出了一个王亚伟而已。当王氏屹立山头不倒时,其对手却纷纷倒在波云诡谲的股市中。
去年力压王亚伟夺冠的华商盛世成长基金经理孙建波,由于其偏好的投资风格与今年市场格格不入,业绩大幅落后。截至11月11日,华商盛世成长今年以来的回报率为-16.39%,在同类基金排名中下游。
同样,2008年力克王亚伟,登上偏股型基金业绩排名榜首位的泰达宏利成长(原泰达荷银成长),在2009年的小牛行情中星光逐渐黯淡,当年回报率仅为52.12%,在同类中排名靠后。而原基金经理王勇也选择在2010年初辞任掌门,改做专户。
相比之下,在公募中还属“小众”的QDII基金,虽然冠军之位经常轮流坐,但历届状元流动性不大,即使变动也不过是内部调整而已。例如,2008年夺冠的华夏全球精选(2007年仅有南方全球精选1只QDII)自2007年成立至今,基金经理仍为杨昌桁和周全两人。
2010年折桂的招商全球资源,原任基金经理之一的章宜斌未等坐上冠军之位,便辞去掌门之位。不过,他目前仍留任招商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监。
2009年登顶的海富通海外精选,原任基金经理陈洪在夺冠次年也宣布弃任,由杨铭接任基金经理。同样,陈洪继续留任海富通,为公司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
对此,上海某基金分析人士告诉新金融记者,QDII基金经理流动少,可能是因为该类型基金数量较少,对基金经理需求不大,人员流动起来相对困难。
距离年底还剩不到两个月时间,今年的冠军很快就要诞生,但新一批状元基金经理明年又将何去何从,停留在神坛之位会有几日呢?
作者:游敏常来源新金融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