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今日在深圳举办,论坛主题为“突破——基金公司向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搜狐基金作为支持媒体全程直播了本次会议。以下是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在会上的发言:
谢谢耀先主席,因为时间有点滞后,所以我简单把我发言的内容说一下。
首先,我表示感谢。感谢各位领导和各位业界同仁十年来对我们这个论坛的支持。
我借此机会就谈两个问题:
第一,行业发展的信心问题;
第二,如何更好地发挥基金作为专业机构投资者作用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信心的问题,因为当前基金的发展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有人形容为基金业未曾遇到过的严冬,恰恰这个时候值得我们认真坐下来分析一下行业的情况。
除了大家今天早晨听到了刘主席说的规模和比例下降之外,确实近年来基金持有人亏损面在不断扩大,基金业人才在流失,一些优秀的基金离开了公募,而转投向与公募基金具有竞争业务的行业。其他的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也不断挤压基金业的生存空间,市场确实弥漫着一片悲观的气氛。
但是我们通过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情况也没有想像的那么糟糕,要仔细分析。
第一,尽管基金规模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大大低于市场下降的幅度。
今年10月底,基金规模是2.11万亿,比2007年年底确实下降35%。但是同期主要的上证指数却下跌了53%。这说明基金资产规模缩水主要是股票价格下跌所致的。
第二,基金总体份额变化不大,今年甚至略有增加。
今年10月底基金份额是2.46万亿份,比2007年年底下降10%。但是比去年年底却增加了1.4%。
第三,基金持有人群体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不断增加。
10月底基金账户是3600多万户,比2007年年底增加了40%。比去年年底增加了7.5%,这都说明了基金依然是投资者重要的投资渠道和资产配置工具。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经济平稳的增长和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我们认为基金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随着居民个人财富的不断增加,对财富管理的需求日益旺盛。具体的数字我就不提了。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根据计生委的测算,60岁以上的人口在2015年是2亿,2050年是4.4亿。那么如何使这些老年人他们的财富继续保值增值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就是需求还是实实在在的。
二是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上市公司和市值规模的持续增加,货币、黄金、衍生品的市场不断发展,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继续推进,拓展了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基金公司丰富产品种类和结构。
因此,我们觉得基金行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我们回顾过去20年资本市场的历程,都曾有过异常艰难、陷入困境的时期,实践证明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应该聚在一起认真梳理反思,研究对策、及早实施。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基金业未来发展的巨大动力和成长空间,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不放弃、不动摇、不松懈,继续努力。
我想刘主席倡导“基金永久性论坛”的目的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