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尽繁华之后,从高处急剧滑落,2011年的华商基金体味着这种逆转的无奈。
2010年,华商基金在该年度业绩冠军华商盛世成长的光环下总规模冲至417亿元,排名由第40位升跃至第24位,实现了所有小型基金公司突围的梦想。
但今年以来,华商基金总资产规模缩水100亿元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
,更具鲜明对比的是,旗下股票投资方向基金业绩全线亏损超过同类平均水平,有多只排名甚至落至倒数之列。
1年前,外界对于华商基金的担忧正在不幸被验证:小型基金公司在规模快速扩张后,投研以及管理能力能否跟进到位?
今年中期,华商基金投研核心人物之一庄涛离职,至今其投资总监一职空缺。华商基金总经理王峰病愈恢复日常工作,不过基金经理出身的他似乎还在经历角色的转变。
急速衰退 2011年,华商基金搬入了位于中海国际中心的新办公室,但业绩优异带来的量变并未能持续。
今年以来,华商基金新发股票、债券型基金各一只,份额增长了20亿份,但其总份额依然缩水近10亿份,总资产缩水约1/4。
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截至11月30日,华商产业升级亏损32.91%,同类排名倒数第2;动态阿尔法亏损23.66%,排名倒数第4,领先企业亏损23.02%;倒数第10;去年的冠军华商盛世成长亏损18.88%,与之同是孙建波管理的规模最大的华商策略精选亏损16.4%,尚排名同类中游。
从公开季报的仓位和重仓股信息中,可以看出华商今年整体业绩不佳的部分原因。华商主要在第3季度才有所减仓,华商领先企业、动态阿尔法仓位相对较高,产业升级在二季度还一度加仓,在大类资产配置上,华商今年并没有领先于大盘和行业。
与仓位管理相比,其重仓股“失效”更是明显。
今年 1季度,华商整体新进23只重仓股,但年中就不见了14只;3季度末仅剩4只;2季度新进16只重仓股,3季度末仅剩5只;除了梁永强管理的华商动态阿尔法维持了一向低的换手率,华商产业升级等基金新进重仓股调换频率超过了60%。目前华商旗下57只重仓股中有21只为第3季度新进。
重仓股更换频繁,一个可能是短期获利了结。但从业绩看,华商无论大小基金都难称短线高手。另一个重要或是其今年选股的无效。
华商基金1季度新进且保留的重仓股4只中,
攀钢钒钛今年以来下跌40%、
美的电器下跌30%;第2季度新进且保留的5只重仓股中,
兴业银行、
中金黄金2季度至今下跌20%,
航天信息则在第3季度做了一波过山车;其第3季度新进的券商股等重仓股至今有超过六成7月以来下跌。可以看到,除了
康得新、
贵州茅台表现尚可,华商今年并未选出优秀的重仓股。
尤其明显是,华商基金在第2季度大举买入钢铁股,在经济下滑、产能过剩等大背景下,钢铁股已经被许多机构抛弃。如今
包钢股份是华商基金的第6大重仓股,旗下4只基金同时持有,更是华商领先企业和产业升级的第一大重仓股,但有3只基金在第2季度才建仓,4月份至今,该股跌幅超40%。
另一方面,华商基金目前最主要的重仓股成分陈旧,前十大重仓股中的
广汇股份、
国电南瑞、
中恒集团、
七星电子、
万邦达,半数是其2010年末的重仓股,今年以来,除了国电南瑞微跌,这几只股票平均跌幅超过50%。
投研失效 今年初,华商基金曾判断2011年股市将是“温柔兔”,并坚持看好新兴产业和消费个股,如今看来出现了错判。
一位资深基金研究员分析,“今年股市形势变了,基金经理的思路能否跟上、及时转向很重要,不过规模迅速扩张后投研体系的建设和支持能否跟上更关键。”
2009年至2010年的业绩表现使得庄涛、孙建波、梁永强组成的“华商三剑客”的名气鹊起,规模小时可单靠个人单打独斗,一年增长了近300亿元的规模后能否再翩翩起舞,正是许多人为华商捏一把汗的地方。
在大中型基金公司中,资产配置、行业配置是基金经理的重要职责,行业中再选个股很大程度就需要团队的支持,通常研究员也起着选股以及跟踪重仓股的两大作用。
今年以来,不仅是新进重仓股无效、老重仓股大跌,华商基金还有不少让投资人大跌眼镜的地方。
第四大重仓股中恒集团因基本面突变股价大跌40%,华商却后知后觉。今年华商在打新股上更屡遭诟病,公开资料显示,其对庞大汽车、
骆驼股份等新股的报价远高于新股定价,显得颇“不专业”。Wind数据统计,华商今年共参与了7只股票的打新,但对业绩的贡献度几乎都为负。
今年初,华商基金曾表示将扩建研究员队伍,其目前有30多位研究员,在同规模基金公司中并不小。
但是数量不能代表一切。本报就投研团队的培养和管理采访华商基金,该公司并未回复。
目前华商基金研究发展部总经理为田明圣,公开资料显示,田明圣在华商基金由研究员做起,曾任职
中石油财务公司任职,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经理,负责投行业务。
王峰的角色转换 今年中期,华商原总经理助理、投资总监庄涛转投中信产业基金被看作其投研体系一次不小的地震。
庄涛2006年加入华商基金,2008年任华商第二只基金盛世成长的基金经理,而今年华商第一只基金领先企业业绩垫底、规模缩水近半。
2009年庄涛将孙建波引荐到华商并与之共同管理盛世成长,该基金2009年收益率 105%同类排名第4,2010年取得了行业冠军,其成立之初规模仅1亿多元,如今近百亿。
庄涛曾对记者表示,其与孙建波并无投资理念的不和,并对华商基金董事长李晓安的知遇之恩念念不忘。媒体亦曾报道,华商管理层对于庄涛的离职并未挽留。
多位接近华商基金人士透露,庄涛离职前已无投研业务的实际管理权。
今年初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即对“壮大”后的华商投研体系表示担忧:连研究员离开北京调研都要高管批条……
在业内,管理层影响投资是许多公司讳言的,但华商副总经理程丹倩多次公开强调公司的投资一直是总经理王锋直管。王峰是华商最早的一位基金经理,是业内屈指可数的基金经理出身的总经理,为人低调温和。
对于这场外界看来的“地震”,华商内部至今很平静。华商基金投资总监一职依然空缺。
通常投资总监负责一家公司的投研协调,并对各基金最终的决策进行把关。目前孙建波为华商投资管理部总经理,他管理的两只基金占其总资产的56.5%,与上述研究发展部总经理田明圣同为部门主管,投研协调则由总经理负责。
华商基金对管理职位一向“谨慎”。在今年9月新聘周亚红担任督察长之前,华商一直仅有两位高管,王峰任总经理,直管投研,程丹倩则担负督察长和市场管理两项重任。
其实在庄涛之前,华商基金还有一位看上去默默无闻的基金经理离职。郭建兴于2009年接替王峰管理华商领先企业,2011年4月悄然转投银华基金,在银华他成为少数能进入投研决策委员会的基金经理之一。
今年5月华商新发基金价值精选首募超过12亿份,但半年不到仅剩5亿份,与去年的扩张差距迥异。在没有业绩支持的情况下,华商基金原本的银行渠道基础并不牢固。
华商基金年初曾对外表示,今年将对制度建设进行投入,但实施如何,该公司并未就此进行答复。
业内基金经理出身的总经理并非王峰一人,富国基金窦玉明可谓成功转型管理者。
其实,华商基金并不缺少投资高手,无论王峰、庄涛还是孙建波、梁永强,他们作为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已得到证实。对一家中型基金公司而言,如果制度和管理不能够匹配,个人英雄主义终难做常胜武器。(来源: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