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医学分类,乙肝疫苗属于死疫苗(另一种类叫活疫苗)。这次,重庆啤酒“疫苗概念”可能真的“死”了。
“从安慰剂组等数据来看,这3组病人的结果显示跟没用药是一样的,基本没有什么效果。”12月13日,北京地坛医院一位多年从事乙肝研究的专家王昊(化名)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评价重庆啤酒的二期乙肝疫苗试验数据。
12月8日,重庆啤酒公布“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的揭盲工作。根据公司聘请的临床合同研究组织——RPS医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提交的《项目统计分析工作进展说明》,安慰剂组应答率为28.2%;治疗用(合成肽)乙肝疫苗600微克组应答率为30%;治疗用(合成肽)乙肝疫苗900微克组应答率为29.1%。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应答率对比数据显示,重庆啤酒乙肝疫苗“几乎无效”。而HbeAg抗原数据显示,重庆啤酒投资研发的疫苗并不能治愈乙肝的s抗原,仅能控制病毒复制率的e抗原。
一石激起千层浪,重庆啤酒乙肝疫苗是否还值得继续研究,一时之间成为众多媒体、投资者讨论的热点。
重庆啤酒乙肝疫苗泡沫破裂:医学专家认为无继续研究必要,券商说股价要减半
专家:没有继续研究的必要
“我觉得这个药没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必要了,因为现在的比例都拉不开。而且从安慰剂组等数据来看,这三组的病人跟没用药是一样的,基本没有什么效果。”12月13日,北京地坛医院一位多年从事乙肝研究的专家王昊(化名)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王昊表示,乙肝在不治疗的情况下,的确会有一部分人自己痊愈。“以前没有治疗乙肝的药物时,也不是所有人都会病情加重的,会有大约1/3的患者好转,安慰剂组也就是没有用药的病人,28%是可信的。”
王昊告诉记者,从数据来看,这种应答率与安慰剂组比较后,并没有明显差异。“既然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的统计数据差不大,那对病人而言,这样的治疗就没有太大的意义。”
至于这三组数据是否可能存在造假,王昊表示,不太有这样的可能。“如果真的要造假,他们应该把治疗组的应答率搞得高一些,再把安慰剂组搞得低一些,这样治疗效果才会提高。如果只是把安慰剂组用造假的方式提高,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对方告诉记者,早在重庆啤酒股价大涨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来询问他,这家公司的乙肝疫苗到底如何,“我当时就对他们说,这家公司的疫苗不行。因为,诸如国内很多类型的乙肝疫苗就在我们医院用过、试验过,但是都没有效果。”
王昊向记者透露,国内某知名的乙肝疫苗曾在北京地坛医院做过实验,“II期临床试验的时候,从数据上看,我们就觉得没有效果。”但是,让人感觉蹊跷的是,最终,这项乙肝疫苗不但顺利完成了II期实验,还将试验推进至III期。
“现在,国内的医药试验通常是进行到III期以后就能上市。如果这个新药的疗效不好,可能就是上市后再退市。”王昊表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相比国外的制药公司,国内的制药公司在药物试验上,存在诸多隐性问题。
“我们国家的药品研发成功率特别高,这是因为国内很多制药企业在药品研发上根本就沉不下心来,急功近利之下,很多国内的医药研究就开始进行仿制药的生产。而在非仿制药品的临床试验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严谨的地方。”
上述业内人士透露,在其接触的多项药物试验(包括乙肝疫苗药物试验)中,就曾出现过参与药物试验的志愿者并未到现场,但试验工作人员却照抄上一次数据的情况。
12月13日,记者连线重庆啤酒董秘邓玮,但是始终无人应答。而公司证券代表许玛也以正在出差为由,对公司乙肝疫苗话题不予置评。
13年累计投资近亿元
1997年10月30日,重庆啤酒在上交所上市。
仅过了一年多时间,1998年12月26日,重庆啤酒宣布,公司出资1435.2万元,收购重庆佳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52%的股权。当时,佳辰生物的一般性生化制药实现销售收入619.64万元,实现利润35.11万元。
1999年年底,重庆啤酒以496.8万元的价格,接受了重庆华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持有的360万股佳辰生物。之后,重庆啤酒又投入603万元资金,同时增加长期投资603万元。
2000年,重庆啤酒年报显示,公司持有佳辰生物70%股权,并陆续投入资金8107万元。这一年,佳辰生物年销售收入890万元,实现利润12.4万元。
2001年2月13日,佳辰生物增资扩股,重庆啤酒对其增资491.69万元,对该公司的持股比例由70%增至93.1%。
2001年底,重庆啤酒公司宣布,除了啤酒这一主打产业之外,要将生物制药产业培育成公司的第二大主导产业。而此时,佳辰生物年销售收入为761万元,利润达139万元。
2002年11月19日,其控股子公司——佳辰公司研制的乙型肝炎疫苗通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重庆啤酒方面表示,将向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临床研究。
2003年11月28日,乙肝疫苗临床试验正式启动。
2004年11月25日,重庆啤酒治疗用乙肝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束,并表示已经提出II期和III期的申请。
2005年12月12日,重庆啤酒将佳辰生物5%股权(即435万股),赠予乙肝疫苗联合研发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教授吴玉章,另将3%股权(261万股),赠予该项目教授边疆。截至2005年年底,佳辰生物净利润亏损601.77万元。
2006年3月31日,佳辰生物所开发的乙肝疫苗正式启动II期临床研究实验,并于年底按临床方案完成该批受试者的受药工作。截至2006年年底,重庆啤酒对佳辰生物的实际投资已经高达1.0775亿元。
2009年8月,佳辰生物公司乙肝疫苗II期临床试验研究方案公布,预计II期实验时间为2-3年,费用约人民币7000万元。由于当年完成了对吴玉章、边疆的股权转让,重庆啤酒在佳辰生物的实际投资总额由此前的1.0775亿元减至9488.0673万元。
2010年12月31日,重庆啤酒表示,佳辰生物的乙肝疫苗II期临床实验,已经累计投入研发费用3181.9万元。
2011年11月24日,重庆啤酒宣布将于11月27日召开二期临床揭盲工作会议。
2011年12月8日,揭盲结果宣布乙肝疫苗几乎无效,重庆啤酒股价开始出现连续多个跌停板。
1998年到2011年,重庆啤酒收购佳辰生物至今,佳辰生物的乙肝疫苗俨然已经成为重庆啤酒的另一张公司名片,不少市场人士甚至将重庆啤酒一度归为医药生物行业。
但是也有不少投资者想问,这项持续了13年之久、花费数千万元巨资打造的乙肝疫苗之路,重庆啤酒是否还会继续有这个能力和毅力走下去?在国内非仿制药品研发失败率远高于成功率的当下,重庆啤酒的乙肝疫苗一旦失败,后果将会如何?
12月13日,记者就此事连线重庆啤酒,无论是董秘还是证券代表均未给出说法。
不过,有分析师表示,作为乙肝大国,中国乙肝疫苗市场未来前景极具潜力。
“乙肝疫苗研发当然是有继续下去的必要的,所有的科学探索都是值得的。但是也不排除现在的研究会面临失败的可能性,而且这种可能性非常大。”12月13日,安信证券一位分析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仅是中国,全球的制药企业都是如此,失败是大概率事件。
“医药行业本身就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不是说重庆啤酒这个事儿,整个新药研究都是如此。我们国内的新药研制成功率为什么这么高?是因为,我们的很多新药都是仿制药,所以搞一个就成功一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分析师表示,国外的药物研究中,可能从几万个化合物里只能筛选出一个。“以一万个化合物样本为基数,至少有9999个是失败的。所以,失败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上述分析师均表示,虽然普遍看好乙肝疫苗的市场前景,但是,如何攻克乙肝疫苗依然是国内医学界的一大难题。“现在用一些传统治疗乙肝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都不明显。研发上最大的障碍就是这个问题,但是难度非常大。”上述这位行业分析师表示。
乙肝疫苗风险未完全释放
巨灵金融服务平台显示,从今年1月至今,包括兴业证券、华创证券、天相投资在内的3家券商曾发布过十多份涉及重庆啤酒的分析报告,其中不乏看好重庆啤酒市场前景的多位分析师。
在重庆啤酒揭盲其II期临床实验数据后,记者连线上述3家券商分析师,但他们大多三缄其口,避谈重庆啤酒。
12月13日,天相投资策略分析师仇彦英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在谈及按照目前走势,分析师是否还会继续看好重庆啤酒一事时,仇彦英分析认为,重庆啤酒的股价分为乙肝疫苗和啤酒两大部分。
“乙肝疫苗这部分,前面股价虚高是因为投资者对它有乐观期待。现在,重庆啤酒给出的答案偏向悲观,这就会抹去股价大部分估值,当然还需要继续看后面的进展。”仇彦英认为,现在来看,市场肯定是按照最悲观的方向来走。在他看来,市场从来都是按照这样的路子发展,前面对公司充满乐观期待,之后就会出现最悲观的角度。
“现在以最悲观的角度来看,重庆啤酒就剩下啤酒业务了。至于这个啤酒业务值多少钱,如果按啤酒行业的估值来算,可能就像青岛、燕京一样了,只剩下二十几倍的估值了。”
重庆啤酒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公司共销售啤酒50.42 万千升,同比增长12.77%,而去年同期公司啤酒销售增速为-6.76%。今年1-6月,公司在啤酒业务方面实现营业收入12.39 亿元,同比增长16.45%,而去年同期营业收入增速为-3.5%。
仇彦英表示,如果按照啤酒行业二十几倍的估值来计算,重庆啤酒的股价至少要减去一半。但这对重庆啤酒而言或许并不现实,“它也跌不了很久,毕竟要留一点空间给啤酒业务。”
不过,仇彦英提醒投资者,现在重庆啤酒股价还没有完全释放乙肝疫苗的风险,相对估值依然还是偏高。
截至12月14日收盘,重庆啤酒已经连续5个交易日以跌停报收,当日收盘价为47.86元/股。重庆啤酒何时能够止跌,成为很多市场人士高度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