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诞生两年来,“高股价、高市盈率、高募资”的“三高”问题一直掣肘着创业板的投资。但作为汇集了众多新兴产业的“沃土”,创业板始终获得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险资等机构的青睐。据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底,在26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264家公司有机构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买入。
在买入创业板股票的机构中,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尤为引人瞩目。两者的投资风格有所不同,公募更愿意长期持有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而私募更倾向于在估值上出现机会后“抱团”进入。
基金参与仓位不高 据Wind数据统计,多数创业板股票自上市之后,始终有基金位列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在2009年10月30日首批上市的28只创业板股票中,有13只股票一直有基金驻扎。部分创业板股票的第一大流通股东一直被基金占据。
有基金经理表示,目前非常看好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并不多,比较有把握的个股也就十多只。对于基金来说,创业板上市公司流通盘小,由于基金持股比例限制等原因,大量持股容易出现合规风险。因此,创业板的主要投资价值还是在于做均衡配置,基金由于不易“进出”,参与创业板短期主题炒作并不现实,对于看好的有把握的创业板股票,更愿意长期持有,分享个股的成长收益。但基金绝对不敢“赌”,创业板的股票投资风险较主板股票大,只愿少量仓位参与。
不过,创业板与基金的蜜月期在2010年四季度末结束,而后创业板步入下行通道。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18日,创业板指下跌了21.02%,而大概在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创业板指涨幅一度逾20%。比如,
神州泰岳曾创下237.99元的历史高价,但如今股价复权后不到65元。在目前上市的创业板股票中,虽有
拓尔思、
蓝色光标、
乐视网这类一路逆势上涨的股票,但多数个股自上市后一路下跌。
私募重仓创业板 有分析人士认为,解决创业板“三高”问题,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市场下跌。“当市盈率在30倍左右的时候,是创业板个股较好的投资时机。”有业内人士说,“在经历了近年来市场下跌的调整后,部分质地优良的创业板个股显示出吸引力。作为新兴产业的集中营,纳斯达克造就了微软,中国创业板也有可能孵化出一些超级公司,值得长期去关注与投资。今年三季度阳光私募对部分创业板个股已经进行了增持。”
截至12月18日,据Wind数据统计,使用TTM整体法剔除负值后,创业板2009年、2010年以及2011年的整体市盈率分别为71.75、65.96以及38.94倍。此外,使用整体法得出的2009年、2010年以及2011年创业板市场的预测每股收益分别约为0.29、0.47以及0.65元。从整体趋势上看,两年多来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估值随着市场下跌逐步回落至相对合理的水平。
阳光私募在创业板的投资风格上和基金的长持为主有很大不同,几乎很难发现自创业板股票上市后一直持有该股的阳光私募。私募更倾向于在估值出现买点之后“抱团”买入。
融智投资研究报告指出,今年三季报显示,阳光私募重仓股的市场分布中,主板为106只,中小板为53只,创业板为50只,分别占50.72%、25.36%和23.92%。私募青睐中小盘股的特点得以体现,特别是代表着未来产业方向的新兴产业,更是得到了私募重点配置,如新兴产业的聚集地创业板。三季报显示,众多明星私募对创业板进行大力建仓,如鸿道投资、明达资产、武当资产、尚雅投资、博颐投资和金中和等。十大私募重仓股有8只是创业板股票,且大多被某一家私募公司旗下产品集体持有,如鸿道投资进驻的
新国都、
日科化学,武当资产进驻的
大华农,博颐投资继续持有的
恒泰艾普和明达资产大举买入的
易华录。
报告还指出,阳光私募的选股思路可以参考,但要仔细筛选出优质个股认真研究,毕竟创业板良莠不齐,真正能成为大黑马的个股绝对是千里挑一。(记者 郑洞宇)
作者:郑洞宇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