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首度登陆A股的
加加食品、
利君股份、
博彦科技全部破发,希望能给打新热降降温,并能促动一级市场的定价改革。
告别了跌跌不休的2011年,当所有投资者都期盼股票市场在新一年里出现转机的时候,A股市场却在1月4日今年的首个交易日迎来了“开门黑”,当日两市股指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以大跌超过1.5%报收。紧接着1月5日更是出现近百只个股跌停的悲惨一幕,其中尤其以中小、创业板个股为重灾区,当日创业板指数跌幅超过了5.5%。
是什么原因导致市场如此惨烈地暴跌?资深私募人士陈先生向记者表示,问题的根源还是来自“三高”(高市盈率、高市净率、高价格)IPO,创业板个股的暴跌实质就是一个挤泡沫过程。
据巨灵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6日,在目前上市的总共281只创业板个股中,有高达197只跌破发行价,占比高达70%。
而机构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参与造成这种新股“三高”发行的状况,而股价下跌“绵绵无绝期”,2011年不少新股股价被“腰斩”也使得这些参与机构们受伤不轻。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69家基金管理公司中,只有华宝兴业基金管理公司明确拒绝新股询价,其他基金公司及券商、保险、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等无一站出来对“三高”发行表态。
中小市值个股暴跌基金遭重创 号称“理财专家”的公募基金在2011年遭遇了“股债双杀”,交出了10年以来最差的成绩单。这一年,偏股型基金平均亏损25%,排名最靠前者也亏了8%以上,债券型基金平均亏损2.29%,共有130只债券型基金收益为负数,超过60只净值跌幅超过5%,债基自2005年以来连续6年盈利的历史由此终结。
据2011年基金的三季度资料显示,去年因亏得较少而夺取“冠军”的股票型基金为博时价值。该基金是因为没有重配中小市值股而侥幸逃过一劫。但大多数基金在去年纷纷重仓配置中小市值个股,“炒新、追新”,当中小市值个股的泡沫破灭时,就难免会输得一败涂地了。如去年创业板个股中跌幅最惨的前三名,
万邦达全年跌幅均超过65%,十大流通股东资料显示,万邦达共有7家基金股东,
赛为智能则有8家基金股东,均深套其中。
一向以稳健著称的债券型基金在2011年也出现了罕见的巨亏。对此,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债券型基金在2011年被打破了6年不败的“金身”,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城投债”突发事件所导致,而更多的亏损则来自对IPO发行不败神话的“迷信”导致。债券型基金在货币市场及债券市场的无风险利润本来就极其微小,当出现对市场误判时,其微薄的利润根本经不起股市下跌的冲击。
新快报记者用巨灵数据统计了目前管理规模前十的基金公司发现,债券型基金是基金公司打新最积极的主力,比股票型基金更积极,共计录得685次打新记录,占比超过70%。而当中则以工银瑞信打新热情最为狂热,2011年工银瑞信旗下的基金共参与了220次新股认购,占2011年新股总发行数277只的79.4%,也就是说去年发行的新股中,工银瑞信几乎大部分均有参与。其屡战屡败的狂热打新导致的后果是,工银瑞信旗下八只债券型基金有半数出现亏损。截至2012年1月5日,工银瑞信信用添利A近一年净值跌幅高达5.3%,去年其认购新股的次数高达34次,是工银系里面“打新”的第一主力。
泡沫来源是高价发行的新股 其实债券型基金“打新”本无可厚非,毕竟多年以来的新股不败神话和赚钱效应,使得债券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均把打新当做获取超额收益的主要途径。但面对“三高”发行为主的中小市值个股,新股的所谓不败神话早已开始遭到市场的质疑。
回顾2011年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情况,从全年的发行规模来看,总计发行沪市主板公司38家、中小板公司114家、创业板公司125家。统计还显示,2011年A股首发平均市盈率为46.06倍,2010年首发平均市盈率为59.2倍。事实证明,新股的高估值尤其是中小板、创业板的高估值,在2011年出现泡沫破灭,系统性风险集中释放,导致中小市值个股惨烈暴跌。众多基金经理十分“迷信”的新股无风险套利,在2011年变成了“无可能赢利”。
从市场的表现来看,经过近两年高价发行新股后,股指在2011年出现了超过25%的跌幅,为有史以来的第三大跌幅,年度跌幅超过50%的个股有400多只,更是罕见。不过,尽管经过如此暴跌,沪深两市合计平均股价仍然高达10元以上,较2008年金融海啸后不足6元的平均股价相差达到40%以上,与2005年股改行情之前不足2元的平均股价更是相差数倍。而目前两市平均股价中的最大泡沫来源无疑就是近两年高价发行的新股。
据巨灵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1月5日,面世不足两年的创业板市场,目前上市的总共有281家上市公司,竟然有高达197家已跌破发行价,破发率竟然高达70%。此外,中小板共有289只个股跌破发行价,在总共649家中小板市场中,破发率为44.5%。而近两年上市发行的沪市主板市场中也有65只个股跌破发行价,其中尤以
庞大集团最为“恶名”远播。来自上海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在沪深两市发行上市的新股中,上市首日破发的新股达76只,首日破发比例为27.14%。
证券代码证券简称发行价(元)摊薄市盈率(倍)首日涨幅(%)最新价(元)
加加食品0026503040.54-26.3322.10
利君股份0026512517.61-16.8820.78
博彦科技0026492239.86-9.4119.93
业内声音 定价机制失败致资源严重错配 市场化改革是失败的,以往即使炒新也是把机会留给二级市场,而现在这种发行体制,利益的核心就是倾向PE资本,从PE突击入股,到各类利益机构“勾结”保荐人包装上市,从源头就是把乌鸡包装成凤凰。
最失败的是定价机制,各类机构竟然明知道是“乌鸡”,但仍按“凤凰”定价。所谓市场化改革只是一个借口,完全把风险推向二级市场,普通投资者成为被剥夺对象。偏偏2009年新股发行重启后恰逢流动性泛滥,2010年经济复苏流动性相对充裕,这使得问题被掩盖,没有充分爆发。
现在的发行制度除了把风险几乎全部转嫁给二级市场,也造成金融资源被严重错配2010年新股超募2200亿元,2011年超募1300亿元,像
海普瑞超募60亿元。有统计显示,2010年上市的企业中八成超募资金闲置,后果就是:一方面这两年上了市圈了钱的企业,资金不是不务正业就是在银行睡大觉;另一方面,还有很多需要资金的企业资金链面临考验,眼巴巴地望着资本市场。所以,A股市场走成全球最差完全是人为的,如果希望市场有大机会,需要来一次制度性变革。
(广州某大型券商总部分析师)
记者手记 基金经理成高价发行推手 众所周知,基金打新股主要通过网下申购来完成,能获得优先认购权,但附带的条件就是三个月限售期。如此高的新股破发率,“打新”显然是无法获利的。为什么基金经理们还要去申购这些风险极大的新股呢?自创业板面世以来,对于新股发行价过高的质疑,便不绝于耳。事实上,历经两年的市场运转,投资者也纷纷对新股高价发行“用脚投票”,导致2011年以来大量高价发行的创业板、中小板个股纷纷暴跌,给各方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作为代客理财的专业机构,基金业竟是新股高价发行的重要推手。自诩以价值投资为导向、以基民利益为准绳的基金们,却频频在新股询价中报出令人们匪夷所思的高价。而正是来自于诸多基金公司的高报价,才“堆出”了诸如海普瑞、
雷曼光电等高发行价、高市盈率的个股。而在这些个股中,不乏上市后即“原形毕露”,或业绩快速下滑,或发展速度与发行时预期大相径庭,基金的高询价行为,不仅伤害了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也令基金投资人失望。
事实上,据记者向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基金公司对新股IPO询价的管理上,相对是比较宽松的,尽管多数在报价上也需要经过投资决策委员会讨论,但更多时候,基金经理的个人意见占主导地位,也就是说,新股IPO高询价中,基金经理的个人色彩远比基金公司要浓厚。从这个角度而言,探寻新股高询价中基金失常行为的根源,便是追寻基金经理个人在高询价中的所作所为。
对于基金经理们在两年高价发行的盛宴狂欢中的角色定位,市场猜测不断,其中既包括对基金经理自身素质、能力的怀疑,也包括对新股高价发行利益链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或利益交换的质疑。不过,这些猜疑都尚难获得证据支持,好在这种不合理现象不仅引发了投资者的愤怒,也引起了监管层的警觉。华宝兴业基金公司果断暂停新股IPO询价,无疑是最有责任心的体现。
华泰联合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王群航2011年12月30日在微博称,“感谢华宝兴业基金管理公司给市场做出了一个好榜样!本来,按照某些人想法,基金是稳定市场的工具。但他们是否想过:基金所管理的资金,是谁的资金?鉴于当前新股发行的乱象,其他已经减少接待拟上市公司的基金公司,应该共同站出来明确抵制。华宝兴业应该获得2011年度的"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奖。”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