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投资攻略 > 基金动态

且慢为基金炒高新股辩解

2012年01月16日01:41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基金有没有“炒高”新股发行价?近日出现一种新的说法。有证监会基金部人士表示,基金公司在新股询价过程中,报价是比较理性的,没有明显高于其他机构投资者,也没有帮忙报价。

  这一表态让中小投资者看不懂,因为去年12月初沪深交易所总经理曾联手“炮轰”基金哄抬 新股定价。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称,基金近来参与新股发行程度有所上升,但报价存在定价不合理或高估现象。据她援引的一份深交所内部研究报告,基金公司询价对象报价只有26%的比例落在询价区间,高于或者低于主承销商估值区间的比例分别为41%和31%。按频次统计创业板报价最高的10家机构,其中3家是基金公司。

  然而,证监会基金部人士的最新表态截然相反。按这位负责人的说法,专门跟踪了2011年沪深两市发行的250只新股,基金公司报价是比较理性的,没有明显高于其他机构。同时,跟踪了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的IPO网下询价报价少于30家机构的6只股票,发现抬高新股发行价的主要是证券类、保险类机构,“没有发现基金公司的参与”。

  两种说法究竟哪一种可信?恐怕中小投资者不会相信对基金炒高新股的辩解之说。在这里,不妨看两个新近发生的案例。一个是1月16日上市的创业板新股飞利信,该股询价的报价区间为7元至18元,发行价最终定为15元。公告显示,共收到53 家股票配售对象的询价申报信息,其中基金公司所占的配售对象数量为40家,是参与询价的主力;券商、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分别为7、1、3家。基金公司的报价区间为7至18元,券商为10至17.20元,保险公司为12.10元。值得注意的是,18元的拟申购数量为420万股,而飞利信此次网下配售的发行数量共为420万股。换言之,询价过程中报出最高价的基金很有“魄力”,准备“一口气”全部拿下网下配售的部分。

  另一个案例是在1月10日挂牌上市首日即跌破13.30元发行价的苏交科,该股15日的收盘价下挫至11.37元,而其询价的报价区间为7元至15.8元。从公告来看,基金公司同样担当询价的第一主力,其申报价格区间为7.50元至15.55元。虽然基金没有摘得最高报价,但价格之高仅次于保荐公司,足以为苏交科的高价发行“擂鼓助威”。

  透过上述两个案例,能够说基金公司不是炒高新股的主要推手吗?其实,在去年新股破发“成灾”的市场中,基金应该认识到一级市场的风险,继续热衷“打新股”本身是严重错误。询价中报出远高于发行价的价格,更是对基金持有人不负责任的表现。一项统计显示,去年上市的新股逾七成跌破发行价,多只基金“打新股”亏损超过千万,华夏债券基金亏损高达近6000万元,而负收益前20名的基金合计亏损近3亿元。面对这份“成绩单”,基金即便撇清与炒高新股之间的关系,也难逃炒新股亏损的责任。

  上周一和周二A股出现较有力度的反弹,得益于高层明确深化新股发行改革,强调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同时证监会高管接连讲话给新股热“泼冷水”。显然,投资者希望新股热及“三高”发行得到遏制。为基金炒高新股进行辩解,对稳定当前市场没有益处,也对促进新股发行改革没有帮助。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旱涝保收”,炒新股亏损依然可我行我素,其行为本身缺乏有效的约束。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出发,对基金炒高新股形成“人人喊打”的氛围不是坏事,有望引出更多华宝兴业、信达澳银那样的基金公司主动对新股“说不”,从而还原弱市中新股发行的本来面目。

  作者:张炜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责任编辑:王旻洁)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