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的收官月里,A股加速下跌,阳光私募再次大面积受伤。壹私募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12月,纳入统计的814只非结构化私募产品平均收益率为-6.33%。这样惨淡的业绩仅次于2008年11月和2011年9月,成为私募近三年以来第三大悲情月份。
再遇重灾月 我们把纳入统计的所有阳光私募作为标的,发现在2011年12月,收益率为-15%的产品有近55只,其中收益率低于-20%的有13只,单月最大亏损者甚至达27%之巨。对比史上第二亏的2011年9月,单月收益率-15%以上的产品仅27只,-20%以上者也仅有3只。在“收益率-15%”的阵营中,涵盖了阳光私募的所有派别。
阳光私募在12月的表现,也是2011年私募生存的镜像。这一年,上证综指下跌21.68%,沪深300指数下跌25.01%。纳入统计的814只私募样本中,正收益的产品仅有41只,占比为5.37%,其中收益10%以上的私募有6只。阳光私募的大面积亏损,也使得清盘潮起,发行艰难。
这也意味着阳光私募赖以为生的业绩提成微薄甚至颗粒无收,尤其是一些中小私募,即使有提成也无法覆盖私募本身的运营成本。
以2011年阳光私募的业绩冠军呈瑞投资为例,2011年其规模急速扩张,发行了7期产品,旗舰产品呈瑞1期以31.31%夺冠,在2011年12月发行的呈瑞价值1期收益0.06%,而剩余的6只产品则全部为负收益,最大亏损超过21%。显然,呈瑞1期的业绩提成或无法冲销发行成本。可见,冠军也不见得如想像中风光。
去年净值创新高的私募并不多,而大幅亏损的私募比比皆是,重要的是一些私募也因为行情下跌的拖累,操作更加畏首畏尾。
清盘成羁绊 对于投资者而言,熊市的每波反弹都弥足珍贵。然而,熊市的反弹对于私募经理而言,往往是可见不可得的海市蜃楼。
2012年A股在1月4日和5日连续遭遇“开门绿”,让预期中的反弹落空,私募不得不因顾忌止损线条款,而进一步割肉减仓。然而,仅一天之后,市场掀起百点反弹,连续收出大阳线,私募普遍错过这次机会。
面对反弹,私募经理不敢下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品净值逼近清盘线,所以只能被迫空仓或者仅保留一成仓位,等到市场出现明显趋势性机会再进场。而熊市反弹往往昙花一现,越往后风险越大于收益。
清盘线的存在也使得产品客观上失去了抓反弹机会,这可能是私募们此前没有想到的。以私募经理赵少云被迫清仓和清盘为例,明显倒在黎明前。
私募止损线条款的存在使得私募经理受到诸多掣肘,客观上增加了私募操作的难度。如此,我们不得反思,私募止损线条款是否真的维护了投资者的利益?
私募经理普遍认为,2011年的操作难度远远超过2008年。统计显示,2008年很多私募产品净值跌到4毛、5毛,情况并不比去年乐观,但在随后几年,很多私募东山再起,上演翻盘好戏。其中, 新价值 、世通、翼虎、尚雅、 龙赢富泽等私募名噪一时。
平心而论,信托合同设置止损清盘线是对私募投资者的有效保护,也是对私募经理的风控警示。但是在极端行情下,是否可以设定更加弹性化私募止损条款,或者必要时增加私募与客户直接沟通,而不仅仅是信托公司与私募投顾约定强制的止损线。比如可以通过私募基金持有人大会决定权益分配和清盘?这也真正让投资者做到“我的资金我做主”。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