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投资攻略 > 基金动态

基金打新血泪史:还原疯狂年代的真相

2012年02月13日05:02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证券日报
  理财周报记者 滕晓萌/文

  一部基金打新血泪史,海普瑞见证了机构打新最疯狂年代。

  在这条利益链背后,有的人笑了,有的人哭了。哭的人开始反思,华夏、宝盈、华宝兴业们对打新日趋谨慎;笑的人继续乐观,华安、长盛、泰达宏利们对打新更加积极。

  基金公司打新 乱象,在公众舆论谴责两年之后,终于引出了证监会发文规范。文件中明确指出:不得受托报价,不得非理性报价。

  如你所知,与所有投资一样,打新理性与否,仅在一念之间。在这样一个成王败寇的市场,你永远无法证明,投资的“理性”或者“非理性”界限何在?

  中国资本市场将永远记得海普瑞、华锐风电这些名字,正是他们见证了机构打新最疯狂的年代。数以十亿计的受托资产,成就了资本市场最丰厚的饕餮盛宴。

  你也将记得庞大集团,它将中国最声名在外的合资投行、最炙手可热的明星基金拉下了神坛,该基金至此一蹶不振。

  但是你也许不会记得,曾经还有一只与庞大集团类似的新股,同样是发行之前就饱受争议,同样是机构集体认为高估,同样是某家基金公司孤身打新,同样是上市后业绩大幅变脸。但是由于这只新股市值较小,股价容易操纵,上市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股价表现相当抢眼。

  于是,这家基金公司洋洋得意地发出消息:本次打新大获成功,获得浮盈。

  还有很多次你不会记得的打新,同样是受托报价、同样是部分机构帮忙托市,只是因为二级市场没有亏损,或者亏损额不大,所有的幕后交易与妥协,便被永久尘封。

  其实每一个人都知道,所有外界看来“非理性”的结果,背后都是十分理性的利益交换。

  正是因为这样的行为根本无法证实和证伪,中国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们才会放心投身其中。如果间或有一两只股票亏损,至多被认为是运气不好。

  如你所知,在海普瑞与华锐风电如日中天、媒体不断追问高价新股逻辑何在时,监管层根本无人质疑此现象。直到市场对新股彻底失去了信心,交易所才站出来说,乱源在于基金公司。

  而最终令部分基金公司痛下决心暂停新股报价的,并非监管层压力,而是打新亏损与持有人的愤怒。当打新被视为一个小圈子里的利益交换物时,中国基金公司才发现:基金发行困难、赎回增大、投资者陆续离场。

  门槛低和透明度高,令基金一度成为中国最大的资产管理行业。也正是因为如此,基金不负责任的投资行为伤害的不仅是资本市场,更是数千万普通投资者。

  被用去为利益关联方捧场的打新资金的背后,是大量退休老人、工薪家庭。曾有基金公司渠道高管告诉我说,大部分基金定投账户,每月投资额均不超过1000元,那是真正的草根阶层。

  而正是这样的一群机构投资者,依然在呼吁养老金入市,以及所谓的中国版401k计划。

  我告诉一位来自其他金融行业的高管,大部分基金公司总经理都认为,基金公司管理和投资并无问题,这个行业的未来在于又一个大牛市,或者新的养老金计划。

  他沉吟了一下说:他们,还没有被逼到墙角。 (滕晓萌)

  中投证券两位保荐代表人冒友华、王韬因海普瑞项目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

  理财周报记者 朱昌斌/文

  “当时参与申购的基金经理已经不看股价、不看市盈率了,只看中国市场会有多大,看能将上市公司的故事讲得多好。”深圳某大型基金公司一位基金经理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他讲的是2010年4月海普瑞IPO时,机构狂热追捧的情况。

  “和申购海普瑞的基金经理聊天,他们也劝我们参与此次打新。并表示公司有这么好的技术,业绩肯定会继续爆发。”他回想当时的场景。

  不过,所幸最终该深圳基金公司没有参与这场疯狂的追捧,“海普瑞从默默无闻,一上市就超过了云南白药的市值,这不大现实。”

  和他们不同的是,211个机构账户毫不畏惧海普瑞73倍市盈率,148元的发行天价,异常激烈地争夺公司网下发行的800万股股份。

  基金公司研究员实地调研,成功回避海普瑞

  以猪小肠为原料生产肝素钠的海普瑞于2010年5月6日登陆中小板,因其148元发行价和当天166元的开盘价荣登当时A股市场第一高价股。

  上述基金经理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当时海普瑞IPO事件那么热,我们肯定也关注了。但最终没有决定参与申购。”

  他向记者透露,公司新股投资决策流程是:研究员先对新股进行分析定价,然后基金经理决定是否申购,对于某些要求严格的公司可能要通过稽核部门审核。

  该基金经理表示,当时和很多其他公司基金经理聊天,都向其推荐海普瑞,认为海普瑞技术先进,市场前景良好,业绩将继续爆发。

  但是该深圳基金公司方面认为,当时机构给海普瑞的报价过高,其中存在很大泡沫。“海普瑞从默默无闻,一上市就超过了云南白药的市值,这不大现实。”

  虽然不看好,但是他们仍然派了研究员对海普瑞进行实地调研。

  “拍了一些照片回来,就是很普通的厂房。”上述基金经理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之前的观点,海普瑞并不值那么高的发行价。

  从海普瑞网下配售结果公告看出,该基金公司确实不在获配名单中。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相对其他地区,深圳区域基金公司申购海普瑞的寥寥无几。这很可能与海普瑞是深圳公司,深圳基金公司更熟悉真实情况或者去了实地考察有关。

  当然去实地考察的基金公司只是少数,大多数基金公司是在卖方的强势吹捧下逐渐迷失,进而狂热追捧海普瑞。

  保荐机构中投证券6推海普瑞

  保荐代表被出具警示函

  海普瑞的保荐人中投证券在其招股书中六次提到说,海普瑞同时取得了美国FDA认证和欧盟CEP认证,而且是目前国内肝素原料药行业唯一通过美国FDA认证的企业,也就是说在美国市场上,海普瑞没有国内的竞争对手。

  按照中投证券在招股说明书中的解释,正是这个技术壁垒使得海普瑞在未来能够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而这种能力也被当时的买方机构极度看好,有研究员说“100多人的路演大厅里全部坐满,后面也站满了人。”

  但紧接着,2011年7月3日,海普瑞肝素钠获美国FDA唯一认证被证明虚假之后,中投证券两位保荐代表人冒友华、王韬由于在保荐海普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项目中,对发行人取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认证等事项的尽职调查没有勤勉尽责,违反《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有关条款,而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

  而卖方中投证券的鼓吹也得到了买方机构的热烈追捧,有媒体报道称,海普瑞上市之前,华夏基金经理王亚伟一度称赞其是为数不多难得一见的好公司。另有数十家券商机构发布研报推荐海普瑞这只新股,申银万国称海普瑞是《全球肝素原料药龙头》,湘财证券称海普瑞《质量优势打造全球肝素钠原料药第一品牌》,东方证券称其为《全球肝素钠原料药市场的巨人》,各券商研究员的新股询价建议也一度爬上百元以上,其中湘财证券叶侃建议询价130-150元之间。

  再加上询价制度下报高价抢筹码的机制设计,最积极的券商甚至在询价时报出了200元以上的高价,最高的甚至达到250元。正是在卖方如此疯狂的吹捧下,众多买方机构开始追捧海普瑞,并未后来的高价打新买单。

  211机构账户

  博傻心理热捧海普瑞

  2010年4月19日至4月21日询价期间,海普瑞主承销商中投证券通过电子平台收到了133家询价机构统一申报的373家配售对象的初步询价申报,最终211家机构分享了约800万股海普瑞,发行价确定为148元/股。

  公司网下配售公告显示,有效申购获得配售的比例为1.10%,认购倍数为91.05倍,最终211个机构账户获配公司股份。

  主要来自于北京、广州、上海的28家基金公司,参与申购并成功获配海普瑞股份,其中获配金额前几名公司为华夏、广发、上投摩根、易方达、海富通,获配金额分别为6177万元、4275万元、3186万元、2747万元以及2601万元。

  可以看出,虽然动用了大量资金,但是由于认购倍数过大,各机构最终获配的金额并不算多。

  业内人士透露,获配比例低可能是基金经理在新股申购时,敢于报高价的原因之一。由于获配金额往往都不大,即使破发对于基金净值影响也很小。在投机心理的影响下,最终申报价格越报越高。

  只不过,竞相报高价,博傻的后果是机构纷纷套牢,时至今日,复权之后,海普瑞的股价也只有55元/股,比发行价跌去了63%。 (滕晓萌)

  长盛3位基金经理都给出96.5元报价,均超过研究员73.3-87.9元的询价区间

  理财周报记者 刘梦/文

  在上市时吸引了众多目光的华锐风电,与机构投行们的预期大相径庭。2011年,华锐风电遭遇单边下跌,股价由发行时的90元跌至16元。那些当初发行时报价远高于90元的机构,如今在华锐风电的股东名单上,已经所剩无几。

  基金平均报价比现价高出4倍

  2010年12月27日,由安信证券承销的华锐风电在北京举行第一场路演。头顶着“风电龙头”光环的华锐风电受到机构热捧。三地路演后,超过60家机构给出报价,保荐人安信证券公告的机构初步询价区间高至80元至90元。

  根据各个机构获配比例,以及报价情况来看,华锐风电发行价拉高的最大“功臣”是证券公司、信托,以及财务公司。根据Wind数据,60家报价机构中,共有24家证券公司,平均报价90.44元,而14家基金公司平均报价80.33元。

  基金公司中,长盛报价最高,其旗下4只基金报价均不低于华锐风电的发行价90元。工银瑞信报价最低,至60元。

  尽管基金公司的平均报价比券商低了10元,却仍然远远高出华锐风电目前的市价。上市当日华锐风电即破发,随后一直单边下跌,至2012年1月13日上市一周年时,华锐风电的股价仅剩32元,股价跌去三分之二。

  截至2011年一季报,公募基金对华锐风电持股146万股,“留守”的资金亏损2500万元。尽管亏损数额不大,但基金公司给出的报价集体大幅偏离令人困惑,基金公司对于华锐风电打新的逻辑究竟是怎样的呢?

  长盛三基金报价96.5元,均高于公司研究员询价区间

  在14家参与报价的基金公司中,长盛基金的报价最高。其旗下三只基金,长盛积极配置债券、长盛中信全债指数增强债券、全国社保基金405组合均给出96.5元的高价,全国社保基金603组合给出90元的报价,均不低于最终90元的发行价格。

  2010年底,准备上市的华锐风电也被纳入长盛基金新股研究的范围,由长盛基金风电研究员杨培龙负责。

  据了解,华锐风电并没有一一登门基金公司。那时,包括券商、基金在内的机构对华锐风电的研究热情都比较高。

  长盛基金研究员杨培龙给出了73.3元-87.9元的询价区间。根据长盛基金回应,这一区间是基于华锐风电2011年3.8元的业绩预测。参考同行业公司金风科技的估值后,研究报告给出了73.3-87.9元的询价区间,19-23倍的动态PE。

  通过公司研究总监侯继雄批准后,新股报告递交到基金经理手中。据华南区一位多次参与打新的债券基金经理介绍,基金经理获得研究员的新股报告后,会参考建议询价区间,但最终由基金经理决定报价,施行“投资经理负责制”。

  但也有部分流程监控较严格的公司,如果出现基金经理报价超出研究部询价区间的情况,会召开投研联席会,基金经理需要当面答辩。

  “如果研究员觉得合理价位是10块钱,那么基金经理报10块5都没有问题,12块就要讨论了。”前述债券基金经理说,“我们一般是尊重研究部意见的,不会有太大偏离。”

  华南另一家基金公司的投研总监也向记者透露,对于研究员给的询价区间,基金经理还未提出过偏离太多的报价。

  2011年12月底结束路演后,长盛基金四位基金经理分别给出96.5元、96.5元、96.5元、90元的报价,均超过研究员73.3-87.9元的询价区间。

  2012年2月10日,记者致电长盛积极配置的基金经理蔡宾、长盛中信全债的基金经理梁婷,但二人均未对其报价逻辑作出回应。而据记者了解,关于最终的报价,投研联席会并没有再作讨论。

  长盛基金回应,以参与华锐风电打新的全国社保405组合为例,其2011年新股申购中,询价高于新股定价并实际中签的新股占比不足5%,华锐风电只是个案。

  据另外一家参与了华锐风电打新的基金公司投研人士透露,基金经理之所以报出高价,跟个人打新意愿的强烈程度有关。当时机构对风电行业普遍有较高的预期,长盛基金研究部也看好风电行业的政策空间。 (滕晓萌)

  基金高报价冲动:报高价并非高价买

  基金经理高价打新,较大可能性来自基金经理个人投机的心理。“寻找到一个好公司不容易,基金经理也不愿意把关系搞坏。但是,个体利益输送的可能性很小。基金经理不会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开玩笑的。”前述债券基金经理说,“应该还是投机的心理。”

  “机构本身在博弈,投机的氛围还是很浓。之前炒新总是有利润的,所以基金经理热衷参与,所以都争着稍微报高一点儿,怕自己拿不到抽签资格。”华南区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说。

  由于报高价并不一定以高价买,许多机构为了保证能进入抽签箱,都报以绝对的高价,集体拉高了新股价格。个体的理性造成集体的非理性,这样的策略会在无意间拉高新股发行价格。

  “这个短板其实是能避免的。你用什么价格报,用什么价格拿就完了。”一位基金经理直言。

  理财周报记者 陈强/文

  2010年两市共发行347只新股,其中32只破发(上市首日最低价低于发行价),破发率为9.22%;2011年全年两市共迎来276只新股IPO,上半年163只,下半年113只,其中84只破发,破发率骤升至29.89%,彻底宣告“新股不败神话”的破灭。

  打新不再是高收益低风险的代名词,基金公司对此态度日趋谨慎。

  2011年,57家基金公司旗下共325只产品参与了276只股票的打新,成功获配次数合计1355次,明显小于2010年的4623次。

  2011年一月份,IPO市盈率最高的是雷曼光电,高达131.49倍,而到12月份,IPO市盈率最高的青青稞酒已降至53.33倍。2011年,IPO平均市盈率也从72.91倍降至36.91倍。整体来看,种种迹象都表明基金打新热度正在逐渐降温。加之证监会新政多次提及新股发行改革,之前打新积极的基金公司像华夏、工银瑞信也逐渐收敛,谨慎逐渐成为其主基调。

  不过随着股指的持续调整,随着IPO市盈率的不断下降,一些之前不认可IPO高估值而不参与打新的基金公司反而对打新变得乐观,正开始“尝新”。

  华夏带头,打新活跃公司日趋谨慎

  2011年下半年由于股指持续下挫,新股破发率较高,基金打新较上半年更为谨慎,到年底,华宝兴业甚至高调宣布暂停打新。从数据来看,华宝兴业事实上在8月份打了江河幕墙后就没有再参与过打新。

  年前,华南某大型基金公司副总私下曾表示:“公司尽管没有明令禁止,但目前我们不会去碰新股。”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2011年上半年一直打新活跃的基金公司大部分下半年都变得谨慎,行业大哥华夏基金就率先降低打新力度。2011年全年,华夏基金旗下17只基金共参与了42只新股IPO,其中上半年打新31家,下半年打新11家,相比两市上半年163只、下半年113只的发行规模来看,华夏下半年打新力度较上半年大幅降低。下半年主要是重点出击,参与了中国水电新华保险的首发,分别出动了8只和9只基金。

  对于2012年打新态度,华夏基金表示不方便透露。但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华夏有好些债基,尤其是一级债基,不打新不可能,不过在证监会多次强调发行改革的关口,在市场情绪未有彻底好转之前,华夏打新会更谨慎、更低调。”

  2011年下半年打新日趋谨慎的大型基金公司还有工银瑞信,上半年打新28家,下半年打新12家。工银瑞信旗下打新的主力有三只基金,其中两只一级债基工银瑞信增强收益、工银瑞信信用添利全年分别打新25家和24家,另外一只二级债基工银瑞信双利打新21家。

  此外,宝盈基金是中小型基金公司中打新最积极的,旗下5只基金共参与了25只新股IPO,单只基金打新力度较大,平均一只基金打新5家新股。不过,宝盈基金大部分打新都是2011年上半年进行的,下半年打新已相当谨慎,上半年打新19家,下半年打新仅6家。而且从十月份开始,再没参与打新,公司对于打新这块似乎已偃旗息鼓。

  对此,宝盈基金总经理助理兼研究部总监杨凯告诉记者:“公司10月以后并未禁止打新。我们对于新股发行及报价的态度是"不回避,不盲从",严控风险,基于对标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合理报价。”

  富国南方保持打新力度

  2011年,打新热度仅次于华夏基金的是旗下债基较多的富国基金,旗下16基金打新41只新股。富国上半年打新23家,下半年打新18家,相比两市上半年163只、下半年113只的发行规模来看,其下半年打新力度未减。

  不过,对于富国基金下半年打新情况,如果从单个的月份来看,打新主要集中在8月,仅此月就打新8家,差不多占据了下半年打新数量的一半;而富国基金在去年10月、11月、12月分别只打新1家、1家和2家,因此富国去年四季度打新态度实际上也已经比较谨慎。

  对于2012年打新态度,富国基金表示:“将坚持深入调研、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投资方法,并根据市场环境,审慎地作出投资判断。”

  2011年,和富国基金一样保持打新力度的大型基金公司还有南方基金。南方基金上半年打新16家,下半年打新14家,保持了全年的打新节奏和力度。

  对于2012年打新的态度,南方基金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打新股,我们一直持谨慎态度,对于发行价过高的新股不参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之后,我们仍然按照内部研究方法进行合理询价,即使由于报价低于询价区间而无法参与新股申购,我们也不会因此提高报价。”

  华安长盛打新乐观泰达宏利上投尝新

  在2011年,有这么一些基金公司,下半年打新较上半年更为积极。随着股指的持续下挫,随着IPO市盈率的逐渐降低,这些公司开始认可新股的估值,开始去挖掘其中一些值得投资的品种。这些基金公司数量并不少,而且大多属于之前打新并不是很积极的,以中小型基金公司为主。

  华安基金上半年打新7家,下半年打新17家。上半年出动兵力最多的新股是5月发行的九牧王,共出动三只基金。而下半年,在8月的京运通和12月的东吴证券、新华保险打新中动用了6只或以上基金。下半年无论从参与新股个数上还是出动基金个数上都较上半年更为积极。

  此外,长盛基金上半年打新很少,1月和3月各打了一只股票,分别是华锐风电,而下半年却逐渐乐观,共打新11家。景顺长城、交银施罗德、信达澳银三家基金公司上半年都只打了一只新股,下半年开始活跃,加入打新大军。

  更有一批对打新一直反应冷淡的基金公司,上半年根本不碰新股,下半年开始尝试打新。这些公司有泰达宏利、上投摩根、益民、长城、东吴、国海富兰克林、华泰柏瑞等等。 (滕晓萌)

  庞大集团IPO时华商旗下三只基金拟申购数量分别为50万、500万、50万股,报的都是55元的最高价

  理财周报记者 朱昌斌/文

  高达57.97%的网下配售比例、21.57%的网上中签率,首日破发下跌23.16%,庞大集团无疑是2011年发行市场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新股之一,而华商基金在询价过程中给出的机构最高价则显得有些蹊跷。

  在庞大集团初步询价期间,虽然有128个配售对象给出拟申购价格,大多相对谨慎,给出的报价多为20元至40元区间,而当时华商的孙建波给出的报价却高达55元。对于华商过于追捧庞大集团的行为,业界一片哗然。

  “我听到的情况是,打新庞大集团那个决定并不是孙建波做出来的。”某从华商基金离职人士之前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据透露,孙建波报价之所以如此“不理性”,是因为在这只新股申购过程中,可能受到公司高层干预。

  基金公司新股申购决策流程出现问题,这是很多机构在部分新股发行时屡报高价的原因之一。

  华商蹊跷申购庞大集团,

  决策流程遭疑

  华商基金2010年投研团队风光无限,但是在2011年里却多次栽在新股申购上,其中打新庞大集团更是让华商损失惨重。

  庞大集团网下发行股份2800万股,占新股20%,初步询价期间为2011年4月7日至4月13日。

  机构报价情况出来后,华商旗下基金报价“鹤立鸡群”。

  庞大集团网下发行公告显示,华商旗下领先企业、盛世成长、产业升级三只基金爆出的价格都是55元,是机构报价中的最高价,三只基金拟申购数量分别为50万、500万、50万股。

  每股收益按照经会计师事务所遵照中国会计准则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2010年净利润除以本次A股发行前总股数计算,55元对应的市盈率是42倍。

  每股收益按照经会计师事务所遵照中国会计准则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2010年净利润除以本次A股发行后总股数计算,华商报价对应的市盈率更是高达48倍。

  对于当时低迷的汽车行业行情来说,孙建波对于新股给出这样的市盈率显得并不理性。之后庞大集团的走势确实让华商为此付出代价。

  但理财周报之前了解到,孙建波对于庞大集团的高报价可能是受到公司高层影响后,做出的无奈决定。

  “我听到的情况是,打新庞大集团那个决定并不是孙建波做出来的。”某从华商基金离职人士之前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据理财周报此前报道,记者当时曾经致电孙建波,他含糊表示,觉得这家企业“还可以”。

  “一般来说基金公司对于打新股都有严格的投资流程,但新股上市利益链条复杂,并不排除基金经理受压报出自己并不认可的高价。”北京某中小型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监向理财周报记者透露。

  26家基金公司报价庞大,

  大多报价谨慎

  “我们对于新股的投资流程是,研究员先根据对新股的判断,给出打新范围以及询价范围,基金经理在给出的范围里有权力浮动,作出投资策略。”一位参与了庞大集团申购的基金经理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该基金经理在新股投资方面取得过较好的业绩,他表示,公司打新股以研究员提供的意见为主,研究员不同意参与某些高价股的申购,基金经理也没辙。

  对此上述基金公司固定收益总监表示,基金经理很难跳过研究员以及稽核部门直接私自选择新股进行投资。

  在庞大集团的初步询价过程中,总计76家询价对象管理的128个账户给出申报价格。其中有26家基金公司参与报价。

  但是相对于华商来说,其他基金公司显然更为保守。其中华夏给出的拟申购价是35元,而鹏华虽然动用了5个账户进行申购,但报价更是只有25元至30元,只有华商报价的一半。

  上述参与庞大集团初步询价的基金经理,报出的价格也明显低于华商给出的55元,他表示并不知情华商方面情况,但是自己公司打新遇到异常情况要通过投委会最终决定,能否进行新股申购。

  根据公告显示,最终庞大集团网下发行有22个配售对象获得配售,对应的有效申购股数为4830万股,有效申购资金总额为22.45亿元,配售比例为57.97%,认购倍数约为1.73倍。其中华商最终获配347.8万股股份。

  卖方分析师定价差异大,

  影响机构报价

  与很多新股上市一样,庞大集团能以高价发行,除了有机构在询价阶段力挺,背后必定少不了卖方机构的鼓吹。

  从券商分析师对于庞大集团给出的研究报告标题来看,充斥着汽车经销商龙头、航母等字眼,而对于发行估价过高可能带来的投资风险则少有提示。

  比如,平安证券分析师王德安在阐述了庞大集团的种种优势后,预计公司2011年、2012年每股收益为1.83元、2.26元,合理价格为45.75元。

  国泰君安对于庞大集团新股询价定价报告题目为《汽车经销航母起航》,认为公司上市首日定价区间为45.40至50.40元。

  此外光大、申银万国等也都给予了庞大集团较高估价。北京某券商分析师向记者透露,“有些券商研究员为了和上市公司建立良好关系,不愿给出太低的价格。”

  当然对于庞大集团的定价区间的建议,仍然有卖方机构相对谨慎。

  长江证券研究报告认为投资风险主要在于:行业增长放缓下,汽车经销行业利润受到进一步挤压,全国治堵政策的大范围推进。参照汽车经销商行业平均估值水平,可以按照2011年业绩15-20倍市盈率给公司估值,对应申购价格为22.14-29.52元。

  卖方分析师对于判断庞大集团询价区间的分歧,最终也反映在机构的报价中。从公告来看,机构的拟申购价从20元到55元不等,上下浮动区间很大。

  (滕晓萌) 来源理财周报)
(责任编辑:Newshoo)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