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投资攻略 > 基金动态

反思问责基金投研遭遇“黑天鹅”后续调查

2012年03月12日09:42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证券日报
  混迹于鱼龙混杂的股市,总会不经意间“湿鞋”。

  当兴全遭遇两只“黑天鹅”,汇添富踩中“华兰生物”;

  当华夏和华商遭遇业绩过山车。

  这些投研过失该由谁来买单?

  公司们的态度是:“未触及底线,只反思不问责。”

  持有人或许应该思考,

  那些敢于问 责,跌倒爬起的公司,才真正值得信任。

  页面导读:

  范勇宏动刀:五年来华夏最大投研调整10基金换帅

  华商业绩大滑坡反思:孙建波上位投委会猛减4人

  汇添富反思华兰生物:事前一直在出货投研不问责

  兴全底部加仓双汇获利“黑天鹅”未触碰问责机制

  曾经有投资总监抱怨说,我最怕和记者聊投资了。投对了还好,说你成功配置。投错了,就说你在赌博。

  确实,当你资金量大了,总难免踩到一两个地雷,沾上一两只披着牛皮的熊。

  我们也相信,每一个合格的资产管理人,每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一定都非常希望自己管理的基金为持有人带来收益的。

  只是,在风格多变的市场中,在愈发浮躁的争夺战中,总有人不小心陷入极端的误区。甚至带领一整个研究、投资团队,变得浮躁、激进、好赌。所有刚刚萌生的成长性,所有还未成型的概念,都可以成为一个巨大的赌注。

  于是有了失误,各种失误。又衍生出各种罗生门。

  失误成了疫苗的问题,成了上市公司的问题,成了董事长的问题,成了时机的问题,甚至只是交易下单的问题。

  其实,错并不可耻。谁能保证100亿规模的基金在10年的维度里一只熊股都没踩中,或者,永远排在业绩前十榜单上?那些大度的管理层,甚至允许基金经理、研究员们在一定程度上犯错,并从中成长。因而,更重要的并不是去宣判失误与否,而是你如何去面对投研的失误。

  如大成。在对投研团队定调,风控、投研无需担责的消息出来后,全世界都惊奇地打出疑问号,大成却依旧一如既往地沉默。那4000万股票,那众多持有人的讨伐,似乎都只是过眼云烟。有人说,大成有什么好操心的,人家在重啤还小赚了一笔呢。

  如华夏。去年整体业绩平庸,中游成绩令人大跌眼镜,范勇宏脸色难堪。为此,华夏旗下9只基金十几次进行人员调动,新任副总刘文动退出三只基金的管理。

  如兴业全球。连接遭遇双汇发展两只“黑天鹅”,但其顶住舆论的巨大压力,依然坚持追加仓位。而后,用绩效考核评判基金经理的工作。

  如汇添富。在被质疑高仓位持有华兰生物后,迅速大面积减持,勉强保住战果。

  如华商。在出现2010年及2011年规模业绩过山车后,在踩中中恒集团这颗地雷后,公司内部进行“深入彻底的沟通和讨论”,而后,对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的考核机制进行微调。

  但是,当你作为一个持有人,面对一个不认错不问责的机构,面对一个以自我的利益而不是以持有人利益为重的机构时,你还放心把血汗钱交给它管吗?

  我们始终相信,一个机构的气质,决定了它可以成就多大的未来。

  事情总会过去,事情总要过去。那些跌倒而站起的机构们,那些敢于问责而认罚的管理人们,希望你们走得更远。

  范勇宏动刀:五年来华夏最大投研调整10基金换帅

  在过去的两个月中,一向以投资团队相对稳定自豪的华夏基金,连续对旗下9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做出了十余次调整。高潮出现在3月2日,刚荣升公司副总经理不久的刘文动,退出了华夏盛世、华夏蓝筹和华夏优势增长三只基金的管理。

  华夏内部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肯定,刘文动的工作职能调整,是本次投研体系调整最大的变动。在调整之后,刘文动仍然将负责整个投研体系的管理工作,但不再参加具体基金的投资管理。

  而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接下来华夏仍然会继续公告旗下部分基金的基金经理变动,可能会出现在固定收益部门。这一轮人事调整,应该在3月内结束。

  业界传闻,这一轮调整源于华夏基金管理层对于投研业绩的不满。2011年,华夏整体业绩居于中游,令业界大跌眼镜。自2007年以来,华夏一直被认为是业内投研投入最大、人数最多、架构最完整、整体业绩最好的大公司。王亚伟和其管理的华夏大盘、华夏策略,更是创造了连续4年业绩居前的奇迹。

  但2011年,不但华夏整体业绩平庸,王亚伟也未能延续奇迹,华夏策略、华夏大盘2011年总收益分别为-14.25%、-17.11%,分别位居同类产品的第13名和第36名。

  传言称,华夏总经理范勇宏在公司内部表示,投研部门既然占据了公司最多的资源,获得了全公司的支持,就应该以更高的业绩标准要求自己。

  刘文动管理华夏盛世成致命伤

  华夏基金内部认为,2011年最终的业绩结果,与华夏的投研考核机制有关。

  为了回避年底排名战拉砸盘之嫌,自2010年起,华夏将投研业绩的考核时点提前到11月底。2011年11月底,王亚伟管理的旗舰基金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更是位居第一和第六。

  但华夏考核时点刚过,自12月初起,王亚伟重仓股一路暴跌,令其业绩下滑,最终退出年底排名争夺。这也成为当时业界议论话题,说法包括其他资金砸盘、考核完成之后护盘资金退出调仓等。

  王亚伟的失利对华夏基金投研形象影响巨大。但更令范勇宏纠结的是,华夏盛世等大型基金一直业绩落后。

  华夏基金内部人士称,范勇宏曾经多次在内部表示,2009年的产品发行工作应该检讨。那一年,如日中天的华夏创下两个奇迹:刘文动挂帅的华夏盛世一日募集超过180亿,沪深300募集超过247亿。这也是华夏旗下规模最大的两只基金。

  截至2012年3月8日,华夏盛世的累计净值仅为0.759元,沪深300累计净值为0.757元。在华夏系的基金中,净值垫底。

  据银行渠道反映,相当部分的渠道经理和客户均对这两只产品的表现极为不满,认为华夏只关注王亚伟管理的小基金,忽视其他基金的业绩,一俊遮百丑。而更有媒体报道一直暗示,华夏大基金存在为王亚伟接盘的可能性,拖累了业绩。

  对此,范勇宏在内部表示,这两只基金当时发行过于冒进,时点选择、产品选择、规模控制均存在问题,伤害了投资人,影响了公司形象。

  而华夏盛世的基金经理、研究总监刘文动更是因此承担了不小压力。数年以来,华夏基金内部非常肯定刘文动的宏观判断能力和投研部门的管理成绩,也是刘文动在公司内不断获得重用,终至副总经理的主要原因。

  但是刘文动参与管理的三只基金中,华夏盛世表现一直垫底;华夏优增2010年业绩优秀、2012年出现大量申购规模扩大后一路下跌;华夏蓝筹大部分时间也表现平庸。

  最终,华夏基金认为,已经给了刘文动足够的时间检验其投资能力。事实证明,管理投研团队可能比管理具体基金,更加适合刘。

  专题讨论重庆啤酒,大资金如何进出个股

  在本轮调整之后,华夏盛世由阳琨管理;华夏优势增长由巩怀志和罗泽萍管理;华夏蓝筹由陈兵、王怡欢管理;基金兴和由阳琨、杨明韬管理,华夏行业由孙彬管理,华夏全球精选由周全、杨昌衍和崔强管理,中信现金由董元星管理,中小板ETF由方军管理。

  据理财周报了解,除中小板ETF原基金经理唐棕即将离开华夏基金之外,原与刘文动一起管理华夏盛世的张勇可能也有变动,其他基金经理均属内部调整。

  但是范勇宏和刘文动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是,庞大的华夏很难适应目前市场。2011年底,范勇宏公开表示,2012年应该更强调精选个股,自下而上投资。

  但是华夏的投研团队发现,以华夏超过2000亿的管理资产,很难通过精选个股博取超额收益。事实上,基金业界普遍的看法是,超过50亿的基金,资产配置重要性就应该超过个股贡献。

  2011年,华夏基金业绩落后,除了下半年在错误的时机加仓外,因为多只基金进出同一只股票所导致的个股损失也屡屡发生。

  事实证明,华夏过去的辉煌,几乎发生在单边市场。如2007、2009为牛市,2008、2010为熊市,华夏均依靠准确的策略判断领先市场。但是2011年这样的年头年尾指数相差不大、完全依赖个股判断的市场,这个团队还没有经历过。

  事实上,即便在华夏基金业绩表现最好的几年,多只基金抱团、同系基金一个季度内反向操作等指责也延绵不断。

  2012年初,华夏投研团队专题讨论了大成基金对于重庆啤酒的操作。他们的基本看法是,大成的投资失误,再次证明一个大型基金公司,不能押注同一只股票,这样风险太大。

  华夏的希望是,通过投研团队和思路调整,半年内业绩能有所起色。范勇宏在内部说,这是华夏今年最重要的工作。

  华商业绩大滑坡反思:孙建波上位投委会猛减4人

  相比2011年,华商2012年有一点变化较大,投委会成员由原来的10人减少至6人

  人们都还记得,2010年年末,一家中小型基金公司表现大放异彩,被业内称为“黑马”。该公司旗下的一只基金完胜华夏策略7.17个百分点,成为当年冠军。

  没错,这家名为华商基金的公司在2010年实至名归,不仅基金投资业绩可圈可点,整体规模也大幅上升。

  然而,2011年,华商基金却行了背运。不仅踩中“中恒集团”这颗地雷,业绩规模均大幅下滑;其功臣之一的前投资总监庄涛也弃之而去。

  2012年的华商,每走一步都需谨慎,也更艰难。

  业绩两年变化甚大

  公司称内部有沟通无问责

  自2009年起,华商基金可谓风生水起。当年由庄涛和梁永强共同管理的华商盛世成长收益率排名位列行业第四。2010年,随着孙建波的加入,华商盛世成长独领风骚,成为2010年收益率排名第一的股票型基金。

  从wind数据可以看出,2010年,华商旗下基金业绩均表现不俗。当年华商共有5只基金,其中3只同类排名挺进前十,另两只也排名靠前。

  2011年,华商旗下基金数量增至9只,昔日冠军华商盛世成长在年末327只同类基金中仅位列第262名,其余基金业绩也下滑严重,排名几乎垫底。

  这直接影响到公司规模的变化。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华商资产规模为417.29亿元,相比2009年增长283.45亿元;而到2011年年底,这一数字变为274.14亿元,还不及前一年变化的多。

  面对如此惨淡的结果,华商内部人士表示,公司内部并没有对基金经理及研究员进行问责。“公司内部只是进行了深入彻底的沟通和讨论。”该人士说。

  “三剑客”之一庄涛的离职,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更多的原因则是华商投研风格本身。

  好买基金分析师曾令华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他们曾对华商旗下基金的投资风格进行过研究,发现风格迥异。

  “比如华商盛世成长风格漂移明显,2011年的操作倾向于精选个股,对趋势交易比较积极;华商动态阿尔法一直专注于行业与个股精选,极其淡化交易;而华商领先企业则注意趋势交易,行业轮动明显。”曾令华说。

  “过往的重仓行业数据显示,华商盛世成长的重仓行业变动较大,2010年以来重仓行业逐渐从金融保险转到机械设备,然后又调仓至信息技术、医药生物、房地产等。行业轮动比较频繁,操作略显激进。而2010年以来华商动态阿尔法的第一重仓行业依次为机械设备和信息技术,行业配置相对稳定,反映出基金对交易的淡化,基本不择时。”

  两只基金操作风格相差甚远。基金经理投资思路上的分歧,势必对同一只基金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投资总监空缺已填补

  投研策略并无大改变

  距离原投资总监庄涛离职已经半年,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到,其实投资总监一职早已由孙建波担任,只是因为不算高管职位所以一直未公告而已。这也在最新更新的华商旗下基金招募说明书里得到证实。孙建波当选,在大多数人的预料之中。

  资料显示,华商目前有9位基金经理,分别是孙建波、田明圣、梁永强、王华、毛水荣、胡宇权、申艳丽、张永志和刘宏。9人中,孙建波的从业年限最长,经验也相对丰富。而田明圣作为研究总监,也管理着一只基金产品,这在业内并不多见。

  虽然2011年以惨谈收场,但华商内部的投研机制以及投资风格似乎并没有太大改变。

  副总程丹倩表示:“我觉得我们的投研一体化做得还不错,不论是开放化、紧密度,还是沟通时效性方面,都还不错。对于外界所说的"投研摩擦",在华商体现不多。”

  程丹倩告诉记者,虽然2011年基金业绩做得不太理想,但对于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的考核机制未做大的改变,只是在细节上和侧重点方面做了一些调整。“这个考核体系毕竟是我们花两年时间做出来的,只会逐步完善,但大方向不会变。有一点是肯定的,考核和绩效挂钩。”

  在激励机制方面,程丹倩表示会根据公司董事会的旨意进行调整,目前董事会还没有召开。

  事实上,华商的投资部门相对研究部门一直较为强势,所以基本上处于一种研究服务于投资的状态。

  记者了解到,在华商内部,研究员的晋升和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金经理。由于华商采取基金经理给研究员打分制,所以研究员的命运,往往掌握在基金经理的手中。目前,华商基金行业研究员人数超过30人,分为宏观策略、金融工程、金融地产、工业、大宗商品和消费、TMT等六个大组。

  一直偏好成长股及新兴产业的华商基金,2012年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

  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兼华商动态阿尔法基金经理梁永强对记者说:“我个人还是看好成长股,并坚持低换手操作。其他的一些基金经理相比以前配置得更均衡,但今年我还会关注新兴产业以及文化行业。”梁的语气很坚定。

  相比2011年,有一点变化较大,华商投委会成员由原来的10人减少至6人。他们是王锋、孙建波、田明圣、梁永强、王华和毛水荣。

  汇添富反思华兰生物:事前一直在出货投研不问责

  汇添富:华兰生物(002007)血浆站关停事件前,旗下基金早已在出货,最终盈利仍有十几二十倍

  2011年7月,华兰生物贵州血浆站关停事件,使得这只往日的“白马股”遭遇重大利空,引发股价大跌,成为年度“黑天鹅”之一。而站在华兰生物背后的汇添富基金,一时亦处于风口浪尖。幸运的是,由于介入华兰生物较早,汇添富已经在这只股票上积累了丰厚的利润,去年又较早开始减仓,最终得以全身而退。因此,在这个黑天鹅事件上,汇添富公司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涉及这笔投资的投研人员,我们奖励都唯恐不及,不存在问责的情况。”

  汇添富曾持14亿元华兰生物

  2011年7月13日,华兰生物发布公告,称根据贵州省卫生厅的通知,公司将从8月1日起关闭惠水、罗甸、瓮安三家单采血浆站。此三家单采血浆站采浆量分别占华兰生物2010年及2011年上半年总采浆量的39.29%及36.69%,浆站的关停将对华兰生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当天,华兰生物临时停牌。7月12日,华兰生物收盘价35.76元。

  7月14日,华兰生物复牌,当天大跌8%,次日,华兰生物微弱反弹,但下一个交易日,7月18日,华兰生物又开始停牌。

  7月20日,华兰生物在停牌中再发公告,其不在采血范围的浆站从三家扩大到五家,但华兰生物正向有关部门反映实际情况,请求保留上述五家血浆站。

  7月25日,华兰生物公告五家血浆站预计都将停止采浆,公司股票亦于当日复牌。

  在华兰生物彼时发布的公告中,明确表示2009、2010年度血液制品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合并报表)的82.13%、78.69%。血浆站的关停,无疑是重大利空。

  复牌当日,华兰生物无量跌停,全日仅成交119.19万股,跌停板封单高达2336.66万股。翌日,继续放量跌停。

  而在华兰生物黑天鹅事件的背后,最受关注的乃是汇添富基金。按照去年一季度公开信息显示,汇添富旗下四只基金共持有华兰生物4169.87万股,按停牌前华兰生物33.55元的收盘价计算,汇添富四基金持股市值接近14亿元,为彼时华兰生物最大的基金股东。

  五年投资,曾大赚二十多倍

  当时有双汇发展导致兴业全球巨额赎回在前,汇添富作为华兰生物最大基金股东,亦面临着不小压力。

  7月21日,汇添富及时发布公告,称“有关媒体报道中引用的本公司旗下基金投资华兰生物股票的股份数额,为公开信息中的历史数据与静态信息,不代表最新的持仓情况。目前,本公司旗下基金持有华兰生物股票占比较少,对本公司旗下基金净值的影响很小,不足以构成对估值方法的调整。”

  直接来说,就是在遭遇停牌股价大跌之前,汇添富早已出掉大部分仓位。而汇添富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这只股票,是汇添富投资历史上最为成功的案例之一,介入得早,最多的时候赚到二十多倍,而且也出得很及时,虽然去年股价因为血浆站关停事件受到影响,但在此之前,汇添富早已在出货,最终盈利仍有十几二十倍。”

  此外,汇添富基金向记者还原了华兰生物的投资历程。

  2004年6月25日,华兰生物上市,当时并不为市场所看好,上市后股价一路走低,股价表现一度甚为平淡,直到2006年,华兰生物二级市场表现开始抬头,并一路走高。

  “当时我们的投资研究团队经过深度调研以及对企业基本面深入分析,发现当时的华兰生物具有鲜明的核心竞争力以及较大的潜在投资价值。”

  据介绍,汇添富当时较看中华兰生物规模及技术优势、有利的行业政策环境,丰富的原料供应优势、盈利增长前景良好。

  “基于华兰生物上述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分析,我们的投资研究团队早在2006年该股股价尚未启动时就投资该股。在过去几年,华兰生物实现了较大的涨幅,汇添富旗下重仓该股的基金因此也获得丰厚的收益,净值增长明显。”

  2011年逢高减持

  即使如此,汇添富2011年一季度末四千多万股的持股数量,仍然将其在7月推上了风口浪尖。

  对此,汇添富应对非常及时,及时发布上述公告,声明已大面积减持。

  “2010年底开始,我们的投研团队注意到华兰生物的盈利增长有所放缓,经过多轮上下游和行业、政策环境的深度研究和实地调研,投研团队做出了华兰生物盈利增长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判断,自2011年初开始逐步逢高减持该股。”

  “但由于2011年市场大环境较为不利,为寻找最有利的减仓时机,最大程度维护持有人利益,汇添富一直坚持逢高加大力度减持的策略。2011年7月的贵州血站关停事件发生时,华兰生物股价的下跌对汇添富旗下基金的影响已经比较小了。”汇添富表示。

  从公开数据来看,汇添富2011年二季度确实也有部分减持,三季度则大幅减持。据同花顺数据,去年年初其持有华兰生物9795万股,一季末4196万股,二季度末汇添富仍持有3996万股的华兰生物,而三季度末便仅剩697万股。

  据汇添富方面表示,由于在对华兰生物长达五年的投资中,汇添富始终是收益颇丰,而且出货也还算及时,因此总体来讲华兰生物仍是汇添富非常成功的投资之一,不会因为2011年的这次血浆站关停事件引发的股价下跌而问责投研人员。“在华兰生物的整个发掘和投资过程中,我们秉持的是深入的基本面研究和长期投资的理念,确实受益于此也获得了丰厚的收益。但同时,对华兰生物投资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和思考:投资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预期外的问题,基金公司需要不断完善自身投资方法。”

  兴全底部加仓双汇获利“黑天鹅”未触碰问责机制

  在巨大舆论压力下,兴全坚持自己的投资逻辑,大幅加仓双汇发展,最终获取了大量超额收益

  一直顺风顺水的兴业全球,去年连踩两只“黑天鹅”:双汇发展及紫鑫药业,遇到自成立以来最大危机。

  投研团队是否会因上述两只“黑天鹅”被问责?

  兴业全球明确表示,虽然中了“雷”,兴业全球仍然从双汇发展获取了超额收益,而其所持紫鑫药业流通亦有获利。去年两次黑天鹅事件,无需问责。

  扛住压力,底部加仓双汇发展

  “我们公司的风控很严格,这种风格是深入各种流程、制度以及文化的。从投资上来讲,我们偏好有下跌保护,即安全边际大的股票。”在解释公司的投资逻辑之前,兴业全球首先对记者解释了其公司风格。

  据兴业全球介绍,由始至终,兴全对双汇发展的投资判断始终如一,那就是双汇发展的确是肉制品企业里最好的企业之一,双汇发展是兴业全球的战略重仓股。而且兴业全球利用手中的股权,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上市公司治理,亦受到有关部门支持和认可。

  “我们的投研团队应该说去年顶住了非常大的压力,在市场和外部舆论的巨大压力下,没有低位转仓。反而在下跌至60元附近,接近回购价格的时候,坚持自己的投资逻辑,大幅加仓,获取了大量的超额收益,使得我们去年整体业绩都不错。”

  虽然兴业全球的投研团队顶住了压力,但去年兴业全球仍然遭遇了份额的损失。长期以来,王晓明挂帅的兴全趋势一直是兴业全球的旗舰基金,规模超过百亿,是兴全基金公司规模最大的产品,但去年一季度受累于双汇发展,单季度净赎回便超过28亿份。虽然后来双汇发展连续跌停以后股价开始反弹走高,去年12月一度反弹至81.8元,但最终兴全趋势仍被净赎回达36亿元。

  紫鑫药业定增,锁定期遭遇黑天鹅

  去年八月,紫鑫药业业绩造假事件被媒体揭发,在监管部门要求下展开自查,并自8月17日开始停牌,直到10月基本完成自查,24日复牌,并正面承认其公司隐瞒关联交易的情况。

  自10月24日复牌起,紫鑫药业连续三天跌停。股价从停牌前的20.71元直下至15.1元。其后紫鑫药业略有反弹,但大体仍一路走低,直到今年1月6日一度触底跌至6.79元才开始反弹。

  据介绍,和兴业全球对双汇发展所定位的“战略性重仓”不同,其对紫鑫药业的定位为“把握市场变化的投资机会”,仓位也并不那么重。

  “我们投资紫鑫药业,是基于看好这个行业的正向变化,而且公司也表现出一些业绩,在行业内显得有竞争力,出于把握市场机会,我们投资了部分紫鑫药业。”兴业全球介绍道。

  兴业全球对紫鑫药业的投资包括两部分:流通股及定向增发。除了基于当时看好行业及公司而持有紫鑫药业的流通股外,兴业全球对紫鑫药业投资的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定向增发。

  2010年年底,兴业全球旗下三只基金兴全可转债、兴全社会责任、兴全有机增长参与了紫鑫药业的非公开定向增发。此次定增价格为20.05元/股,上述三只基金合计持有700万股。2010年12月31日,紫鑫药业的收盘价为32.1元。

  据兴业全球介绍,定向增发一直是其常用策略之一。兴业全球做定向增发有三种逻辑:其一,在基于市场及公司的判断上,利用增发的折价,把握交易性机会;其二,同样是持有一只股票,可以用较低的定向增发价格置换流通股,降低持股成本;其三,好的股票,定增之后长期持有。

  “当时做紫鑫药业的定向增发,则是基于第一种和第二种逻辑。”

  “2010年年报出来之后,我们投研人员分析其盈利情况,已经察觉到了一些风险,于是开始陆续减仓。后来我们基本上把流通股都陆续出掉了,当时浮盈有5000多万。剩下的主要是定向增发的时候参与的,由于锁定期的限制而继续持有。”

  可能有关绩效,但无关问责

  据兴业全球介绍,公司投研系统的确有问责制度,但是都基于两个条件才会触发问责机制:其一,重大失误,重大损失;其二,主观恶意。

  “在兴业全球和紫鑫药业的投资上来讲,并不满足这两个条件。投资行为本身就有风险,投研人员只能尽量减少风险,但并不可能完全规避风险。问责不能对他们做出超出能力之外的要求。”兴业全球表示。

  兴业全球表示,投研体系确有绩效考核,面对市场风险的把握能力,最多关于绩效考核,双汇发展及紫鑫药业,都没有到问责的程度。

  “特别是紫鑫药业,后来虽然爆出业绩造假,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但是投研人员,基于公开信息做出的判断的确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出在公开信息的真实性上,当时的决策程序也是没问题的。总体来说,紫鑫药业事件亦并没有严重到触发问责机制,更多体现的是外部的市场风险。”

  最后,兴业全球表示,虽然双汇发展及紫鑫药业并未给投资者造成重大损失,但是也的确反映了市场风险,兴业全球也会吸收经验和教训。比如可以适当降低重仓股的集中度,对待重仓股要更加慎重,加强调研。“现在我们专门设置了一个社会责任岗,来负责调查重仓股的社会责任问题。”来源理财周报)
(责任编辑:Newshoo)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