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停牌:董秘称不是因为华夏基金,疑上H股
若此次中信证券能H股发行成功,既可保证净资本充裕,又可开拓国际业务
理财周报券商实验室研究员 任家河/文
3月23日,中信证券停牌。公告称,因公司重大事项正在商谈过程中,暂时停牌,不超过五天。
由于原因不明,一时间纷纷猜测,有消息说中信证券准备再融资,还有消息说中信证券要转让华夏基金股权。
理财周报记者在第一时间向中信证券董秘郑京求证。郑京表示,不是要转让华夏基金股权,而是另有他事。但具体事宜,过几日公告自然揭晓,现在不方便告知。
直到3月24日下午3点钟,财新网引述知情人结论,称此番停牌目的是要公告启动H股发行计划。
理财周报致电中信证券董秘郑京求证此事,未获证实,但也没有予以否认。
若消息属实,此次如果在港发行成功,既能促进中信证券国际业务,也能募集到大量资金,可谓一石二鸟之策。
赶趟融资潮,H股上市扩张净资本
如若H股上市消息为真,中信证券将成为第一家两地上市的国内券商。
此前虽有国泰君安在香港发行上市,但仅限于香港公司资产。迄今为止,国泰君安内地资产仍未获上市。
春节过后,国内多家券商提出庞大的再融资计划。太平洋证券再融资50亿元,宏源证券再融资70亿元,长江证券再融资90亿元未遂,广发证券更是抛出天价再融资方案180亿元,其他上市券商也都陆续公布了再融资计划。
截止到2010年中报,中信证券净资本规模326亿,加上去年卖掉中信建投53%股权带来大量现金收益,中信证券净资本算得上充裕。
但2010年向金石投资追加巨额注册资本,新建多家营业部,仍然耗费了不少资金。而上一次中信证券再融资已经时隔四年之久,面对身后券商穷追不舍拼命扩大经营规模的现状,中信证券不免也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净资本充足率了。
有券商人士表示,既可保证净资本充裕,又可开拓国际业务,此次中信证券如果能H股发行成功,不失为一石二鸟之策。
香港子公司已成体系
此番中信证券突然提出H股发行,看似突兀,实则准备已久。这点从中信证券国际2007年以来不断增加注册资金便可窥探一二。
中信证券国际由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更名而来,在2007年开始,中信证券便通过追加投资、收购其他股东股权等方式持有了中信证券100%的股权,使中信证券国际成为自己的全资子公司。
就在2007年当年,中信证券国际就为上市公司贡献了13557万元的净利润。资料显示,中信证券国际在香港注册,旗下有三家全资子公司,分别是中信证券融资(香港)有限公司、中信证券经纪(香港)有限公司、中信证券期货(香港)有限公司,分别持有从事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和证券期货的业务资格。
2008年,中信证券又在香港设立了负责自营买卖的Dragon Stream Investments Limited 和负责不活跃业务的中信证券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虽然两家公司的注册资本都是有1美元而且是中信证券间接控股,但两家公司的设立标志着中信证券国际在香港已经具有了投资银行、证券经纪、证券期货、资产管理和自营业务等所有证券牌照。
也有可能是联姻东方汇理
此次停牌,业内还有一种猜测是,或与东方汇理合作进展有关。
所谓无风不起浪,早在2010年4月份,中信证券就曾公告,拟与东方汇理银行开展战略合作,而去年12月17日,双方谅解备忘录的签订更是将联姻成功加上了一道保险。
时下已近4月,中信证券与东方汇理银行虽然已经签订交易框架,但谈判的截止日期6月30日即将到来,双方也不得不快马加鞭。
按照之前初步设定的交易架构为:中信证券和东方汇理银行在一家控股公司中持有对等的股权,通过控股公司整合里昂证券、盛富证券、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在香港的机构证券经纪及股票资本市场和企业融资业务以及东方汇理银行于亚洲的股票资本市场及并购业务。
其实,中信证券在香港的国际业务一直开展得并不顺利,中信证券国际虽然已经经营所有券商业务,但中信证券国际在2009年的股票承销市场中,市场份额仅为2.1%,排名第13位。对比之下,国际化券商瑞银证券和摩根士丹利一直遥遥领先,市场份额分别为17%和14%。
与此同时,外资投行纷纷将业务重点转向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和债券承销业务,而国内券商仍然没能成功地走出大陆市场,证券业竞争环境日趋激烈。
根据协议框架介绍,中信证券此次联姻东方汇理银行,就是希望通过中信证券国际与东方汇理银行共同建立全球证券经纪业务平台、亚太地区的股票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业务,将东方汇理银行在全球的业务及客户关系与公司在中国有关业务充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