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股市下跌新基金发行再度陷入泥沼,几乎所有基金公司在今年都开展了各类基金定投优惠活动,但投资者对此并不买账。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行情低迷导致越投越套的悲情,让基民对基金定投萌生退意。部分基金公司定投“弃户率”蹿升至40%以上,部分基金公司甚至陷入大面积“断供”境地。
部分公司几乎全面“断供” “从2008年4月开始每月1000元定投嘉实300指数基金最高峰时曾经赚过2000多元于是又将定投金额提升至2000元。但到了今年累计定投已经达到了4万多元,而收益最多的时候也只有1000多元,大多数时间都在赔钱,还赶不上银行定期存款,计划从下个月开始终止定投。”投资者王女士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今年股市连续走低像王女士一样选择基金“断供”的投资者不在少数。
北京某基金公司内部人士无奈表示,当前市场行情持续震荡,这一方面使得新基金发行遭遇阻力,另一方面也使老基金面临较大赎回压力。“在此情况下,定投业务本被基金公司视为缓冲规模流失压力的一个途径,但没想到断供比例也在持续上升”。该人士告诉记者,从其了解到的情况看,停止定投现象目前在业内不算罕见,“断供”四成的基金公司也并非个例。
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基金定投实际“断供”的情况要比上述人士介绍的更为严重。某基金公司渠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此前开展了一次基金定投活动,想借此提升产品规模,当时活动结果也很令人满意,全国开户在8万户左右。但三个月过后,这些账户几乎全部“断供”。他表示,一次活动最终能有两成账户持续定投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而从银行渠道获得的信息来看,几乎最近所有搞了基金定投活动的公司都出现了大面积“断供”的现象。
银行 理财
产品“抢客”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市场持续调整,5月份以来沪市累计下跌5.28%,股指险守2600点整数关口。受此拖累,今年以来偏股型基金业绩乏善可陈,平均净值增长率在-10%附近徘徊。而目前银行发售的一个月短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最多者高达7%左右,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基金定投“断供”的主因。
某基金业内人士认为,业内普遍现象是:市场向好时,基金定投账户随之增长;而市场走弱期间,暂停定投账户案例上升,断供压力频现。
和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的热销,由于大部分理财产品都是保本保息,相比净值一直处于下行通道中的基金来说自然更具新引力。
针对因收益降低而出现的“断供”,易方达基金认为,基金定投的优势就在于长期和越便宜越买,如果在市场出现下跌的情况下,轻易结束了定投,无疑放弃了自己获利的好时机。
同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往年在某些股指大幅下跌的年份,也曾出现过基金“断供”潮,但今年来势特别凶猛。主要原因在于银行面对巨大的揽存压力,开始不断说服投资者赎回基金产品,转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某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一般基金公司与银行开展定投活动都约定,开户后连续三个月成功扣款为一个有效户,银行可以得到每户10元的收入。一旦三个月期满,银行拿到了基金公司的奖励,就会劝说投资者赎回购买其他产品,而这已经成为银行的惯常做法。他表示,基金公司现在也在寻找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来源深圳商报)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