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基金专题 > 开放式基金十周年记

开放式基金:十年走过“百年路”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高国华
2011年09月17日16:50

  10年时间,在经历了牛熊交替的洗礼、规范化的治理和市场化的博弈之后,以开放式基金为主要产品形式的中国基金市场已达到了相当规模,产品体系不断优化,投资者群体逐步成熟,相关法律法规趋于完善,走过了国外成熟市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走过的发展道路。

  2001年9月11日,中国基金业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一天,中国首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混合基金正式发行,10天后该基金宣告成立,首次公开募集份额50亿份。至此,中国基金业开始封闭式基金时代走向了全球资产管理业主流的发展道路——开放式基金时代。

  10年时间

  造就开放式基金巨大成就

  10年时间,在经历了牛熊交替的洗礼、规范化的治理和市场化的博弈之后,以开放式基金为主要产品形式的中国基金市场已达到了相当规模,产品体系不断优化,投资者群体逐步成熟,相关法律法规趋于完善,走过了国外成熟市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走过的发展道路。

  数据显示,在2001年首只开放式基金发行之前,中国基金市场只有10家基金管理公司,40多只传统封闭式基金,产品发行方式以券商包销为主,2001年首只开放式基金发行之后,中国基金业在行业形态、产品发行审批、渠道建设等一系列方面都走上了市场化的漫漫长路。开放式基金发展的10年间,我国基金公司数量从2001年的15家增加到今年8月底的67家,增长3.5倍。基金类型从最早的一般偏股基金、偏债基金、货币基金、指数基金开始丰富,先后出现了LOF、ETF、QDII、分级基金等多种多样的产品类型。在产品发行上,开放式基金经历了从审批制到通道制的市场化改革。

  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开放式基金总数达到786只。而从总规模看,截至今年6月底,所有类型基金总规模为2.36万亿元,较2001年的821亿元增长近28倍。其中开放式基金总规模达2.21万亿元,占基金总规模的比例达到94%。与此同时,作为公募基金主体的开放式基金,已成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除储蓄存款外拥有最多的金融资产,据中登公司公布的数据,目前基金账户数已突破3500万大关,正以平均每周开户数超过5万的速度增长。其中个人投资者占比高达99.88%。

  天相投顾统计显示,过去10年间开放式基金累计分红达5165亿元,其中2007年分红最多,达2285亿元。一批开放式偏股基金取得了骄人业绩,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回报。统计显示,有48只开放式基金成立以来回报率超过3倍,其中18只回报率超过4倍。华夏大盘精选基金以14倍的回报率创造了基金业传奇。

  谈及开放式基金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银华基金总经理王立新说:“回首这10年,最大的感触就是‘改变’。无论是基金业,还是投资者理财观念均发生了巨大改变。开放式基金的产品特点迫使基金行业以更加开放的形态面对众多来自银行渠道的个人投资者,建立以持有人利益为核心的基金公司运作体系。从无到有建设起面向市场和公众需求的产品设计、品牌营销、产品销售以及客户服务体系。10年时间,此前鲜为人知的基金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投资理财的重要工具。”

  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邵杰军表示,开放式基金的出现是国内基金业一大标志性事件,对行业、对投资人、对基金管理人来说,都有重大意义。“开放式基金的不断成长,对中国资本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现了监管层‘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初衷;同时,开放式基金的推出也让中国基金业和投资人的关系连接得更加紧密,在开辟投资理财渠道、开拓中国的理财市场、培养社会投资意识等多个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加快“走出去”步伐

  中国基金业国际市场“弄潮”

  2002年7月,《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开始实行,截至目前,67家基金管理公司中有35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包括汇丰、JP摩根、瑞银、纽银梅隆、安联、富兰克林邓普顿等一大批海外著名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基金业。海外机构的到来为年轻的中国基金业带来了国际化的视野,以及海外成熟市场的资产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客观上提升了中国基金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特别是在产品设计方面,中国基金行业吸收借鉴了海外成熟市场经验,从初期的伞型基金、指数基金、中短债基金、货币基金到后来的ETF、LOF产品,除个别基金以外,中国基金市场基本完成了对海外基金产品的复制与模仿,并在此后基本做到了与国际产品设计潮流同步,并形成了自己的创新。

  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国内基金管理公司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不少基金管理公司开设了香港分公司,迈出了中国基金公司“走出去”的坚实步伐。据统计,自2008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在香港设立机构的规定》以来,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13家内地基金管理公司获准在香港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其中部分香港子公司已经着手开展资产管理类业务。

  2007年,怀抱分散风险,全球资产配置的梦想,QDII基金首次出海。当年的9月19日,国内首只QDII基金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成立,实际募集资金300亿元人民币。2007年10月15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QDII)发行首日认购资金达到1162.61亿元,创下国内基金单日认购规模新纪录。尽管QDII基金出师不利,但全球资产配置的梦想并没有阻止基金业走出的步伐。随着基金实力的不断壮大,QDII基金开始不断创新产品类型,各种投资标的的基金产品开始出现,规模不断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中期,QDII规模为735.37亿元,尽管目前只占基金总规模的3%,但海外业务并不是“位轻言微”,相反,在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下,海外业务大有想象空间。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中国基金业中有可能先出现个别更专注海外业务、海外业务超过国内业务的基金公司,在更长远的将来,基金公司海外业务甚至可能全面超过国内业务。

  任重道远

  基金业尚需加紧修练“内功”

  从2000年《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推出后的10年时间里,中国基金业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不断推进。应该说,开放式基金推出以后,中国基金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并在2007年大牛市到来之际达到顶峰,成绩斐然。然而随着股票市场连续三年的不景气在抑制基金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基金行业在经过多年超常规迅猛增长所积累下的行业内存在问题和矛盾:赚钱效应无法体现、治理结构亟待完善、“老鼠仓”问题屡禁不止、人才变动频繁、新基金发行难以及持有人对基金产品信任度明显降低等。2011年上半年,60多家基金公司亏损达1254亿元,无一家公司实现整体盈利。统计数据还显示,从2003年至2011年5月,公募基金行业的高管累计变更752人次,基金经理累计变更1269人次。

  “尽管开放式基金已经经历了10年的发展,但内功还是不行,需要从细节处着手,切实履行这个行业的本质: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国内一家基金公司负责人表示,开放式基金要想在下一个10年迎来更大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在投研体系、人才建设、业绩回报、投资者服务、产品创新等诸多方面下大功夫、苦功夫。从细节入手,进一步强基固本,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同时,开放式基金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经济和证券市场的大环境,只有中国经济继续健康发展,资本市场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开放式基金才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姜隆)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