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基金专题 > 开放式基金十周年记

十年捕鼠患不绝 基金信托责任何时归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1年09月17日16:59

  “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管理、运用基金财产,应当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

  2010年,中国基金业可谓事端频发。一方面,今年以来,基金产品密集发行,花样不断翻新,但基金的整体份额和净资产规模

却止步不前,行业瓶颈愈发凸显;另一方面,公募基金不断衰弱,私募基金迅速崛起,大量公募基金经理“奔私”为市场添加了“娱乐新闻”。而基金经理深陷“老鼠仓”和各种违规操作行为泛滥,监管部门再度出手严打,则在这个寒冬为整个行业增添了萧索之态。

  在经历了12年的发展之后,中国基金业瓶颈已显,乱象丛生,进一步推进基金行业的中期改革,打破目前的瓶颈状态,规范行业运行,并从根本上实现基金业的信托功能、履行信托责任,已经成为了关系到中国基金业生死存亡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密集发行、花样翻新 难掩尴尬业绩

  而若以今年前11月3.2%的CPI为比较基准,234只股票型基金中跑赢CPI的仅有77只,占比仅为32.9%;而若与2.75%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相比较,234只基金中有153只输给了银行储蓄,占比高达65.4%。

  2010年,基金行业见证了很多“奇迹”。自今年开始,新基金发行节奏明显加快,使公募基金总数在一年之内连破整数大关。Wind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基金总数已正式突破700只大关,新基金首发规模也突破3000亿元大关。

  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12月14日,今年以来正式成立的新基金数量达到147只,创下了自2001年以来的10年新高。如果再算上目前正在发行、年内又将发行结束的基金产品,今年新基金成立数量将超过150只。

  资料显示,2001年基金成立数量仅为3只,此后数年多在50只上下徘徊,即使在2006年、2007年的大牛市期间,新基金的成立数量也不过88只和57只。

  在新基金的品种方面,分级基金从股票型和指数型触及到了债券型,高杠杆基金也在今年大量出现,最引人注意的是QDII基金,数量从去年底的10只增加到目前的30只。普通主动投资偏股基金逐步细化,特定行业和主题投资基金成为新发基金的宠儿。

  基金公司大打发行战,各种新概念、新主题的基金产品诸如“低碳先锋”“行业轮动“产业升级“创业成长“量化先行”等开始在市场上频繁出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根据证监会今年起实施的基金审核新规,基金产品审核目前主要是按照公募基金和特定资产管理计划、境内基金和QDII基金、创新产品和普通产品、固定收益类基金和偏股型基金的分类方式实行分类审核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基金公司为了保证新产品的发行,自然是“创新”动力十足。

  对市场来说,这些新概念、新主题的基金产品也有利于吸引基民们的眼球,在发行大战中占据一定有利位置,因此基金公司都纷纷炒起了这些概念。

  不过,花样翻新、发行数目走高并未带来平均募资额的上升。相反,今年新基金平均募资金额却接近历史低点,每只基金的平均首发规模仅为21.65亿元,几乎达到历史最低年份。统计显示,在最近10年中,除了2003年、2005年、2008年三个年份分别为20.19亿元、18.51亿元、17.85亿元较今年低外,其余年份的新基金平均募资额均高于今年。

  相对于基金的密集发行,基金业的业绩却不是那么风光。今年前两个季度,基金亏损额分别超过了600亿元和3500亿元,仅在三季度有所翻身。而在10月份A股市场的一轮大涨中,一大批偏股基金集体踏错了行情,有的亏损幅度更是超过了11%。

  公募衰弱 私募崛起

  截至目前,包括变更、离职以及增聘等各种形式的基金经理变动在内,全年共出现了近400起基金经理变动公告,平均每天发生一起。

  公募基金的衰弱和私募的崛起似乎已经成为基金业的主旋律。

  2010年,基金经理的“娱乐化”进一步放大,“谁辞职了,谁又‘私’奔了”,经理们流动的轶事倒成了无奈的基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年初,融通董事长孟立坤和总经理吕秋梅双双辞职,传言是去了私募。9月,公募大佬莫泰山辞去交银施罗德总经理职务。莫泰山的此次离职,在业内造成的影响甚大。有人称之为“公募基金界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人物、影响力最大的一次转会”。

  据Wind统计显示,截至12月18日,今年共发生372次基金经理变更事项,这一数字比2009年高出七成左右;历任经理人数在8人以上的约有16家,诸如南方稳健成长、华夏蓝筹核心、博时新兴成长等。

  综合多年以来基金经理的离职之路,通常的去向有三种,即转去别家基金公司做投研工作、转投私募基金,以及加入券商理财的行列从事资产管理等。有消息称,财通证券、方正证券、南京证券等证券公司的信托公司也在筹备新基金公司,这些公司也正在大规模招兵买马,财通证券筹备的基金公司在报纸上发布的招聘人数就有50余人,岗位涉及研究员、基金经理、投资总监等。此外,来自券商、私募的挖角也加剧了人才争夺。据悉,第一创业证券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就从南方基金挖了两位重量级的基金经理,北京一家私募基金也从基金公司挖来了重量级的基金经理。

  公募基金经理流向私募不过是私募崛起的一个缩影。根据好买基金的统计,2010年发行的阳光私募已经达到271只,超过2008年与2009年的总和,也远远超出公募基金的发行数量。除此之外,新生私募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今年以来共有81家新私募基金发行产品,新基金共计105只。

  “在过去两年中,私募行业的业绩不断被肯定。私募产品的特性,使之在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两方面都获得突出业绩,吸引了市场的眼球。”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罗梦表示,以公募基金经理为首的各界投研明星不断加盟,大大加强了私募行业的号召力。在目前的628只私募基金中,有213只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来自公募,占比约三成。

  经理们的出走,无非是对于利益和自由度的向往。公募的枷锁多,基金经理的短期业绩考核以及排名压力明显高于私募平台。但公募基金人员不断变动对整个基金业的负面影响将是长期而深远的。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朝阳表示,“今年不光是基金经理变动多,高管的变动也增多,每一任的经理风格不尽相同,而且年轻的基金经理管理基金的经验不足,实际操作经验欠缺,风格也不成熟,造成了基金的风格很难持续,收益率就更不用提了。这种变动的影响是长期的,未来几年一些负面影响将逐渐显现”。

  如此的困局将基金公司推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调整考核激励机制、淡化基金经理个人因素,加强团队建设和提升整体投研能力已经迫在眉睫。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认为,要把公募基金做得好,制度是生产力,要应对未来可能的变化,必须及早改革,尽快建立起有利于公募基金发展的科学制度体系。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了不同的观点。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曾令华认为,基金经理的主导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基金经理的高流动性使得公募基金在行业内的地位日渐降低,并显示出逐渐落后于私募的态势,“如果说基金经理在投资决策中不起决定性作用,那还要基金经理做什么。”

  十年鼠患不绝 基金监管谋变

  在中国基金业,“老鼠仓”从来都不是一个新话题。

  对上海乃至中国整个基金业的基金经理们来说,2010年的冬天似乎格外寒冷。

  入冬之后,包括郑拓、李旭利和许春茂在内的三位投资总监级重量基金经理被调查的消息正不断在市场上流传,包括交银施罗德、光大保德信、国海富兰克林等多家基金公司也牵涉其中,新一轮的基金严打风暴似乎正在酝酿之中。

  在中国基金业,“老鼠仓”从来都不是一个新话题。

  2000年,一篇名为《基金黑幕》的深度报道,掀开了当时还很神秘的基金业面纱:光鲜外表下,通过“对倒”和“倒仓”来制造虚假成交量、操纵市场等违法操作手段被频频使用。《基金黑幕》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投向了资本市场,也加速了中国基金业法制建设的进程。

  十年过后,基金行业的“乱象”不仅没有缓和,反而由于近期以来一系列基金经理的“老鼠仓”丑闻频发而显得愈加混乱,也越来越失去投资者的信任。

  今年9月,证监会通报三起涉嫌“老鼠仓”事件。因涉嫌老鼠仓交易,景顺长城原基金经理涂强被没收违法所得37.95万元,罚款200万元,并终身市场禁入;长城基金原基金经理刘海被没收违法所得13.47万元,罚款50万元,并3年市场禁入;长城基金原基金经理韩刚则因为获利较大,情节严重,成为首例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被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基金业从业人员的违规行为十年来不仅没有因为法律的完善和监管的深入而销声匿迹,反而越来越多地暴露在投资者的面前。

  11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向包括证监会、公安部、监察部、国资委、预防腐败局在内的五部委转发了《关于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的意见》,要求五部委联合打击内幕交易行为,其力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证监会明确表示,对内幕交易案件的查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强,内幕交易者也将面临更加严厉的法律制裁。

  “‘老鼠仓’也好,违规行为也好,说到底,都是基金公司罔顾基民利益,损公肥私。”一位基金业人士对记者表示,要想杜绝基金“老鼠仓”的行为,必须加大对基金公司的监管力度,建立起基金管理人的淘汰和退出机制。

  行业危机 呼唤信托责任回归

  “应该谨记,在守法的前提下,基金惟一应该尽到的责任是对投资者的信托责任,基金惟一的任务是以专业素质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只有信托责任,才是基金生存发展不可须臾或忘的惟一前提、惟一基础、惟一原则。”一位基金业内人士表示。

  “老鼠仓”只是中国基金业乱相的一个缩影,其背后,是整个基金行业发展停滞的现实。

  Wind统计显示,自2008年12月到2010年12月的两年间,基金市场上的基金数量已经由439只增长到了目前的702只,增长了59.9%;但份额却从25741.31亿份下降到了目前的25375.69亿份;净资产总规模从19388.67亿元上升至目前的25143.60亿元,仅仅上涨了29.7%。与此同时,沪深两市的总市值却从2008年12月份的12.1万亿元增长到目前的26.4万亿元,增长幅度高达118%。基金业的总资产占总市值的比例已经由16%下降到了9.5%。基金业的发展明显遭遇了投资者的“用脚投票”。

  “基金业正面临着来自投资人的信任危机。”一位基金评价业认识对记者表示,由于2008年以来基金整体业绩表现差劲,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丑闻不断,投资者对于基金行业的信任程度明显降低,这对于中国基金业的发展将是一个“致命的”因素。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与投资人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联系他们之间的纽带是信托责任。原银监会非银司司长、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高传捷认为,目前的基金业事实上是以信托模式运行的。在信托文化中,受托人为了受益人的利益而忠实、善良管理信托财产是信托制度的基础,它有赖于受托人的行为符合法律要求,更符合良心、正义、公平的要求。这也意味着受托人在履行职责时,要以良好的文化理念规范自己,以更高的道德标准实行自我约束。

  中国基金业存在的天然缺陷,却使得这种信托责任缺失已久。业内人士认为,在目前的基金经营模式下,基金管理人的收入、红利主要根据资金规模而来,只要能够保持规模,基金管理人就可高枕无忧。基金管理人只承担有限责任,如果基金亏损,基金管理人不但不承担责任,而且仍然提取管理费,这就会引致基金管理人的短视和风险倾向。

  无论是基金公司旱涝保收、滥发新产品还是“老鼠仓”等违规行为,无不体现了信托责任缺失的恶劣后果。因此,要想打破中国基金业的发展瓶颈,平息其乱相,必须围绕信托责任的实现进行基金业的改革。

  “应该谨记,在守法的前提下,基金惟一应该尽到的责任是对投资者的信托责任,基金惟一的任务是以专业素质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只有信托责任,才是基金生存发展不可须臾或忘的惟一前提、惟一基础、惟一原则。”一位基金业内人士表示。

  相关链接

  2010基金大事记

  4月21日证监会发布《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鼓励基金以套期保值为目的参与股指期货交易。

  8月29日60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2010年半年报披露完毕,基金业上半年总计亏损4397.5亿元,引发社会舆论对于基金行业的集体围剿。

  9月6日证监会通报三起基金“老鼠仓”处理情况,长城基金原基金经理韩刚成为国内首位因涉嫌“老鼠仓”而被刑拘的基金经理。

  9月29日原交银施罗德总经理莫泰山正式离职,基金经理频繁变动,公募基金人才流失再度引发了公募基金改革的思考。

  11月1日证监会就《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修订稿)》公开征求意见,降低了基金独立销售准入门槛。

  11月11日浙商基金公司在杭州开业,截至目前,国内基金公司数目已经达到了62家。

  11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向证监会、公安部、监察部、国资委、预防腐败局转发了《关于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的意见》,五部委开始联手打击内幕交易。

(责任编辑:姜隆)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