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由于开始几日销售情况十分严峻,部分基金公司不得不召开员工动员大会,支持基金首发。绝大多数基金公司对内部员工自购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认购费打折或返还。
新基金发行形势严峻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共计有16只基金同台发行。本周仅工行渠道就有8只基金同时发行。通过近日来自基金公司、渠道方面的信息表明,新基金发行正与天气一起步入寒冬。
业内人士表示,从历年情况来看,下半年通常不乐观。“上半年投资者手上资金通常较宽裕,而下半年银行的主要精力都用在完成自身各项任务,而投资者的年终奖还没有着落,新基金通常不会卖得很好。”一位媒体经理表示。
尽管如此,依然有如此多新基金争先恐后想在年底之前成立,因为基金公司有意通过新基金做大年终基金管理规模。“其实我们也不想这个时候发,只是同行都在发,我们不发的话差距就拉大了。”一小基金公司高管表示。
基金公司员工自购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在外围销售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不少公司把目光转向公司内部。除了通过基金公司自有资金认购新基金以外,部分公司还将员工的钱袋子纳入了新基金的潜在来源。比如,有基金公司曾对员工实行摊派制,按照部门级负责人50万普通员工10万的标准执行。
据悉,基金公司普遍会做出一些认购费部分返还或者免认购费的优惠措施,作为对员工的一种奖励。而且,这一规定正在逐渐放开,只要是员工的亲属、朋友等,通过直销柜台都能够享受到这一优惠。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规定,基金管理人、代销机构从事基金销售活动,不得在募集期间对认购费打折。显然,基金公司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做到对所有投资者一视同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关法规对从业人员持有基金的期限规定为6个月,但对基金公司普通员工赎回基金并没有做出严格的规范,从业人员持基通常出现短期化行为。“我们公司有很多人都在基金涨一点点的时候就赎回了,担心被套住。还有的人资金不完全是自己的,也急着还钱。”一家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只要不通过公司直销柜台记录,打个电话一般就能直接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