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 (记者 叶静) 前一日的百点长阴,并没有吓退投资者,昨日的大涨又让市场士气鼓舞,基金也掀起了自购潮。昨日东吴基金表示,公司高管及核心投研人员认购了旗下第六只新基金东吴新经济基金,目前认购总额已达数百万份,并仍在持续增加中。
此外,友邦华泰、汇添富、华夏等10余家基金也都认购自己的基金,进行自我打气。
自购基金可捆绑业绩
东吴基金总裁徐建平表示,公司高管及核心投研人员通过持有公司旗下基金,能够把自身的利益和基金的利益紧密联合起来,时刻保持从投资者的角度和心态,更积极地对待投资研究,也更有效地提升投资业绩。业内基金研究专家表示,基金公司高管及核心投研人员持有所管理基金这种利益共担共成长机制,一定程度上能让基金业绩更有保证,更值得持有人信任和托付。
针对东吴新经济基金近期受到投资者踊跃认购,东吴基金相关人士分析表示,投资者除了看中东吴基金高管及核心投研人员“持基”因素外,在当前全球资本去美元化、城市化进程、人口红利以及中国经济复苏等背景下,正是进行个人资产布局的良好时机,所以基金公司也参与其中,积极认购。
本月“自购情绪”好转
记者了解到,除了东吴基金之外,友邦华泰、汇添富、华夏等10余家基金也都自购自己基金,自我打气。
据悉,基金从业人员认购公司旗下基金一直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也被部分投资者看成投资基金的“风向标”。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基金自购成风,而随后市场走出了一波上升行情;9~10月份,基金公司从业人员认购自家新基金较前期明显下降,在10月成立的7只基金中,基金公司员工自购总额占总份额比例最多的仅为0.02%,最低的仅为0.0016%。进入11月份后,基金公司员工这一“冷淡”情绪有所好转,近期富国、汇添富等多家基金公司也纷纷传出自购旗下基金的消息。
自购不一定包赢
从长期来看,基金公司自购旗下基金多有盈利。可一旦遭遇到去年那样的大熊市,自购基金反而成为一些基金公司的包袱。
据统计,去年基金公司自购旗下股票型基金的金额超过了4亿元,而其去年一年的浮亏已超过1亿元,其中不少基金公司的浮亏比例都超过了50%。例如,去年1月24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公司各用1000万元自购了旗下大摩基础和大摩资源,到了去年年底,这两只基金的去年一年的浮亏已接近50%,这也成为了去年自购基金浮亏比例最大的一笔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