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以银行为代表的第三方大渠道抛来的橄榄枝,私募行业将出现怎样的演化?从目前看,强势渠道商抛来的“绣球”不但已深刻影响了私募的规模,还对其投资风格带来潜移默化的改变。
私募选秀“夏普”为先
日前,深圳某私募在记者面前仍为缺席“中行选秀”而懊
恼。事情发生在11月底,中国银行发行了银行业内第二只“TOT”(信托中的信托)产品,并广邀全国百家私募提送业绩材料以确定产品最终的投资标的。知情人士称,经过第一轮筛选后,仅有18家私募基金公司得以到中国银行北京总部现场路演,而中国银行最终将敲定5家私募作为投资对象。
上述深圳某私募是在首轮筛选中就遗憾出局。对此,该私募人士认为,“在各项绩效指标考核中,是输在了关键的夏普指数(Sharpe Ratio)上面。”
在该私募人士看来,此次未能顺利入围,不但少了一个投资大客户,更失去了“联姻”中国银行——这个未来潜在的大渠道商的机会。此前,已在国内公开市场上与私募结缘,并为其开设销售通道的就有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深发展、邮储银行等。
新课题“止盈”
为了将来不再错失与银行这类大渠道商结缘的机会,上述私募人士表示,他和投资团队达成共识,即在未来的操作中注重考虑“止盈”。
“我们的强项在于选股,因此,如果仅从业绩上看,在收益率这一指标上,我们有信心在年景好的情况下位列前茅。”根据最新统计,该私募发行的信托产品今年以来的净值已经翻番,且在7月份的私募业绩排行中进入前五。“但问题在于,我们能够在8月份之前涨幅超越指数,但在市场调整初期,虽然我们也执行严格的止损程序,但由于一直保持过重的仓位,往往在调整的第一阶段损失惨重。”这也是造成该私募今年以来夏普指数偏低的主因。
“由于我们判断2010年的市场呈现震荡向上格局,预计指数涨幅在20%以内。因此,我们投资团队决定对个股设置20%左右的止盈线。做到适时斩仓,从而避开调整期的风险。虽然在收益上有所牺牲,但净值表现更显均衡,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夏普指数,也更有希望获得银行的认可。”
不过,有海外背景的私募人士认为,由于国内目前仍缺乏金融期货等对冲工具及卖空机制,私募只能通过仓位的控制来避免因系统风险带来的损失,想有稳健的表现难度颇高。该人士认为,目前国内私募的表现与海外对冲基金的表现迥异。采用了对冲交易规避证券市场系统风险的对冲基金,除做空倾向基金和新兴市场基金外,其他的收益波动性虽然都远不及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而它们的夏普指数基本都高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