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统计产品两年业绩远超大盘
过去两年内,阳光私募迅速扩容,产品数量、资产规模和管理人数量不断增加。国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其统计范围内,122家管理人2009年共发行了242只阳光私募,平均募集规模达0.9亿,达到2006年以来的高峰。
阳光私募的快速扩容,吸引了大量公募基金、券商、其他金融机构甚至实业的人才投身其中。如武当投资的田荣华、星石投资的江晖、从容投资的吕俊等等出身于公募基金;朱雀的李华轮、新价值的罗伟广等则出身于券商。
银行渠道对阳光私募的兴趣也高于从前。从容投资在去年4月份与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合作发行从容稳健1期,在5天时间里发行规模达到3亿;华润信托·重阳3期去年9月份通过招行总行层面在全国代销私募产品,提前募集完毕且首募规模达11亿,创私募发行最高纪录。另外,光大银行、邮储等多家银行都发行了与阳光私募相关的信托产品。国金证券预计,阳光私募行业或将很快迈向千亿规模。
阳光私募的投资管理能力在过去两年得到展现。数据显示,2008年初至2009年底,可统计两年期收益的产品共73只,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87%,远远强于大盘。
不过,去年阳光私募的业绩则较为逊色。2009年A股市场强劲反弹,除三季度出现较大调整外,总体呈现震荡上扬格局,沪深300指数累计收益率为96.71%。而可统计年度收益的151只非结构化证券投资类私募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54%,平均落后沪深300指数收益18.71%。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是结构化私募产品的发展。2009年市场环境向好,在赚钱效应的影响下,阳光私募产品结构呈现新的变化,结构化产品的增长速度十分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