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存在着“复苏”和“转型”的双重特征,预期“必须消费”和“可选消费”都将会有较大的增长,具体行业将包括新型金融服务、食品饮料、商业零售、服装纺织、餐饮旅游、汽车家电等行业。
老牌绩优的广发基金公司最早的成名之作都是混合型基金,广发聚富、广
发稳健两只混合基金在2004年到2005年表现十分优异。近期,广发基金发行广发内需增长混合基金,把未来的投资方向定位于内需增长,并且在具体的投资运作过程中进行灵活的、各个层次的资产配置,具有较好的收益预期。公司混合基金管理能力强
广发基金是一家久负盛名的基金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8月,控股股东为广发证券。成立以来,公司股权结构稳定,高级管理层稳定,为公司的良好运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根据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基金2009年度行业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末,广发基金共管理13只基金,资产总值为1104.71亿元,占全部基金资产总净值的4.13%,排名第6位。作为一家非老10家、非银行系的基金公司,广发基金能够有现在这样领先的、稳定的发展状况,是该公司综合实力较强的最好印证。
《基金公司股票投资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显示,广发基金股票投资管理能力2005年在34家公司中排名第1位,2006年度在45家公司中排名第3位,2007年度在52家公司中排名第6位。2008年受系统性风险影响,广发旗下基金业绩排名有较多的落后,不过,作为一家投研功底积蕴深厚的公司,经过深刻总结、及时反思和快速调整后,旗下基金业绩表现已经东山再起,重振雄风,在2009年再次回升到全市场前五分之一行列。
回顾广发基金成立以来的投资历程,作为一家经历过大牛市、大熊市行情全面考验的老公司,已积累相当丰富的综合投资管理经验。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旗下最早成名的“广发双雄”——广发聚富和广发稳健增长,就都是混合型基金,恰好与此次发行的新基金属同一类型,这表明该公司在管理混合型基金方面很有心得,并有意借新基金发扬光大。
明星基金经理担纲
新基金广发内需增长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陈仕德具有15年证券从业经历,2001年至2003年8月参与筹建广发基金,2003年8月至今任广发基金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2005年2月至今任广发小盘成长基金经理。广发小盘成长基金成立以来业绩表现优异,与广发聚富和广发稳健增长3只基金一起并称“广发三杰”,现在,陈仕德应该可以给广大投资者带来良好的收益预期。
新产品定位良好
广发内需增长混合基金将主要投资受益于内需增长行业的优质上市公司。作为一只定位于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的产品,该基金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股票资产占比例范围为30%到80%;为了在保持基金特色的基础上适度捕捉市场中其它方面的投资机会,该基金将把80%以上的股票资产投资到受益于内需的企业,然后在适当的时候使用不足20%的股票资产投资于其它优质企业。
广发基金管理公司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经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国民收入的持续提高,以及国家内需增长政策的扶持,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将会由投资、出口驱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因此,内需增长在中国经济增长构成中的比重将会逐步提高,将使相关行业或企业从中获益。
广发内需增长将重点关注受益于内需增长的以下两大类行业:
一是直接受益于内需增长的行业。随着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主要生产国内消费者直接使用的终端消费品和服务的行业将从中受益,这些行业主要包括食品饮料、商业贸易、医药生物、金融地产、酒店旅游、家电等。
二是间接受益于内需增长的行业。这类行业主要指为“直接受益于内需增长的行业”提供原材料、设备或服务的行业,这些行业的增长依赖于内需型行业的增长,包括但不限于石油化工、金属非金属、电子设备、交通运输、建筑业等。
内需既是时代主题,也是永久主题
度过了困难重重的2009年之后,2010年将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年份,世界经济继续温和增长的概率较大。长期来看,由于就业和消费要迅速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尚有难度,复苏将有可能是一个漫长的阶段。在外需恢复较为缓慢的情况下,以往那种依靠改革开放拉动出口的经济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原有模式已不可能再持续下去。
2009年,我们国家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时在此过程中也存在问题和矛盾:GDP增长但外贸、出口持续下降;财政收入增长靠非税收收入,不是靠税收;贷款规模大,但结构不合理。由此来看,要化解这些矛盾,重点就是继续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这将是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
在这样的宏观经济大背景之下,把未来投资方向定位于内需增长,并且在具体的投资运作过程中进行灵活的、各个层次的资产配置,应该具有较好的收益预期。
随着“两会”的召开,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方向已经引起市场的普遍关注,处于经济发展动力和经济增长方式过渡期的2010年,将是大内需时代全面开启的关键年份。由于中国经济存在着“复苏”和“转型”的双重特征,预期“必须消费”和“可选消费”都将会有较大的增长,具体行业将包括新型金融服务、食品饮料、商业零售、服装纺织、餐饮旅游、汽车家电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