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爷似乎总爱跟QDII开玩笑。07年开始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近期逐渐蔓延的欧洲债务危机,两度出海,QDII基金每次都硬生生撞上“巨浪”。净值下跌、人气涣散,残酷的市场在这些“生不逢时”的航海者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那么,两次严峻的波折会与QDII基金产生怎样的“化
学反应”,QDII基金自身又会以怎样的姿态去迎接挑战?此前,老QDII偏向“出海不远航”甚至“出海买国货”。回顾南方全球、华夏全球(000041)、嘉实海外(070012)3只QDII基金的07年四季报数据可以发现,其重点持有在香港市场上市的中国国企,在选股上体现出抱团的特点,其他国家的企业则少有问津。中石化(600028)、中海油、中国神华(601088)同时出现在此三只QDII基金的重仓股中;新鸿基、中国电(600795)信、中石油、工商银行(601398)、中国平安(601318)也分别被其中的两只QDII基金持有。不少投资者认为投资于跟国内市场高度相关的港股市场,无法体现QDII在危急中有效分散风险的优势。
为了摆脱市场诟病,也为了能够真正实现分散风险,第二代QDII基金投资市场更加多元化。
国投瑞银近期推出的国投瑞银全球新兴市场精选基金,主要投资于以“金砖四国”为主要代表的MSCI新兴市场指数成份中包含的22个国家或地区。将于5月20日发行的汇添富亚洲澳洲成熟市场(除日本外)优势精选基金,将澳洲的资源优势与亚洲的成长优势融为一体。
分析人士表示,从过去的“重点进攻”到如今的鼓起勇气“四面出击”, QDII基金的投资视野逐渐开阔。金融危机过后,各国各地区经济恢复形势大相径庭,这使得各家QDII开始选择不同的投资市场,摆脱过去“共同进退”的老套路,而随之而来的业绩分化可能也将是今后QDII发展所伴生的一种状态。
做自己的舵手
危机中,QDII基金的“中外合作”模式也在经受考验。
此前,在老QDII中,工银全球、嘉实海外和华宝兴业海外先后宣布解聘其外方投资顾问,南方全球则在解聘梅隆全球投资之后转投威灵顿管理。
而在此波出海的QDII中,易方达亚洲精选和国泰纳指100也都未聘请外方投资顾问。
分析人士认为,第一波的“分手”可能主要源于金融危机中外方投资顾问的光环渐失,中外投研团队的运作理念分歧被放大,在实际操作中,外方并未完全起到中方所预期的作用。而此番,不少新QDII干脆选择不聘请外研团队,一方面,经历过之前的“试水”,本土QDII团队开始熟悉海外市场运作规律,自信心逐渐提升,另一方面,有些QDII采用指数化投资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操作技术难度,不需要外方投研团队提供太多支持。
寻找“新”大陆
除了在投资地域上的拓展和细分,QDII也正尝试在产品设计和交易方式上寻找“新大陆(000997)”。
刚募集完成的国泰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定位于对与A股指数相关度较低的纳斯达克100指数的有效追踪,成为国内首只QDII指数基金。即将发行的南方金砖四国指数基金将采取被动化投资策略,复制、跟踪富时金砖四国50指数(FTSE BRIC 50 Index)。
除此之外,也有基金将创新的视线转向产品交易方式上。据国投瑞银介绍,旗下全球新兴市场精选基金在交易模式上取得创新,在QDII基金中首次引入LOF基金的T+1交易模式,可以大大提升QDII基金产品的流动性,充分享受到T+1交易的便利。
分析人士表示,当传统QDII基金被贴上“逢买必亏”的刻板标签后,各家基金都在尝试为投资者打造全新的QDII形象,指数化投资、主题投资、跨境ETF等创新趋势已逐渐浮出水面,然而QDII是否能够依靠创新翻身,还要经过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