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投资攻略 > 基金动态

国投瑞银基金总经理尚健:创新突围 品质为本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杨波 方丽
2010年06月07日08:14

国投瑞银基金公司总经理尚健博士有一份儒雅的书卷气

  目前大小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天平已经失衡,不是一个很健康的状态,不利于整个行业的稳定发展。基金业不仅需要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同样需要政策“看得见的手”进行适当调控,带动整个行业向良性发展。

  “基金管理公司最基本的立足点,是为投资者提供合适的产品与良好的投资业绩,必须成为高品质的公司,创新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国投瑞银基金公司总经理尚健博士说话简洁务实,透出一份儒雅的书卷气。

  今年6月8日,国投瑞银基金公司将迎来合资5周年,在60家基金公司中,国投瑞银无疑是很特别的一家,创新已成为其最醒目的标签。

  在创新之路上获得成功的尚健,却已开始回归本源。“在积累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后,国投瑞银未来将把80%至90%的着力点放在打造高品质的基金公司上。”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从2006年接手国投瑞银,尚健率领这家公司走过了艰难的创新之路。

  当年的国投瑞银规模不大,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不能靠常规手段,必须做出具有品牌特色、与众不同的产品,产品创新成了突破口。

  “创新也是我的个人爱好。”从最早在证监会工作,到后来在上证所、华安基金、银华基金,尚健的工作都与产品设计有关。从开放式基金框架的搭建,到ETF、期权产品、增强型指数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分级产品等,尚健都参与设计,并与上证所合作设计了“上证基金通”。

  但创新并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相反,还要付出机会成本。而公募基金面对的是散户市场,越简单明了的产品,越容易被接受。尚健却偏要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07年,国投瑞银推出第一只创新产品——瑞福分级基金。当时,就连机构对分级基金都很陌生,更别说散户了。尚健当时推行创新产品,确实有些艰难,但基金成立几个月之后,上市交易的瑞福进取份额就开始了溢价之旅,为解决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作了有益探索。

  “创新需要时间的培育,需要坚持,行百里者半九十,必须坚持到最后,才能有收获。”尚健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分级基金不但为投资者所接受,更被同行模仿,等到2009年推出另一只分级基金之后,从中创设了配对转换交易模式,今年已有三家基金公司推出了类似产品,引入了这一模式。曾被大家认为晦涩难懂的分级基金,开始变身为一款常规产品,国投瑞银也由一家普通的小基金公司,转变为一家具备创新品牌影响力的公司。

  A股可以做出超额收益

  作为基金业产品创新引领人物的尚健,语出惊人:创新很重要,但不能当饭吃,只能锦上添花。

  “苹果可以设计出iPhone这样有冲击力的产品,改变行业的竞争格局。而在基金业,老百姓最看重的是业绩,并不在乎产品本身是否别具一格。因此,要在竞争中胜出,必须成为高品质的基金公司,为老百姓提供高品质的产品。”

  尚健告诉记者,自己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刚从美国回来时,没有买过基金,对基金也缺乏感性认识。“基于美国的学术研究:在足够长的时间周期中,无论几星级的基金,获得的多是平均业绩。因此,我对基金业的理解更把它作为一个重在营销的行业,以营销、客服为竞争重点。”

  十几年过去了,当初的这一理念彻底发生了改变,“因为在A股市场,投资是可以做出超额收益的。”

  在尚健看来,“基金业跟许多消费品一样,面对的是普通消费者,品牌的认知度要高,市场营销很重要。但前提是产品质量要过硬。就像冰箱洗衣机一样,品质一定要过硬,才有营销的基础,才可能走进千家万户。投资业绩就是基金产品的品质,营销做得再好,客户也只能容忍短期的业绩不好,长期业绩不好一定会被持有人抛弃。”

  事实上,国投瑞银也十分关注投资人回报,近年的投资业绩稳步提升,成立五年来旗下基金已累计为持有人分红达百亿元。

  尚健是一个喜欢尝试新东西、喜欢不断挑战的人,在创新之路上的成功,对他而言只是阶段性的成绩,他希望在创新之外,赋予国投瑞银更多的品牌内涵。这其中包含令人信服的投资实力和对客户需求的高度关注。

  尚健也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偶尔的闲瑕,他喜欢用来读书。如果有更长的时间,尚健也喜欢旅行,他的梦想是背包出门,回归自然。这对大多数人并不难,对尚健,却是难得的奢侈。

  尚健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工作的要求是不仅为一份薪酬,而是希望与一帮有理想的人聚在一起,做出些与众不同的事情,“至少要超越平均水平吧!”他谦逊的微笑中透出了一丝自信。

  ·精彩观点·

  ●在A股市场,投资是可以做出超额收益的。基金业跟消费品一样,产品质量一定要过硬,才有营销的基础,才可能走进千家万户。投资业绩就是基金产品的品质,营销做得再好,客户也只能容忍短期的业绩不好,长期业绩不好一定会被持有人抛弃。

  ●创新很重要,但不能当饭吃,只能锦上添花。积累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后,国投瑞银未来将把80%至90%的着力点放在打造高品质的基金公司上。

  ●苹果可以设计出iPhone这样有冲击力的产品,改变行业的竞争格局。而在基金业,老百姓最看重的是业绩,并不在乎产品本身是否别具一格。

  ●无论公司大小,业绩都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练好内功,提高各项业务的水平。这需要公司有定力,也需要股东的坚持,有耐心等待公司慢慢长大,基金行业的特征注定公司不能“一夜成长”。

  ●在常规战场上不掉队,尽可能比别人略好一些;在非常规战场上做出自己的特色,这是中小基金公司突围之路。

  基金业也需要看得见的手

  记者: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基金业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您认为,困扰基金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尚健:最突出的问题是人才荒,在高速发展之下,基金业人员配置跟不上。投资是基金公司最核心的一环,所需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需要相当时间的培养。

  目前的竞争格局也存在问题,可以说大小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天平已经失衡,不是一个很健康的状态,不利于整个行业的稳定发展。基金业不仅需要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同样需要政策“看得见的手”进行适当调控,带动整个行业向良性发展。

  记者:人员的频繁流动,困扰着基金业,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现象吗?我们应该怎么客观看待这一现象?

  尚健:基金业是个轻资产的行业,最核心的资产就是人。基金经理出现频繁变动,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是行业发展过快,人才短缺严重,市场上机会很多;另一方面,也与激励机制不到位有关,现在很多基金经理“奔私”,主要原因正是公募和私募在激励机制上存在着巨大差异。

  海外基金业也有人员流动频繁的问题,美国基金业中基金经理同样经常“奔私”,只是没有国内这么严重,因为美国基金业激励手段很市场化,基金公司可以上市并给予员工持股权利,激励手段很多,人员相对稳定。

  反观国内,在现存制度框架下,如何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还是个大课题,激励机制的创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一定程度上,人员流动还和基金经理考核有关。虽然考核基金经理不应该看短期业绩,但董事会对公司是一年一考核,这必然反应到对基金经理的考核上。总体说来,国投瑞银整体人员相对稳定,流动率要低于业内平均水平。

  记者:如何看待通过“明星基金经理”打造公司品牌的战略?

  尚健:不可否认,打造明星基金经理是建立公司品牌的捷径。但这也有风险,因为明星基金经理“不能离开”,一旦出现跳槽或其他状况,就会对整个公司品牌造成很大伤害。因此,将一个公司的品牌押在一个人身上,风险非常大。

  国投瑞银不倾向于拿基金经理个人做品牌宣传,基金经理的成功也是靠团队的努力,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还是要依靠稳健的整体业绩。

  ·国投瑞银成长档案·

  创新五载 百亿分红

  2010年6月8日,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迎来合资5周年。作为中国第一家外方持股比例达到最高上限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国投瑞银依托中外两大实力股东——国投信托有限公司与瑞银集团,自成立之初就展现出快速发展的蓬勃朝气和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历经五载,国投瑞银已构建起多元化的资产管理体系。

  国投瑞银一直将“规范经营 风险控制”放在首位,坚持持有人利益至上,重视诚信声誉。5年来,国投瑞银保持了零违规的良好记录。

  国投瑞银锐意创新,先后开发设计出境内首只分级基金、首只指数分级基金、首只行业指数基金、首只带LOF交易模式的QDII基金,创设了开放式分级基金的配对转换交易模式,领行业之先,多次摘得业内权威机构的创新大奖,在业内树立了创新的品牌形象。

  5年来,国投瑞银基金依托外方股东瑞银环球资产管理的强大投研平台支持,不断吸收融合,吸引了海内外大批优秀人才不断加盟,构建具备全球视野,融合本土智慧的投研体系。国投瑞银始终恪守受托责任,努力创造持续稳健的业绩,并及时将已实现收益分配给持有人, 5年来,公司旗下基金累计实现分红99.3亿元。

  5年来,在为投资者创造持续的价值回报的同时,国投瑞银也注重向投资人传播正确的投资理念,为投资人提供不同市场环境下理性的投资解决方案,关注社会公益事业。2006年搭建“财富学院”,2008年构建 “睿友会”,2009年启动“安心投资 健康生活”客户活动,2010年启动“调研三农 创富家乡”大学生公益行动扶持计划。

  立足创新 苦练内功

  在“马太效应”越来越放大的背景下,处在中游的基金公司也很不易,想向上很难,一不小心,很容易就会掉队。

  记者:创新无疑是国投瑞银最大的特色,在创新方面,有什么经验与感受?

  尚健:创新是对既有流程和架构的重建,必须打破老的体系,阻力非常大。创新也意味着在现有体制下进行改变,要与各方包括托管行、交易所、监管机构等充分沟通,要不断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这不仅复杂,也需要很长的周期。做创新除了要有创意,更需要的还是耐心和坚持。

  创新一旦成功,能打响公司品牌,因此创新是树立品牌的好路径,但也需要时间慢慢培育市场。目前,国投瑞银在专业机构中已经存有“创新”的口碑,但在中小散户这一群体影响力相对较弱。散户关注的更多是投资回报,而不是取得回报的方式。

  至于创新产品的发行,往往跟市场情绪有关,在市场好的时候,比较容易被接受。

  记者:公司有什么新的创新计划?

  尚健:股指期货、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给产品创新以巨大空间。我们计划在专户业务上进行一些创新试点,专户业务是小众的产品,与客户沟通更充分,可以加大创新力度。

  在常规公募基金产品方面,公司近期的计划会以构建一个指数基金体系作为重点。公司已有了代表全市场概念的沪深300指数基金,而目前已成立的国投瑞银金融地产指数基金,会与未来准备发行的上游资源、中游制造、下游消费等指数基金,共同构造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指数基金体系。产业链指数基金的思路,源于单一行业的市值容量有限,细分的行业指数很难全面用来指数化投资,而采用产业链形式集合多个行业的方式更为科学,不仅可以覆盖全行业,而且每一个产业链指数都有很鲜明的周期特征和很强的轮动互补性。

  记者:基金业竞争格局已基本确立,无论渠道还是品牌效应,大公司的优势都非常明显,中小基金公司要迎头赶上,需要具备一些什么条件?

  尚健:中小基金公司生存确实比较困难。有两方面的变化值得关注,一是多渠道审批之后,新基金发行数量急剧增加,渠道通常更愿意卖有品牌的大基金公司的产品,小公司新产品发行受挤压;二是一次性激励取消之后,渠道提高尾随佣金,导致成本增加,大公司的成本占比较低,而小公司成本太高就可能亏本发行。这样的结果很可能是,大公司进入良性循环,小公司生存越来越艰难。在马太效应越来越放大的背景下,处在中游的基金公司也很不易,想向上很难,一不小心,很容易就会掉队。

  但无论公司大小,业绩都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练好内功,提高各项业务的水平。这需要公司有定力,也需要股东的坚持,有耐心等待公司慢慢长大。基金行业的特征注定公司不能“一夜成长”,公司品牌需要慢慢积累,无论业绩,还是机构、散户对公司的认可,都需要“文火熬汤”,慢慢培育和发展。欲速则不达,一旦急功近利,很可能离目标更远。

  在常规战场上不掉队,尽可能比别人略好一些;在非常规战场上做出自己的特色,这是中小基金公司突围之路。在常规战场做好客服、营销,长期业绩做到前四分之一或者前三分之一,时间长了就可能脱颖而出。你的规模也许不大,但这不妨碍你的业务水平做到一流。时间会给予你回报。

  记者:国投瑞银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公司准备怎么发挥优势、实现超越?

  尚健:国投瑞银的优势是股东实力比较雄厚,公司文化氛围主要是以人为本,积极向上,并通过创新积累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规模本身即是劣势,因为渠道、研究机构的支持力度和市场认可度,都与基金公司规模有关。

  国投瑞银的立足点是创新,在产品设计上有自己的特色。现在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都没有放弃全能型公司的想法,我们总体策略上还是向全能型公司发展,慢慢过滤识别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出自身擅长的强项。

  记者:“人才荒”已经成基金业一个大问题,您在团队构建方面,有什么样的设想?怎样加强公司的凝聚力?

  尚健:人才之所以流动无非是三个“追求”,一是追求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追求个人的发展空间,三是追求良好的激励机制。

  国投瑞银正在这三个方面努力,创造好的工作环境,构建关系相对简单、但积极向上的合作氛围,公司激励机制也在不断完善和提升。

  记者:您希望把国投瑞银打造成什么样的基金公司?

  尚健:我把稳健放在第一位,希望国投瑞银的业务特质是稳健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塑造出公司充满活力的形象。

(责任编辑:姜隆)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