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其实今年东吴基金的业绩还是很棒的,很多基金都排名靠前,您觉得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
徐建平:今年以来公司基金产品的话业绩都还可以,在前10名的偏股型基金中间我们占了三席,主要还是得益于我们的团队,应该说我们公司的投研团队应该说经过新一轮的补充和磨合以后应该说现在非常成熟了。第二,我们在今年或者今后几年整体大的趋势上应该说还是把握得比较超前或者比较准的,特别是现在中国经济处在这样一个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我们把握了消费新兴战略产业这样的主线,所以说在整体的策略或者说投资方向上应该说还是把握得比较好的。第三,我们投研的能力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我们在传统消费行业研究优势的基础上同步加强了新兴战略产业的研究,应该说还是比较深入有效的,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
主持人:就是说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看好新经济的?
徐建平:对,我们在新经济或者新兴战略产业这一块还是比较看好,我觉得主要是我们中国的经济处在这样的转型时期,扩大内需,结构的转型升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或者大的趋势,在这个中间来讲战略新兴产业也好,比如一些新的消费也好,应该说会有比较好的表现或者发展空间。我们在年初就成立了新消费、新材料、新技术及应用三个专业研究小组,所以这方面研究成果投资后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主持人:就是在投研上下了一些工夫?
徐建平:对。
主持人:很客观地来说,虽然说今年肯定业绩不错,但是我们的规模确实不算很大,其实我们现在看到基金行业竞争还是比较激烈,作为一个规模并不是很大的基金公司,您觉得可能对于同等规模的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什么地方呢?
徐建平:我想是这样的,作为一些新锐的基金公司或者是中小基金公司主要是三条,第一以业绩和服务创造品牌,应该目前来讲品牌在整体行业发展中间影响力越来越大,品牌的内涵实际上就是为投资者奉献比较好的回报,所以塑造品牌还是要靠业绩和服务,这也是基金行业存在的价值。第二,可能要找准定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基于这样的思考现在无论从经济、市场来讲都处在这样的转型和变革时期,在转型和变革中间怎么抓住机遇,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成果的变革方法是去创造变革,所以我们要主动去适应,在这个中间怎么把握大的趋势,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来形成一些特色和优势,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第三,不断加强自己的学习和创新,特别是创新,作为中小公司应该重视创新,并且从创新中寻求发展。
主持人:您说的创新是产品的创新还是公司体制营运的创新呢?
徐建平: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制度创新、产品创新,也包括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
主持人:但我其实看到像您说的一样,公司的品牌是需要靠业绩,但是投资业绩是需要由基金经理这样的人才来创造的,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基金经理跳槽比较频繁,您对这个怎么看?
徐建平:这确实是困扰基金行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主持人题,或者目前来讲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两方面,首先正常的流动实际上我觉得还是应该鼓励的,或者说应该是正确去看待这个事情。但是现在来讲,这个行业比较频繁地流动和比较严重的流失,问题在这个地方,这样对整个基金业的发展实际上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这方面来讲,我觉得人才的流动和流失中间包括像管理层的变动比较频繁,包括基金经理人才的流失,这些东西我觉得背后是一个公司的机制问题,这个里面有很多是一些制度性的因素在里面。我们目前来讲,公司的治理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股本为核心的治理,我觉得基金公司这样这样的特点主要还是人的经营公司,实际上就是整个企业的发展还是靠人,这个方面来讲可能其它任何的行业都有贡献,但没有这么重要,所以我觉得今后应该是考虑要逐步过渡到以人为核心的治理机制,特别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是要承认人力资本。我觉得基金行业的发展靠两个资本,一个是货币资本,一个是人力资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力资本更重要,所以我希望全社会都来尊重人才,建立起一种能够留住高端人才的长效机制。
主持人:比如说这样的机制像律师事务所或者会计事务所这样的合伙人制度会更好一些?
徐建平:应该这么说,在这方面应该做一些多样化的尝试,特别是可以学习借鉴一些其它行业,像你说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包括还有一些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这个里面包括可能是股权激励也好,员工持股也好,应该说这方面也要鼓励一些创新,鼓励一些探索。
主持人:其实说到经济,可能频繁跳槽一方面,但另外一方面就是明星基金经理,这个大家也是比较看重,感觉比较有意思,比较喜欢讨论这个话题,您对于明星基金现象怎么看的?
徐建平:从投资角度来讲基金经理负责基金的日常运作,应该说对基金业绩的贡献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可能从市场来讲可能对整个基金公司的运作还不是特别了解,其实基金公司包括投研的运作是流水线作用,靠的是一个团队,而不仅仅是一个人,当然不否定基金经理的作用,但他实际背后是靠一个强大的投研平台或者是团队支撑的,这可能也是一种市场大众文化对我们基金行业的影响的体现,可能大家比较喜好这种明星,主要是这些可能。但是我觉得随着基金业的发展,这种现象可能会慢慢淡化,因为作为基金行业来讲现在也在建立一些机制,就是尽可能去发挥这种团队的作用,提倡这种文化,从长期来看也是这样的,基金可以取得这种持续优异的业绩一定不是靠某一个人,而是靠整个团队。
主持人:就是说基金经理重要,但是团队更重要?
徐建平:对。
主持人:像你们也有这样的基金经理,比如说像王总,如果有一天王总跟您说要走了,您会怎么处理呢?
徐建平:我们在公司内部还是强调人才重要,但是团队更重要,这是一个。应该说每个人在团队里肯定都发挥了作用,实际对于团队来讲个人的作用都是有限的,我想作为优秀的人才来讲,作为我们公司来讲是自己的核心资本,当然公司的话肯定是全力去维护或者说培养,或者说使用好。
主持人:我们下面就从一个公司放大到整个行业来看,您觉得中国的行业发展到现在,制约他发展最大的瓶颈因素会是什么呢?
徐建平:我觉得主要还是人才的频繁流动和流失,这一块来讲我觉得实际上是对基金行业长远发展来讲还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或者说目前来说最紧迫的问题,刚才讲到是一个治理机制问题,同时也是一种市场文化。这个里面我觉得最近也在看,现在基金公司的治理原来是基于一套代理理论,我觉得实际上引入生态学的共生理论来看的话我觉得可能更有效地解决目前这样的公司治理中间相关人才的问题。实际上每一个公司单元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互利共生的,这是本原关系,我们需要考虑股东的利益,同时也需要尊重人才,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或者能够尊重人力资本。
主持人:那其它方面的因素,比如大家都知道基金销售渠道上的问题怎么看呢?因为现在渠道上的恶性竞争已经非常恶劣了?
徐建平:从销售角度来讲渠道确实是制约基金公司或者是相对独立的基金公司发展的瓶颈或者是制约因素,但是我觉得这个里面一分为二地看,目前来看中国基金业的发展银行渠道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我们应该肯定这一点,另外一个我们也看到,目前因为产品审批市场化以后,新产品发行的数量非常多,渠道非常拥挤,在这个过程中间可能是银行相对来讲处在一个相对比较有利或者垄断的地位,所以可能从销售角度来讲成本结构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成本也在上升。这一块来讲还是两条,第一条我觉得要挖掘市场的需求,从产品的设计也好、发行也好,你一定要从投资的角度考虑问题,发现市场的需求,包括我们最近上半年发了一个货币基金,发了4.43亿,还是比较好的,主要还是这个时候挖掘了市场上投资者的需求,这是比较重要的。另外一个,可能还是要有自身的价值,你这个产品要有存在的价值,不能说完全都是同质化,这样的话可能不利于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理财需求,所以这一块也是比较重要的。另外一块,最主要的还是回到本源,应该把一切做好,服务做好,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这个市场也比较成熟,投资者也有自己的判断,所以说就会得到比较好的发展。
主持人:就谈到业绩的话我个人感觉公募基金不管在操作上还是产品设计上可能相对阳光私募和券商的资产管理公司的产品都是有一些劣势的,像他们一样不需要有最低的仓位,可以自由操作,他们现在也是比较多的公司,您觉得他们对公募基金的冲击大吗?
徐建平:首先我有一个观点,实际上理财需求,理财市场是一个大的市场,作为各个利益主体或者是参与主体来讲都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化努力能够满足这种国民财富增长以后的爆发性的理财需求,所以把这个蛋糕做大,这是我觉得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所以在这个中间有竞争也有合作,是一种互利共生的状态,而不是相互之间是一个死敌,我觉得是这样的。然后在这样的市场里面,应该说竞争是比较激烈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从我们行业内也是这样,行业外也是这样的,公募和私募也是这样的。不同的参与主体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包括你也谈到了一些,但是我感觉作为公募基金也有很明显的优势,比如说制度优势,从公募基金产生开始就有一套独特的基金安排,也实现了基金业12年以来的跨越式发展,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间其它的理财行业发展中间很多因素也是借鉴了这些制度性的东西。当然,这里面涉及到制度优势的再造。第二是创业优势,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目前可能基金行业的专业性是最突出的,包括确实基金行业也培养了很多的资产管理人才。
主持人:您觉得从产品设计上我个人始终觉得他们的设计会更灵活一些?
徐建平:对,相对来讲因为受的监督和约束比较少,所以灵活度比较高,我还谈到其实我们公募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公募优势,公募优势的核心就是他的公信力,因为我们是公开发行,公募的,然后我们做基金公司来讲其实是公众公司,因为信息披露非常充分,所以这种大众的约束会比较多,公信力更强,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是比较有好处的。
主持人:徐总,最后一个问题,现在大家对理财和投资比较关注,您作为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对我们的网友有什么这方面的建议可以分享吗?
徐建平:有三点建议,第一要理性投资,这实际上像量体裁衣一样,还是要合适、合理,还是要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自己的人生目标来做好理财的规划,不能盲目跟从。第二我觉得是组合投资,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尽可能利用不同的理财产品特点去帮你实现这种增值的目的。第三,我推荐大家定期投资,一个中间是包含了长期投资的理念。第二,定期投资本身平缓了这种市场的波动,有利获取稳定的收益。另外,我们从时政的研究来看定期投资也是经济的,合理的,科学的。
主持人:谢谢徐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