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银瑞信固定收益总监 杜海涛 |
证券时报记者 杨 波
工银瑞信固定收益部总监杜海涛2002年从事固定收益投资,在8年多的投资生涯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2006年货币市场基金和中短债基金出现的系统性风险。当时,股市在5年熊市后迎来大牛市,货币基金遭遇大规模赎回,而利率快速上升,两方面的不利因素导致基金大面积亏损,部分基金公司吞下了苦果。“工银货币2006年三月成立时规模80亿,到2007年6、7月份规模不到6个亿,波动非常大,基金阶段性也出现了浮亏,幸而没造成一分钱损失。”这次事件已经过去多年,杜海涛却仍记忆犹新,“这是值得全行业牢记的事件,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资产管理公司是通过管理风险来创造收益,控制风险是头等大事。”
杜海涛强调绝对收益,“绝对收益是我们固定收益投资的根本;当然,我也不反对排名,但这不应该是我们的出发点。每一个策略、每一笔投资都从赚取绝对收益的目的制定执行的话,也一定会获得较好的业绩与排名。”在2007年、2008年成立的工银强债、工银添利,基金经理分别为杜海涛与江明波,“我们都非常认可绝对收益的理念,两只基金短期排名可能在1/3或1/4,但时间越长,排名越靠前。”
杜海涛认为,债券基金更应该强调资产配置,“债券基金有20%可以打新股或买股票,是一种增强收益的手段,但这绝对是一把双刃剑。从安全性的原则出发,只有当市场出现绝对价值、值得长期持有时候,才应该加大权益类资产的配置。”美国人把奥巴马提出的金融改革提案比作圣诞树上的装饰物,经济才是圣诞树,树不好装饰物再好也没戏。在杜海涛看来,资产配置就相当于圣诞树,“高效的资产配置是我们获得长期良好业绩的保证。固定收益基金经理投资的强项在于自上而下研究宏观经济、资产配置,个股选择是固定收益基金经理弱项,但可以依托公司的投研平台来提供支持。不建议债券基金经理把更多精力放在个股挖掘上,这是用弱项与竞争者PK,胜算的概率并不大。”
杜海涛非常强调团队的协作与战斗力,“基金经理始终是在纠错的过程中,必须及时纠正错误才可能跑得更稳、更快、更远。一个精诚团结、高效运转的团队有助于降低决策错误发生的概率、减少错误带来的损失,有助于大家提升业绩。”杜海涛表示,要形成团队合力,首先大家一定要有一致的目标,无论研究员、基金经理还是交易员,都应该以做好基金业绩为目标。“脱离了业绩去谈投研人员的贡献与价值,没有意义了;必须强调的是,应该立体的理解基金经理价值,有业绩、有规模,才能给更广大客户带来回报,给公司带来回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