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市场,保本产品往往大行其道。但在国内基金市场,经营保本产品的基金公司却显得力不从心,不少基金公司更是悄然打起了“退堂鼓”,转而投向其他更有风险度的偏股型基金方向。
不过,证监会11月1日发布的《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无疑给予了相当一部分坚守保本产品的基金公司一种肯定和期待。
发展曲折
“造成保本基金偏冷的主要原因恐怕是当前基金行业的整体运营模式。”上海地区某合资基金公司总经理无奈地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国内基金行业其实早就对保本产品进行了探索,并获得了市场认可,但在多方利益博弈之下,保本产品几成“鸡肋”。
据悉,在国内发展保本基金过程中,基金公司遭遇了不少困惑。比如,保本基金需要有相关机构提供担保,但有能力提供担保的机构并不多,因此也对此类产品的发展构成了制约。同时,在系统性风险相对明显的A股市场上,基金经理手中并没有相对严密的保本工具,以及金融衍生工具以分散和化解手中巨额资产的风险,即便是在推出股指期货之后,能够参与该市场的基金公司业务也少之又少。这种天然上的制度安排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使保本基金处于相当尴尬的境地。
而在现有利益分配格局下,基金公司方面能否有“做大”此类产品的冲动,这也是令人怀疑的。
某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保本基金这类固定收益产品在A股行情大好时,并不能令基金公司在迅速做大规模后获得明显收益,这将对基金公司运营者直接构成压力。毕竟,基金公司的管理人需要面对来自股东方的盈利压力。”
正是如此,近年来,不少基金公司忍痛放弃固守多年的保本基金,并转型为风险度相对较高的指数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并期待后者能为公司做大规模提供动力。同时,在投机性相对较强的A股市场上,部分小额投资者可能更加倾向于那些能在短期内为其带来收益的高风险产品,保本基金这类海外盛行的产品自然也颇有点“曲高和寡”。
前景广阔
《指导意见》的发布,意味着新的保本基金即将“开闸”。
对此,金元比联基金公司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该《指导意见》的颁布,“可能推动该保本基金的尽快面市,满足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丰富广大投资者的投资选择”。
华泰柏瑞基金公司海外投资部总监李文杰认为,未来10年,随着中国经济和个人财富的发展,“重视质量的稳定增长和个人财富的稳定收益,将成为理财市场的新主题。”从大势来说,《指导意见》将引发基金行业对产品设计方向更为深入的思考。
不过,对于保本基金的未来,不少受访的基金公司人员还是抱有一定的谨慎态度。
“其实,从长期角度看,其他一些固定收益方向的基金也能够达到保本目标,且收益并不一定逊色于股票方向的基金。仅以产品设计角度来说,同样是做固定收益方向,债券基金可能更加符合投资者的需要。而相比之下,运营相对复杂的保本产品对于基金公司来说,不仅需要提供很好的保本策略,而且也需要得到良好团队的支持。”一家合资基金公司销售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此,基金公司可能更加把债券基金放在优先考虑的产品目标上。
另外,上述合资基金公司销售部负责人也认为,单纯从投资角度说,如果基金经理将一种债券持有到期,通常情况下也达到了“保本”的目标。而且,从长期看,债券基金的总回报可能并不逊色于偏股型产品。而且,保本基金往往需要限制规模,这对于目前基金公司是通过做大产品规模来获得管理费用的常规盈利模式来说,也抑制了基金公司方面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