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场震荡,中小基金公司异军突起,大牌基金公司则显得有些“寥落”。其中,嘉实基金领跑第一梯队。晨星数据显示,截至12月初,上证综指今年以来下跌近14%、近一半偏股基金业绩亏损,而同期嘉实基金旗下13只偏股型基金中12只获得正收益,其中6只收益超过20%、4只收益逾10%。长期业绩数据也表明,嘉实旗下以嘉实成长收益、嘉实增长和嘉实服务增值为代表的三只基金,成立以来均在同类基金中排前三。嘉实在最纠结的2010年为投资者赚到了钱。12月19日举行的嘉实基金2011年投资策略会暨媒体研讨会上,嘉实基金总经理赵学军以“深远之忧”为开场白,引出对基金业的反思。“基金业应该看得更远才会更有责任心。”
着力“三度”
在嘉实的投资策略会上,嘉实总经理赵学军给出了三个维度:广度,即优秀业绩能否在所有基金中全部体现;长度,是优秀业绩所体现的持久性;背后的深度,缘于公司的投研团队与体系。“如果观察一些长期的数据,你会发现嘉实非常优秀,稳定性很好。”赵学军告诉时代周代记者,“我们不仅强调要为投资人创造持续的稳定回报,也重视整体业绩的表现。”
“能在市场下跌中保持了业绩的稳定性,主要得益于嘉实今年以来一直保持低仓位,对热点行业和相关个股的精准把握。可以说是其于‘全天候、多策略’投研模式的极大发挥,特别是采用主题投资策略的嘉实主题精选基金充分展示出主题投资‘强市领涨、弱市抗跌’的优势大牌。”好买基金研究员刘朝阳在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如此分析。
据了解,嘉实基金2008年开始对投研体系进行升级转型,更关注如何将持续的卓越业绩转变为现实。“所谓‘全天候’投研模式就是要适应不同市场,力争在各种环境下都能达成既定的投资目标。而‘多策略’则是增加投研宽度与深度,既有传统经验主义投资,又有数量化投资;既有主动投资,又有被动指数化投资。”赵学军表示,“因为单一策略不足以支撑规模增长,不能容纳业务种类的丰富,也不能让这么多业务产生溢出效应,所以投资策略是跟你对未来设计的目标和战略有关。”
在嘉实投资策略会上,嘉实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戴京焦则提出“2011年A股市场结构型繁荣仍将持续”,为明年投资定调。国内将呈现较高增长较高通胀的状态。针对2011年的投资线索,她建议在结合对经济中长期判断的基础上,关注2011年的四大结构型方向。一是大消费。二是新兴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她认为该主题将获得国家战略的支持,以主题形式贯穿全年。三是大宗商品。2011年海外经济复苏、国内经济增长、全球长期保持宽松流动性等背景,都支撑了该主题有较多机会。四是高端装备制造。主要包括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海洋工程和智能装备等行业。
稳中求锐
10年前,嘉实基金以“1只基金,20亿规模,30个人和3000万收入”在 “老十家”中敬陪末座;10年后,赵学军带领嘉实基金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合资基金公司。在赵学军看来,这已成为过去,重要的是未来。自2003年提出“远见者稳进”理念后,嘉实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偏保守,与创新似有距离。但赵学军在策略会上予以更正,所谓“稳进”绝对不是指保守。
远见更多是战略层面的。据赵学军介绍,“从2000年至今,嘉实每年都要召开战略规划会,参会者队伍由最初的十余人壮大到2010年的七十余人,足见我们对战略的重视,而指导战略的核心思想就是保持远见,有了远见的高度自然就会产生创新的动力。”
赵学军认为,作为业内领先的基金公司,创新是“居安思危”,更是“义不容辞”。“2009年,嘉实在中期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稳中求锐,就是说要通过远见和创新增加敏锐。‘稳中求锐’是战略指导下的现阶段战术,但仅凭战术的努力不能解决战略上的布局。”赵学军表示,相对于打造明星基金经理的做法,嘉实更加注重投研团队整体的建设。
在赵学军看来,在基金行业这样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高度专业化的行业、以人才为中心的行业,基金公司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人在战略当中所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今天嘉实投资团队是最领先、最资深的,一线基金经理的从业年头和做基金经理的年头,嘉实无疑是同业当中最长的。”针对近几年来,困扰中国基金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是人才的不断流失,赵学军表示,股权激励作为一种增强核心团队归属感的重大制度创新,在以人为核心竞争力的基金行业中应该考虑推行。赵学军还呼吁,“基金业应该看得更远,看到自己的未来和社会的未来。”“中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而目前的养老体系存在短板,未来养老体系市场化是大势所趋,资产管理业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基金应该成为养老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