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投资攻略 > 基金动态

公募基金遭遇基民“用脚投票” 行业发展遇瓶颈

来源:机构投资 作者:朱依依
2011年03月23日09:54

  2007年,包括QD11在内的基金产品数量为346只,基金规模达到了3.27万亿元;

  2008年,基金数量增至439只,规模骤减为1.94万亿元;

  2009年,基金数量增至557只,规模骤减为2.68万亿元;

  2010年,新基金密集发行,基金数量突破700只,然而整体规模停滞,仅

为2.52万亿元;

  比规模停滞更让人担心的是,投资者对基金信心的轮回。苦心经营的市场形象,投资者信任,是否也在这个轮回中流失?

  【份额持续缩水】

  “‘2008年综合症’还没消退,投资者经历了低迷的行情,现在对于基金的选择非常谨慎。新的基民不敢进来,老的持有者择机出逃。”某资深基金公司人士对《机构投资》表示。

  2010年四季度,60家基金公司旗下的所有开放式基金获得了5816.88亿份的申购份额,而总赎回份额为6965.18亿份,净赎回份额达到了1148.30亿份。

  显然,新补充的规模并不能遮掩大批赎回的事实。

  “这是整个行业遇到的尴尬问题,到了不得不正视的时候。”上述人士称。

  财汇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公募基金资产规模达到约2.45万亿元(不包括QDII产品),676只产品。与2009年547只产品拥有2.6万亿的情况相比,新发基金数量并未带来总体规模的增长。(图表一)

  对于这份成绩单,上海某合资基金公司的高管向《机构投资》记者表达了许多无奈。

  他进一步表示,赎回冲动不仅存在于基民,机构也有撤离资金的现象,导致的结果是去年许多基金不得不被动减仓。

  “市场的不良情绪如同一个惯性,一直持续到了今年。2011年1季度已经过去一半了,基金减仓的现象还在继续。”一边是基金规模做不上去,一边是新基金密集发行。

  据财汇数据统计,2010年,共发行基金147只(包括QDII)。这也就是说,去年全年平均每两天半就有一只新基金成立。

  “说实话,我们没有停的时候。发完新基金,就做持续营销,然后接着发,再做。周而复始,还没休息,就到下一年了。”上海某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抱怨道。

  销售人员更能体会基金“集体快步走”的压力。沪上某中等规模基金公司销售人员承认:“每次与四大行打交道前,我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站在他们的角度,新基金不断出来,选择太多了,更何况本来就是强势渠道。”

  近期,坊间有传闻,嘉实计划在今年发12只基金。如果属实,这意味着未来一年每月都有一只嘉实基金的宣传册出现在银行的柜台上。

  有业内人士打趣地说:“他们都可以省钱不用做持续营销了。”

  【逊色的挣钱效应】

  “在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金融业,比基金规模缩水更严重的是,是投资者对基金信任的丢失,”某基金公司

  人士告诉《机构投资》,“基金黑幕之后,基金公司依靠透明、规范建立的市场形象被淡化”。

  对内,公募基金存在诸多问题:销售渠道有限、监管措施过严、公信力降低、人才流失。

  对外,保险、券商、银行的理财产品业务正在迅速扩张。

  据财汇数据统计,2010年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13474款,发行规模突破7万亿元;相较之下,2010年基金的新增规模可谓九牛一毛。

  “基金的‘赚钱效应’正在慢慢消失,销售渠道在客户数量上遇到瓶颈,没有新的客户进来,产品不得不向老客户推销。”上海某合资基金公司高管认为。

  好买基金总经理杨文斌表示,公募基金正在失去它的吸引力。“公募套住了散户,有钱人从公募撤退。这种情况一时半会还改变不过来。”

  “原因在于,股票市场波动较大。一般在震荡市中私募业绩好过公募。如果市场走势是平稳向上的,那么公募基金、定投定额就好操作,可以从资本的成长中获得收益。”

  他进一步表示,作为公募中的私募,专户也做得并不理想。

  对此,上海某基金公司副总则比较乐观。他认为,银行、保险、券商、私募等理财产品的扩容与公募基金并不冲突,利益之争不大。未来大家可以一起把资产管理的蛋糕做大。

  纽银梅隆西部基金公司总经理胡斌则认为,资产管理有不同模式,不论哪种模式,关键是看谁做得更好。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外界在比较公募和其他理财产品的业绩时“不够客观、不够合理”。

  “大家只谈论那些业绩做得好的券商、银行产品,比如券商里的东方和东海。其实很多券商产品在去年的收益率很低。这些被大家忽略了,对公募收益评价不够客观。”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看中位数。比如,把2010年所有集合理财产品收益率中位数与私募的中位数比较,二者应该相差不大。”

  他进一步指出,具有私募性质的“一对多”专户也这样被阳光私募“比下去”的。

  好买基金总经理杨文斌也认同上述观点:“仓位一样,投资方向一样,在统计学的意义上,分布也应该是一样的。”

  【拼业绩!拼创新!】

  “不论产品规模和数量交了怎样的答卷,最有说服力的还是业绩表现。”某基金公司的股票型基金经理对《机构投资》表示。

  2010年,在前十大开放式股票型基金收益榜中,有8只来自中小型基金公司。(图表二)前十大混合型基金收益榜中,华商、东吴、银河和大摩亦为非规模领先型公司扬眉吐气。(图表三)

  对此,某基金经理表示:“大基金公司能靠累积的影响力和规模效应把产品卖出去,小基金公司短期来看,把业绩做上去是最现实的。如果把握了震荡市的机会,操作灵活,基金的择时择股能力都可以体现出来。”

  某基金公司副总向《机构投资》介绍发展策略:“把资源分配在现有产品线上,齐头并进。当行情青睐某一类基金的时候,这个基金就会上去。余下的产品争取保持同类排名前二分之一。”

  “但业绩不确定性很大,特别是小基金公司的业绩分化得厉害。一方面说明各家基金公司在采取的投资策略上不一样,时点没踩好的就掉下去了;另一方面说明小公司间的差距在拉大。”某业内人士表示。

  与其不同的是,一些基金公司在产品创新上做文章。

  去年,国联安发起成立了国内第一支大宗商品股票ETF及链接基金。该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王峰曾《机构投资》表示:要发展,靠创新。

  在他看来,做交易所产品是公募基金的产品多样性的表现之一。

  又如,去年诺安推出首只黄金基金。据悉,今年1月募集结束时,该基金的募集金额已超32亿。在跨年的募集低潮期,为市场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暂时不考虑申报创新产品,这不是我们的重点,只想专心做好现有的产品线。业绩一上去,被市场承认,规模就能借势上去。”另有基金公司人士对《机构投资》表示。

  【银行渠道挤压】

  在规模缩水,业绩艰辛的情况下,基金公司要面对银行渠道的。

  某位合资基金公司高管对2011年的基金业做了预判:“今年会比去年更难做,竞争会更惨烈。”

  在他罗列的诸多原因中,首当其冲的是居高不下的基金销售成本。

  “每发一个基金,我们都要把大量的精力和成本放在渠道建立和维护上。”

  采访中,几位业内人士将矛头指向尾随佣金的大幅提高。此前,有报道称,部分银行拟实行尾随佣金浮动制。

  某资深基金审计人士表示,目前发行新基金的尾随佣金均达到基金管理费收入的50%以上,其中超过70%的不占少数。据业内人士透露,建设银行对所有基金公司都收取高达70%的尾随佣金。

  可以做一个估算。2010年,每只新基金的平均募集规模为20亿元。如果按照1.5%的管理费率,50%的尾佣比例,那么发行一只新基金的尾随佣金为1500万。

  再加上营业税。保守估计,仅这两项成本就已经达到了1650万。这还不考虑基金公司的运营成本和人力成本。

  “相比之下,银行推自己的理财产品就没这些烦恼了。老大卖自己的产品还会愁么?”前述基金公司销售人员对记者说。

  其实,在目前的制度下,不仅是公募基金对银行渠道要百般呵护,阳光私募也要看银行的“脸色”。

  面对渠道的难题,基金行业一直在寻求解决的途径。

  去年11月1日,《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修订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大幅降低了基金专业销售机构的准入门槛。

  11月3日,汇付天下正式发布网上基金销售支付结算服务。业内期待基金网上销售第三方支付的破冰之旅。

  但对这一举措是否能打破银行的垄断,业界一直持观望态度。

(责任编辑:姜隆)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