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娜
作为广发基金10个专户产品的当家人,作为广发基金机构投资部前任总经理,封树标和其打造的明星一对多产品——广发主题01,甚至是其他基金公司持续关注的焦点。在广大持有人心中,封树标是广发基金专户业务的“招牌人物”。
而今,封树标突然转身离去,对于广发基金千辛万苦树立起的专户品牌而言,绝对是一场不小的冲击。同时,专户持有人心中也“很不爽”。
就在本月21日,广发基金召开了2小时电话会议“紧急灭火”。面对投资者的密集“炮轰”,广发基金一度无言以对。 事件直播广发基金紧急召开持有人电话会议
2011年3月19日下午2点,广发基金数百名“专户一对多”持有人,应邀拨进了一个以400开头的客服电话。
这场长达2个多小时的电话会议,正是广发基金为应对前机构投资部总经理封树标离职,而展开的一场“安抚”客户,紧急“灭火”行动。
参会的人员,一方是由广发基金前机构投资部总经理封树标所管理的“专户一对多”持有人,而另一方则是广发基金副总朱平、机构投资副总监冯卫东,以及专户部门全体的投资经理。
在这次会议上,广发基金坦言,封树标作为公司机构投资部总经理,其离职对公司的冲击比较大。举行电话会议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和持有人做好沟通,希望将对持有人的冲击降到最低。同时,也希望能够给新任者“更多的时间”。
而随后的提问交流环节,广发基金被“一边倒”地“炮轰”。
“我提出的问题,他们根本无言以对。”一位持有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广发那边除了抱歉,和通知对我们的安排外,很多回答都不能令大家满意。特别是有些问题,我和认识的几个人,现在感觉还是很不安。”某持有人不无担忧地向记者表示。会议现场情绪“一边倒”持有人全面“爆发”
据多位与会人士透露,由于会议召开前,距离封数标辞职已有两天的缓冲期,投资者还是很理性地对待这一事件。
不过,封树标作为广发基金专户部门的“招牌人物”,他的突然转身离去,令众多持有人多少有些难以接受。投资者心中的不安、忧虑、怀疑等情绪还是在本次会议上全面爆发。现场1 不满:“不买他的产品!”
“搞投资,人是最重要的,你们广发也说你们团队是最为稳定的,封树标还是你们老总呢,说走就走了!”
会议进入到投资者交流环节后,持有人朱先生率先表达不满情绪。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细梳投资者问题密集区,投资经理的“责任感”成为了本次会议上“专户一对多”持有人炮轰的主阵地。
投资者叶女士的发言,将投资经理对持有人的“责任感”问题推向了高潮,她的观点当场得到其他投资者的高度认同和推崇。
“基金经理对持有人是负有责任的,虽然这个没有在合同里面写明这样的法律责任,可对一个有职业道德的投资经理来说,这种没有写在纸面上的责任更加重大,因为需要自我约束。基金经理是一个需要高度专业技能的工作,但更重要的是必须对持有人有高度的责任感,不要把投资者的信任不当回事。”
“专户一对多不比公募,是百万级的投资。我们做出任何一项投资都是慎重的,而投资经理的能力是我们最为看重的,现在他中途 “抛下“我们,我想问问他的责任感上哪里去了?”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参加会议的持有人王先生一再要求记者提出他的疑问。
“现在看来,封至少在去年年底就已有了走人的打算,难怪去年下半年以来业绩不佳。”一位广发主题持有人坦言了内心的真实想法。
而在会议上,叶女士更是直截了当地讲到:“国内有钱人的圈子也不是很大,听说他现在又要去某基金公司另谋高就,但至少以后他的产品我不会购买,我也会建议我周围的朋友,不能把我们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交给一个对我们根本没有责任感的人去管理。” 现场2 质疑:“人才管理严重缺位”
事实上,在广发基金长达2小时的“紧急灭火”会议中,基金公司的人才培养与稳定机制,成为了仅次于责任感第二大焦点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一批持有人进行了调查,在他们看来,封树标选择转身离去,首先广发基金应该对此负起责任,而且这也说明广发基金的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缺失。不过,放在整个基金行业来看,人才流动本来就是基金行业惯有的现象。
“我感觉,封树标“说走就走“,集中反映了广发基金在人才管理上的严重缺位,朱平你这个总经理是要负责任的。”一位持有人表示,“他掌管着几亿的投资,影响这么多专户人的利益,他说走就走,这个本身就说明你们缺乏一套管理制度,现在来看,要么你们用人有重大缺陷,要么你们管理制度上有重大缺陷。”
“你们自己说,投资团队怎么保持稳定?”另一位与会人士更是直接“开炮”。
另一位持有人也向记者发出疑问:“在我看来,封走并不是什么坏事情。但我现在想问的是,如果“一对多“的投资经理哪天说他不想干了,就甩手走人,基金公司的人才管理机制能有多大效果?” 现场3 出招:“建立投资经理约束机制”
投资经理的流动,正加剧着持有人的不安。本次会议上,多位一对多产品的持有人给基金公司出招,要求基金公司对投资经理行为有所限制,并建立约束机制。
一位持有人表示,“任何一个重要的岗位,应该建立一个岗位到位合同,承诺这两年或者多少时间,把这个事情干完。他的收益,都要和这个事情挂钩。”
与此同时,持有人叶女士也给出了建议:“基金公司对一对多产品的投资经理应当有所限制,在产品的存续期内,不能因为所谓的个人原因放弃产品的管理。如果真是不可抗力,可以拿出来明确地告诉投资人,因为一对多不是公募基金,一般新发的就是两年的时间。”
“我们要强调的是,你们这么大个公司在组织管理制度上,在约束机制上,应该有一些建立。不管个人有什么想法,事先就约定,在对客户合同的存续期间你是不允许动的,除非你有个人身体健康原因。”另一位持有人也对基金公司提出相同的问题。记者调查基金公司:“约束机制”不现实
专户持有人所提出的约束机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即展开了调查。一番调查下来,记者发现,持有人的想法是“美好”的,但这样的约束机制则无法成文。即使强行建立,条款本身不仅无效,而且执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某大型基金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毫不避讳地表示,这样的约束机制是不可能建立的。
他表示,即使基金公司想要和投资经理签订这种协议,也是违法的且无效的,基金公司也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退一步讲,即使签订的这样的合同,投资经理他也会“身在曹营心在汉”,要么做无用功,而且还要让投资者赔钱,这对投资者来说不见得是件好事。
上述工作人员的表态,也得到了不少基金公司人士的认同。
深圳某基金公司的有关人士也表示,这样的约束机制不能成立。投资经理的职业责任感,主要还是看个人,需要依靠他们自身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基金公司只能尽最大努力去协调,不要让他们觉得是呆在这里很不舒服,最起码不要让他们是因为薪酬问题而离开。想要完全杜绝人才流动,是不现实的。”
从法律上来看,通力律师事务所律师安冬也明确告诉记者,这种想法不可行,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这个法律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在劳动合同法中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产品经理与资产管理人之间系劳动合同关系,产品经理有单方面提前通知的辞职权,资产管理人无权进行限制。”安冬进一步表示。事件回放广发基金机构投资部总经理突然离职
鲜明的个性、妙趣横生的语言,军校讲师出生的封树标,言谈间具备很强的说服力,而其个性化的投资风格更是得到不少“百万富翁”们的认同。
2009年6月,封树标进入广发基金担任机构投资部副总经理一职。凭借着对新兴产业的深耕细作,封树标管理的一对多产品——广发主题01在短时间内迅速累积了丰厚的回报。
据某知名财经论坛数据显示,于2009年9月25日成立的广发主题01,在当年剩下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就获得超过15%的收益,同期上证指数、深成指和中小板指数分别下跌了0.29%、2.67%和0.32%。2010年全年广发主题01又获得了超过20%的收益,成为市场公认的明星产品。
出色的业绩,伴随而来的是圈内极佳的口碑效应。据多方了解,在广发主题01打开期间,新投资者重拳出击,老持有人更是大举加仓;众多同行也羡慕不已,可谓一时间吸金无数。
令投资者意外的是,本月16日,广发基金突然发布公告,宣布封树标离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了目前正在休假的封树标。面对这一切,离职后的封树标选择了沉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封树标显然不愿意提及此事。他告诉记者:“我不想提这件事,我感觉很累,接下来会休息一段时间,过后会去新东家报道。至于新东家,到时大家都会知道的。”有媒体报道,封树标已转投银华基金,并拟出任该公司总经理助理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