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券商以及其他机构分歧有多大,我们都还是长远看好双汇。”重仓双汇的一家基金负责人昨日向记者证实:“我们也并没有参与到这次抛售当中。”双汇复牌两个交易日被大单封在跌停板上,如果以每股63.14元计算,相当于34.7亿元的资金在排队卖出。
不过,这位在外
考察的基金经理平静地告诉记者:“几家重仓机构都没有加入短期杀跌。”首份减持报告出炉就在双汇复牌两天跌停之后,记者注意到,前期乐观对待双汇股价的券商阵营发生倒戈。8家券商机构对双汇进行点评,出具评级的只有四家,中投证券、申银万国以及
招商证券都是强烈推荐。
其中,中投证券强烈推荐,理由是瘦肉精事件创造绝佳的中长期买入机会。申银万国给出买入评级,长期依然看好。天相投顾则认为,双汇会积极推进资产注入。日信证券则更有文采,称“等待刀掉落到地上,我们再从容捡起”。
大部分券商认为,农业部“背书”已经认定双汇违法使用“瘦肉精”只是个别现象。不过,在双汇事件发生之后,昨日首份减持报告出炉。撰写此报告的是
海通证券食品行业分析师赵勇,他给出减持评级,原因是后续工作仍很紧张。
海通分析师换人
记者注意到,2010年4月份撰写
双汇发展的分析师并非赵勇,而是海通证券农林牧副渔研究员丁频。丁频一直对双汇给予充分肯定,为何赵勇突然给出减持评级?昨日,记者拨打赵勇手机一直无人接听。
海通证券研究所内部人士则向记者透露:“丁频并没有离开海通,但现在双汇主要是赵勇研究,他们以食品行业为主。”这位人士直言。
不过,她提醒记者,“赵勇虽然给减持评级,报告里还是强调60元左右是安全边际。这个价格也正是双汇大股东控制人变更触发要约收购的价格,即56元约定价格。”
对于赵勇指出后续问题,重仓机构基金经理则认为:“由于济源双汇停产整顿,资产注入肯定是要延缓,但是,这并不影响龙头企业的地位,以史为鉴,现在双汇每头猪都送审,对于企业整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天量资金对决
昨日,虽然卖出金额前五位全部是机构专用席位,但是,总计有两家机构耗资4000万元在跌停板位置买入双汇。在买入前五名中,第二名和第三名均为机构专用席位,分别买入3157万元和903万元。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深陷其中的机构损失超30亿元。
微博上一位没有认证的网友直言:“这两家基金动用了基民的4000万元,想在9点39分至40左右逆流托盘,结果没有一个小浪花。由于收盘的跌停板挂着抛单5500万股,托盘一分钱就要34.74亿元(5500*63.14)。”
对此,基金经理给予反驳,“这样计算是不客观的,在实际操作中,托一分钱和托一块钱其实是一样的道理,托一分钱有可能股价反而会有更多的上涨。”金陵晚报 本报记者史亮 实习生朱士麒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责任编辑:姜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