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行情数据 > 行业分析

基金专户“一对多” 密集发行背后出现隐忧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年05月01日08:27

  本文导读:与此同时,在银行的柜台前,基金专户“一对多”产品却更加好卖,比如4月26日,某基金旗下“一对多”专户产品一日售罄。

  即便是主打灵活牌基金公司专户“一对多”产品,在2011年的市场环境中,也难以实现“绝对收益”之理想。

  截至4月22日,在可以查询到业绩的40只基金公司专户“一对多”产品中,8只产品做到了正收益,占比20%。并且由于4月中旬以来的市场调整,获得正收益的产品数量仍在缩小。

  和其他私募产品比起来,专户“一对多”今年的操作并不突出,反而有些落后。根据朝阳永续提供的数据,截至4月29日,200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年内获取正收益的达到了75只,占比37.5%;897只阳光私募产品,年内取得正收益的为361只,占比40%。专户“一对多”产品的亏损面要远大于券商和信托的私募产品。

  与此同时,在银行的柜台前,基金专户“一对多”产品却更加好卖,比如4月26日,某基金旗下“一对多”专户产品一日售罄。

  这似乎是个不合逻辑的事情,一方面整个行业业绩不好,另一方面,产品却较为好卖。这当中实际隐藏着专户“一对多”的各种隐忧。

  发行的驱动力

  今年初,私募排排网统计2009年一共有33家基金公司发行115只一对多产品; 2010年,拥有专户资格的34家基金公司,共发行了151只专户一对多产品。两年合计266只。

  2011年,一对多的发行仍数量提高。年初,多家公司对这类产品信心满满。“我们今年会维持较为密集的发行节奏,按照市场的情况,每个月最少发行1只 一对多 ,最多预计能同时发行4只,全年新发一对多可能超过20只。”国投瑞银基金总经理助理邓航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意味着,国投瑞银2011年至少要发行12只产品。广发基金市场部人士也表示,他们今年计划发行15只新产品。去年业绩领先的招商基金也有望在2011年发行6到7只“一对多”。

  截至4月底,记者试图从基金公司、银行、第三方销售机构来获取全行业的信息,但全行业的信息没人掌握。

  记者从一些渠道获悉,基金专户“一对多”的数量已经非常庞大。比如招商基金旗下“一对多”产品数量接近30只,汇添富同招商基金不相上下,广发基金有接近20只产品,此外,大成基金、南方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易方达、海富通、国投瑞银等公司旗下都有10余只专户“一对多”产品。保守估计,专户“一对多”产品超过300只。如果按照一只产品2亿元的行业均值计算,这块开启不到两年的业务已经有了600亿元的规模,其发展速度快过阳光私募。

  许多基金公司之所以重视私募业务在于公募业务赚钱愈加艰难。基金的发行成本较高,支付给渠道的费用大概在发行规模的1.2%到1.5%之间,加上赎回比例较高,全年核算下来,公司利润反而是下降的。

  反观专户“一对多”,也会收取0.9%-1.5%的管理费。虽然单只账户规模小,但渠道销售费率仅在1%左右,且客户赎回率低,若业绩好,规模上实现突破,加上业绩提成部分,其给公司创造的利润比发行同样规模的公募基金要合算。

  然而,专户“一对多”单只产品的募集人有200人的上限,于是发行更多产品是专户“一对多”,创造规模效益成为基金公司发行这类产品的驱动力。

  专户“一对多”还有个特点,在各个类型的合法私募产品中,它是最不透明的。银行只能给客户提供本行所发行产品的数据,没有一个行业的比较。

  上海一位从基金公司出来,现任一家第三方理财机构从事基金专户产品销售的人士介绍:“无论只以前在基金公司,还是现在在这家理财机构,我所接触的 一对多 客户没有人懂专户 一对多 的,客户对 一对多 产品的认知度不但远逊于基金,也逊于阳光私募。他们都是听自己也不懂的银行销售人员的忽

  悠,才购买这类产品的。”

  该人士认为,由于管理层对专户“一对多”信息披露的限制,无论是卖产品的还是买产品的都难以获得这类产品的全貌信息。因此,银行向投资者推销这类产品的难度下降。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专户“一对多”业绩逊于阳光私募和券商集合理财,仍然能够受到客户青睐的原因。

  另一方面,一些基金公司的“一对多”产品试水股指期货,这类创新产品还未在阳光私募身上出现,其稀缺性也是投资者购买专户“一对多”的原因。

  业绩隐藏的问题

  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由于业绩不好,今年来赎回专户“一对多”的传闻时有发生。

  根据记者从一些渠道获得的数据,今年以来,只有大成基金、南方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的部分专户“一对多”产品给投资者获利,大部分产品处在亏损状态。

  广发基金去年是专户“一对多”的领跑者,多只产品有20%以净值涨幅,但是今年全军覆没。截至4月22日,广发基金旗下的19只专户“一对多”全部亏损。跌幅最大的一只产品净值下跌超过18%。

  有投资者将广发专户“一对多”的表现归因于专户投资经理换得太频繁了:“1年半换了3个经理,换个经理所有的股票都换光,这怎么保持投资的稳定性呢?”

  今年3月16日,广发基金发布公告称,机构投资部原总经理封树标离职。此消息一出,引起了投资者对广发基金的讨伐。

  事实上,专户“一对多”的不稳定性和基金经理的不稳定性有得一拼。一对多业务2009年9月正式开闸,但仅半年之后,专户投资经理的任职就步入动荡期。上海某合资公司的一位专户经理弃专户奔私募,深圳某公司旗下三只一对多专户均更换投资经理。今年以来,易方达、诺安基金都有专户投资经理变更的情况。

  而更多的变更被隐藏在水下。同公募基金变更基金经理不同,专户“一对多”的投资经理变更不需要公开公告,只需要告知持有人。

  今年专户“一对多”业绩普遍不理想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市场的误判。华夏基金旗下某只专户“一对多”这样总结一季度的投资,“年初组合认为震荡市中仍将追逐成长,过早卖出了周期性行业股票,持仓以中小盘为主,这对市场之后的走势产生了误判,造成了净值损失。”

  但在前述上海一家第三方理财机构人士看来,造成专户“一对多”业绩差的根本原因是操作的思路沿袭公募基金。“这些出身公募的投资经理,亏的钱不是自己的钱,止损概念较差,他们更多的还是和大盘比,追求相对收益。”她表示,和阳光私募不同,如果不帮客户赚钱,自己就没办法生存。

  观察专户“一对多”的投资团队,多数人员出身公募。记者收集了十多家基金公司的专户投资团队从业经历,发现其核心人员都烙下了公募基金的烙印。

  比如汇添富专户投资部主管,袁建军2005年4月加入汇添富基金,历任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研究主管、汇添富成长焦点基金经理。鹏华机构投资部总经理杨俊,10年证券基金从业经历。2002年加入鹏华基金,历任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廖翊珺)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